银行理财停止刚性兑付,这对于P2P而言是希望还是绝望?

八阿哥 |2018-03-12 17:246419

过年期间,在众多亲戚朋友的热切关注和「仔细」询问中,我发现了关于银行理财的一些新动向。

过年期间,在众多亲戚朋友的热切关注和「仔细」询问中,我发现了关于银行理财的一些新动向。

现在有不少银行已经停止了保本理财产品的销售,其中城商行的步伐特别大,已经在春节前就已经大规模停止了对保本理财的承诺,后续将按照公募基金的方式进行净值管理。

(以后市面上将很难在看到类似的保本理财产品了)

保本理财与净值管理之间的区别还是颇为显著的。对于普通投资者,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在购买保本理财时候,会得到银行给出的承诺,包括预期收益率、时间期限等;至于说净值管理,则是说银行会定期公布理财产品的收益,用户可以在开放期进行申购、赎回,与市面上常见的公募基金很像。

银行改变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银行在金融机构中属于相对保守的,而银行理财作为银行各项资产中相对灵活的一块,一直都很受各大银行的欢迎。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热情是有目共睹的,相信不少人都在银行被工作人员推销过理财产品。

银行之所以会停止刚性兑付的理财产品的销售,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17年11月,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在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也不得给资管产品设定预期收益率。

所谓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也必有因。包括央行、银监会在内的几大部门并不是和银行过意不去,毕竟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银行已经算得上是「亲儿子」了;监管之所以会拿银行的理财产品开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抵御金融风险。

可以说中国的金融系统正在面临非常严峻的风险。至于风险到底究竟是什么,我就不多说了,比较敏感,同时也比较吓人。我只能说,现在的金融系统由于高杠杆、房地产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到了悬崖的边缘。

导致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和非金融机构(P2P目前还只是非金融机构)将来自普通投资者的天量资金投向了一些高杠杆、高收益同时也是高风险的市场;与此同时,为了吸引来自众多普通投资者的资金,机构只能以高收益和保本兜底的口号来吸引投资。

要知道,银行理财的收益虽然相较于银行的定活期存款而言是比较高的,但是一般来说还是低于包括P2P在内的其他投资渠道,因此保本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卖点。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包括银行金融在内的机构就将绝大多数的风险都置于自己身上。一旦某个市场出现问题,银行都将首当其冲;如果银行出了问题,那么金融系统的问题就大发了。

在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被列为2018年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今天的两会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也强调,「整体经济与金融风险可控,完全能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将强化金融监管,协调中国将健全对影子银行的金融监管」。

至此,大家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银行会不得不停止对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即使它们实际上是万般不情愿。

是否是最后的疯狂?

与银行理财市场春节前的「低调」相比,春节后的理财市场却是异常热闹。据央视财经的报道,2月底在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近2000款,与春节前基本持平,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为8%,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达到6.08%,半数以上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过5%。

银行理财产品这么高的收益是以前非常少见的,因为以往绝大多数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在5%左右,年后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刺激了许多投资者的购买欲望。

一些人将银行理财目前有些不正常的高收益看作是银行理财的「最后疯狂」。央行、银行会、证监会这些机构联合出台的《指导意见》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过《指导意见》目前还处于征求意见稿的阶段,效力还不是很强,具体实施时间也暂未确定,各地金融监管机构的态度也尚未明确,所以各地的银行都还有一定的适应时间,在最后关头之前尽量多吸引些弹药。

对于「最后的疯狂」这一观点,我部分同意,《指导意见》的执行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央视所报道的收益6.08%的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应该是无法延续的。

但是非保本的那部分理财产品,虽然预期收益率高达8%(这个收益率已经能够匹敌许多P2P的收益率了),但其生命力却有可能很强;不过在未来,银行无法直接宣传它的预期收益率。

背后原因在于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有着它的优势和劣势。比如大多数银行都不太灵活,它的风控水平与不少P2P平台存在差距,胆子也比较小;但是银行的优势也很明显,其中就包括资金量大,一些企业或者项目十分愿意为大笔资金付出较高的收益率。

大家同时也要注意到,也正是由于银行正在逐步停止刚性兑付,才敢对部分不保本的理财产品提高预期收益率。银行自己也要把控风险,8%的预期收益率,如果还要加上保本承诺,那么银行的风险将会呈现指数级的提升。

对于不少主流P2P平台而言,8%的收益率也是很难长期保持的。

对P2P是福是祸?

P2P与银行理财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竞争关系,低保障(与银行相比)的P2P8%的平均收益率,高保障的银行理财5%的预期收益率,这就让投资者在选择P2P或者银行理财之时就很犯难。

根据我平时的观察,银行理财的受众面要更广一些,银行的信誉由来已久,不是短时间就能抵消的,有不少人对银行有着发自内心深处的信任。

因此银行理财停止刚性兑付,提高收益率的行为,其实对于P2P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在收益率等同的情况下,银行理财即使不保本,其吸引力也是大于P2P平台的。且不说四大行和其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即使是城商行,其规模也是要远大于主流P2P平台的。

因此我认为,如果不保本的银行理财能够长期保持8%的收益率,那么银行理财的风头将会完全盖过大部分的P2P平台,在不少人的投资计划中也将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

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银行体系由于在风控方面的劣势,在巨量资金加持下,它也无法长期保持如此高的收益,而这部分风险将会转移给普通投资者。关于这一点,时间将会证明,各位拭目以待。银行这样的传统金融机构,实在是很难长期为普通投资者带来稳定优质的收益水平。

所以对于同样无法刚性兑付的P2P平台,银行理财的种种动向,在短期内势必会形成冲击,但长期来看,影响不大。

不过具体来看,不同类型的P2P平台所受到的冲击是不同的。对于那些做大企业贷或者其他资金量需求很大的借款项目的P2P平台而言,它们的冲击会更大一点,因为银行会很自然地进入到这些领域。

虽然前文说银行理财会很像公募基金,但我可以确定,银行理财的资金不大可能会和基金一样,大多数流向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银行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目前P2P还是太弱小了,在投资者的心目中地位还是不足以与银行竞争。希望备案能够对此局面有所帮助。

最后来总结一下,银行理财近期停止刚性兑付,对于P2P而言就像一杯咖啡,苦中还是能品出一丝滋味的。


1
标签:刚性 还是 银行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资管新规提打破刚性兑付 银行理财萎缩近20%

2018-07-27 09:26
20557

中国企业500强:最赚钱的是银行,银行,还是银行!

2017-09-11 14:15
2843

到底是企业太坏,还是银行太黑?

2016-05-01 22:01
817

民生银行南昌分行发布为南华医药链上供应商量身打造的“医链通”产品

2024-11-05 15:04
461

联易融携手工商银行,助力扬子江药业落地首笔本地化多级流转业务

2024-10-31 14:48
35942

进出口银行发布第七届进博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

2024-10-30 11:41
4398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