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目标行稳致远
谋定而后动。透过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的体现,是政策上强化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的体现,更是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来源:经济参考报
谋定而后动。透过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的体现,是政策上强化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的体现,更是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淡化经济增速。相比去年,本次报告同样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但没有了“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以及“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表述,这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际相符合,也再次表明我国不再刻意追求GDP高增长。当然,根据十九大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即“双倍增”的计划未变,意味着稳定的经济增速仍然需要,至少2018年至2020年GDP年均增速要在6.4%左右。
通胀无险。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设定在3%左右,自2015年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不变,总体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物价压力可控。具体节奏上,今年1月我国CPI同比增长1.5%,延续了去年低位运行态势;低基数和春节错位之下,2月CPI有望跳涨至2.6%以上,整个上半年有望维持在2.5%左右,但下半年将整体回落。考虑到猪价仍处于下行通道、以医疗为代表的非食品价格开始回落特别是需求并未实质性复苏,2018年将为温和通胀,预计全年CPI同比增长2%至2.2%。
突出就业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这是我国首次把这一指标作为预期目标,以更全面反映就业状况,更好体现共享发展要求。确实,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就业相关指标相对不够成熟和不受关注(尤其在资本市场),预计今后其重要性和关注度会逐步凸显。
财政聚力增效。“今年赤字率拟按2.6%安排,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这是近三年来首次调低赤字率,主要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财政增收有基础,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毫无疑问,赤字率降低意味着财政宽松程度有所收窄,这也与我国今年要加大地方债务风险处置力度相契合。但鉴于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大、增加地方专项债券规模以及过去几年我国实际赤字率都高于预定目标,今年总体还是“宽财政”,基建投资至少在财政上会有保障。
货币易紧难松。本次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和“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不过对比之下,有两个地方值得额外关注:一是新增“要松紧适度”的表述,二是提出“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是近年来首次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信贷目标。这两处变化,加之“用好差别化准备金、差异化信贷等政策”的提法,表明今年货币调控将相机抉择。展望全年,在“强监管、防风险、抑泡沫、去杠杆”的政策主基调下,叠加全球货币进入紧缩周期,预计我国货币环境大概率是易紧难松,流动性延续紧平衡,M2继续保持低增。
突出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以及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等目标,再次显示了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决心。
此外,本次报告还就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简政减税减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有效投资、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等方面制定了可量化的预期目标,这些目标与GDP增长、物价、财政、货币等经济目标,共同构成了一套“组合拳”,旨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只有干字当头,才能干出实打实的新业绩,才能干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同时,必须处理好“稳”和“进”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并统筹好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强化政策预期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