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后网贷风光不再
对于网贷行业而言,规模和盈利快速增长的时光正渐行渐远。严监管背景下,银行存管、备案、信息披露三大主要合规政策悉数落地,加之监管层对现金贷的重拳整治,目前网贷行业出现增长乏力的局面。
对于网贷行业而言,规模和盈利快速增长的时光正渐行渐远。严监管背景下,银行存管、备案、信息披露三大主要合规政策悉数落地,加之监管层对现金贷的重拳整治,目前网贷行业出现增长乏力的局面。
单月降幅超18%
市场数据显示,目前网贷平台无论是成交量、待还规模还是借款期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融360网贷评级组监测的数据,2018年2月网贷平台成交量为1344.99亿元,环比下降18.44%,降幅较大。待还方面,截至2018年2月底,融360网贷评级组重点监测的P2P网贷平台贷款余额共计8133.41亿元,环比下降2.19%。
虽然2月份成交量走低存在春节长假的影响,但与往年同期相比,降幅十分明显,例如在2017年2月,网贷平台成交量环比下降幅度仅为6.7%。业内认为,严监管和降杠杆的市场环境是导致网贷平台成交量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目前,宏观经济步入去杠杆的新阶段,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原则下,债权融资比重趋于下降,放贷类机构规模快速增长的好日子一去不返。政策层面,严监管周期刚刚开始,未来几年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互金行业的业务空间也将整体受限。”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
即便是成交量位列全国前四的北京、广东、上海和浙江,也未能改写业务规模缩水的局面。融360网贷评级组监测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四个地区的成交量较1月均有下降。其中北京降幅最大,环比下降23.63%;广东环比下降23.19%;上海和浙江的成交量环比分别下降14.73%和19.58%。
“在2017年,网贷行业的监管持续加码,一系列监管政策的约束下,行业乱象和市场潜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而行业发展格局也在发生深刻改变,从行业景气度来看,目前已呈现增长乏力的局面。”北京一位P2P机构负责人表示,今年2月网贷平台的成交量创下一年来的月度新低,相反,行业综合收益率却在持续上行,并在2月份创下近一年新高,达到9.68%,为招揽客户,机构只得以收益博眼球。
从2017年2月银监会出台《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到8月再度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再到年末备受争议的现金贷迎来监管的重拳整治,整改、合规、洗牌无疑是眼下网贷行业的关键词。特别是现金贷的规范整治,对成交量、客户数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据悉,自《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发布后,大部分主流现金贷平台的月均活跃客户量(MAU)大部分出现断崖式下跌。以上市公司2345旗下的现金贷平台2345贷款王为例,MAU已从2017年11月的223万人下滑到今年1月的72万人。“我们将20家知名现金贷APP的MAU进行加总构成时间序列数据,这些现金贷APP的MAU在1月环比下降约三分之一,用户活跃度大幅下滑。基于MAU有一定滞后性且不合规玩家尚未完全退出,我们认为,现金贷的用户活跃度在短期内将继续下行。”网贷之家分析师杨骏敏称,《通知》对整个网络贷款行业都有较大影响,影响程度与平台的业务模式相关,总体而言,助贷机构受到冲击程度大于P2P,小额短期业务大于大额分期业务。
用户增长临近天花板
但网贷行业需要攻克的难题却远非严监管对业务模式的冲击一道。即将到来的网贷平台备案“大限”无不增加着网贷平台的变数。根据《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应在4月底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前全部完成。如今,约定的备案期限已经临近,但从实际情况看,多地进度缓慢。
据网贷之家的调研,从多方反馈看,各地工作进度出现明显的差异,网贷发达地区依然面临着违规资产难以剥离的老大难问题,目前仍然有很多平台在对违规资产端进行整改,影响着备案进度。而在薛洪言看来,备案是合规的敲门砖,没有合规是万万不能的,但合规本身却不是万能的,对于多数平台而言,痛苦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另一方面,随着百行征信的成立,借款人次高增长的态势也将放缓。2月22日,央行发布公告信息,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已获央行许可,这也是央行颁发的国内首张个人征信牌照。业界俗称“信联”。
据公开资料,信联的数据来源于“200多家网贷公司、8000多家县域的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聚焦于互联网信贷数据,与侧重传统银行的央行征信中心形成差异化互补,使命在于破除信息孤岛效应。“借款人方面,随着个人信息保护各项配套机制的完善,以及百行征信的成立,信息孤岛效应将得到缓解,多头借贷问题有望得到有效遏制,行业借款人次快速增长的好日子过去了。”薛洪言分析称,在用户层面,增长临近天花板。
若从投资者角度,综合考虑投资替代品的崛起、刚性兑付的打破、理财端收益率的持续下降等因素,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整体吸引力也将下降。“对于机构而言,顺势增长的时光不再,行业大趋势整体不利的情况下,要考虑借势发展,包括借势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浪潮等。”薛洪言进一步指出,传统金融机构正经历着互联网化的转型,但不掌握场景、不熟悉互联网化运营,在基于大数据的风控上面也存在欠缺,对于业务空间受限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相对冗余的经验、场景、用户、数据均可以向传统金融机构输出,实现资源更有效率的应用,变相实现业务空间的突围。
新金融记者 张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