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案命悬一线,法律意见书百万天价,平台:买买买!
是捷径还是新的陷阱?按照合规备案要求,从3月份开始,各地的整改备案将进入平台提交整改完成报告和最终整改验收阶段,甚至不排除有批量通过整改验收的平台出现。
来源:P2P观察(p2pguancha)
作者:观察君@不狗
“离考试还有15分钟,请考生抓紧时间答题!”催促交卷的铃声已经响起,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也相继对备案要求做了进一步细化要求,备案战火越少越烈!
除此之外,平台方面也有了觉悟,不久前陆金所停掉了“e享计划”,2345贷款王清仓现金贷业务……断尾求存以求备案。
与此同时,在战乱中“备案中介”开始暗流涌动,据称,目前一份法律意见书50万起价,有的甚至已经炒到百万天价……备案命悬一线,求生欲强盛的平台只能咬牙:买买买!
◆ 比专业更专业的“备案中介”
“我们对政策的解读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最准确的。”备案中介的出现让手足无措的平台找到了些许安慰。
所谓的备案中介,是在P2P专项整改期间,由专业人士或机构——一般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协助网贷平台完成整改备案。
目前备案中介的协助内容包括帮助平台解读政策、细化合规步骤以及对具体内容做出评估等。总而言之一句话:一切工作为了成功备案而开展。
对平台来说,备案是生与死的判决,因此,备案中介的“协助工作”也不会是慈善事业,前述所说的每一项协助内容都价格不菲。
以上海的备案中介为例,法律意见书(由律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这两项为“标配”,其中前者普遍叫价在50万元-60万元,会根据平台的规模及整改难易程度定价。而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目前最低报价都是40万元-50万元起步。
业内人士也证实,这两项的确是这个市场价格,并且“有背书作用”。但随着备案时限缩紧,平台的“学费”也开始水涨船高,一位从事备案中介工作的律师表示:“自从all in 做P2P备案产品以来,我们的价格基本上两个礼拜上涨一次。”
杭州的章律师表示:“价格上不完全按照市场价来,赚的都是良心价,规模小的平台统一收费,80万起步,规模大的平台需要再进一步评估。”按他的说法,他们提供的是最好的服务,收费也必然不会低。
当然,有句话章律师说得对,按心情走价,另一律所的陈律师收费就有几十万的差异:“有一些规范性文件不够清晰,企业没办法自己拿捏准确,我们可以牵线搭桥。整改收费30万,联系金融办收费30万……打包价是50万起步。”
能花钱解决的事儿都不是事儿!为了度过此次生死劫,平台自然愿意斥巨资买服务。
据了解,进行到提交报告阶段,律所累计服务用时接近260小时。根据评估,完成第一个备案的工作量在500-600个工作时,按照3000元/小时算,这一场备案下来就是10万。
当然,据律所相关人士透露,随着业务熟练,工作时常也将缩短为200-300个工作时,成本也会降低到60万左右。
◆ 是捷径还是新的陷阱?
备案中介生意如火如荼,煞羡旁人。然而,声势大噪中也有不少不屑的声音。
比如,律师称“有些规范性文件不够清晰,企业没办法准确把握”,但业内人士则以为不然,他们认为如果多年网贷从业人员都拿捏不准的话,短时间内才接触网贷的律师更不一定能吃透政策。
对于规范性文件不清晰的情况,事实上,监管部分还会后续下发知道明细,西南地区某平台负责人很明确地否认了备案中介的作用:“律师意见在备案过程中的作用有限,实在不行的话,平台合作的顾问律所,也能帮平台解决政策困惑,根本没必要突击花钱,获取外部法律意见。”
而备案中介服务中另外一项重点项目——审计报告就更鸡肋了。资深网贷投资人直言不讳地表示,其他行业的验收可能需要审计报告,但在网贷行业,除非监管部门要求,平台一般不会主动做审计报告,这其中的原因大家都懂;而且目前很多地方的备案指引里面,并没有审计报告这一项。
“平台是什么情况,我们心里更清楚。”反对派有自己的态度。
不过,既然“大家都懂”,为何鸡肋的网贷中介还能坐地起价地聊生意呢?
实际上,备案中介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不到备案的最后时刻谁也不清楚。就拿北京方面来说,备案中介似乎没有生存空间。因为在北京,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出场顺序有所不同,付费方也不同。
然而,据一位接近北京地区备案组的人士表示:“验收工作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都是有关部门花钱请的。”
有业内人士认为,或许这些备案中介口中的“信用背书”才是吸引平台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此前有媒体报道透露,北京地区备案是平台自己向监管方提出申请,平台表示愿意接受监管方的逐项验收后,监管方以财政拨款的形式,外请第三方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对平台进行逐条逐项的现场验收。
这就是备案中介的底气所在。
简单来说,备案中介并非反对派所说一无是处,也不是备案中介自称的无所不能。监管操作中,这一些人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平台也是抱着花钱消灾的心态聘用备案中介。但本质上,还是得靠自身的资质合规才行。
◆ “战乱生意”此消彼长
除了备案中介,在为迎合监管力求合规的路上,遇到过不少坐地起价的生意。
自备案任务下发之后,P2P平台数量就一直单边下行。据第三方网贷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1931家,相比2016年底减少了517家,由于平台整改进程尚未完成,预计2018年网贷行业运营平台数仍将进一步下降,年底或将跌至800家左右。
而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皆已进入了备案倒计时。与此同时,在大多网贷从业者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备案”之际,网贷平台收购成了一档火热的小生意。
一位主要做深圳地区的P2P整合的经纪人表示,目前深圳地区有几家P2P平台正在谋划出售,出售价格为200万起步。
根据前述行业洗牌速度推测,未来或有超过1000家的平台需要谋求其他的出路(除了备案),而选择以售卖平台的方式退出,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备案前出售平台以此退出,也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智的选择。
更早些时候,央行召开小贷清理整顿会议也引起了网贷牌照价格疯涨。2017年11月底,互金整治办叫停网络小贷牌照批设,到了11月22日早上,一张网络小额贷款牌照报价6000多万,还要付给中介几百万的服务费。
据悉,在停发牌照之前,网贷牌照的正常价格在400万以下。
除此之外,观察君前几日还就P2P平台买壳谋生一事做过分析:千家P2P平台或“人头落地”,“买壳”赌局悄然拉开帷幕!(戳蓝字阅读)
借壳上市、买壳卖壳,这原本是A股市场的事,不过,随着网贷平台备案时间越来越紧,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悄然兴起了一股“买卖P2P壳”热。
国家给互联网金融合法性出口主要就是P2P了,互联网资管、金交所等模式违规均在整治。资本家们在“P2P”壳身价暴涨之前,就开启了这场“买壳”的赌局。
最近,一家待售P2P平台的信息引起不少关注,该平台待收1个多亿,活跃用户一万左右,最为关键的是平台已经有银行存管、ICP许可证,而且获得了整改通知书,这意味着离备案又近了一步。
但也有中介方表示,现在P2P的壳交易虽然看起来比较活跃,但是真正做成功也比较难,主要是信息透明度,双方要求等,有业内人士透露:“我最近帮一家大型央企收购P2P平台,对方要求待收10亿,但像这种已算是大平台了,如果合规备案谁又愿意卖呢?”
由于还没有官方确认的平台备案成功案例,交易各方也处于观望状态。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网贷资产方要合规、资金方也要合规,合规的资产方直接对接合规的资金方,这也会影响P2P的长远价值、影响估值等。
买卖P2P壳、炒小贷牌照、聘用备案中介……监管一系列的追杀让P2P平台忙得不可开交。但大多数人还是在P2P合规化进程下保持乐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