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融资"乍暖还寒"
贸易融资作为融通本外币贸易结算的资产业务,同信贷业务相比具有品种多样、期限灵活、限制较少和手续简便的特点,是银行为进出口贸易提供的主要金融 服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融资受到较大冲击,融资规模持续下滑。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初见成效,进出口贸易融资开始出现回暖迹象,但明显恢复仍需时日。 贸易融资的不足,将直接影响企业进出口业务的顺畅进行,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应采取积极措施改善贸易融资环境,帮助进出口企业获得融资支持, 促进经济复苏。
春江水暖
融资规模回升。据对辽宁省42家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进出口贸易总量萎缩、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利率下调,企业趋 利避险需求减少等因素的影响,贸易融资规模不断下降,第四季度业务量仅占全年业务总量的11.42%。2009年一季度进出口贸易融资规模同比下降 65.80%,但截至4月份降幅缩小至62.98%,融资余额在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后首次增长,形势有所好转。
融资需求增加。2008年9月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国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今年4月份辽宁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64亿美元,环比增长5%。由于大宗商品的 国际市场价格和运费降低,企业进口原材料较多,带动进口融资需求增加,这一点在钢铁行业体现得较为明显。今年4月份,某银行先后为两大钢铁集团办理进口押 汇7057万美元,用于进口焦煤、铁矿粉、板坯和废钢。
产品创新力度加强。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银行将进出口贸易融资视为业务开拓的重点,积极为进出口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一是根据企业贸易条件和自身 财务状况设计适合企业的贸易融资产品。二是支持国家大力扶持产业的资金需求。针对“走出去”跨国企业设计了联动贸易融资业务套餐,利用离岸业务和境外分行 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融资、结算、保理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实现境内外、离在岸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今年4月,某银行为大连“走出去”的 企业融资250万美元,缓解了“走出去”企业境外融资难题。
余寒犹在
银行防控风险的谨慎心态影响业务发展。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升级,境外银行信用度下降,一些国际大银行也频频出现信用 危机,银行办理贸易融资更趋谨慎,信用证结算方式也不再具有原来的信用程度。银行为了确保资金安全,对以往低风险贸易融资业务也不得不反复确认境外银行评 级及变化情况,谨慎办理;对于一些资金链偏紧、经营风险较大的企业,银行又不敢给予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拓展。
银行对企业的担保条件要求较高。首先,符合银行担保要求的大企业不愿意承担为中小企业担保的风险。其次,中小企业也难以提供适合的抵押或质押标的,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土地属非有偿占用,缺乏作为设定抵押的条件和可供质押的凭证。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不符合贸 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担保不能落实的情况下,银行无法授予其融资额度。中小企业为解决担保问题,往往几家企业之间互保,但这样做不仅担保能力有限,而 且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不熟悉贸易融资产品使企业难以作出合适选择。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熟悉国际业务、银行业务和外贸业务的人才。在银行产品不 断更新、新的贸易融资品种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未能很好地结合本企业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融资产品,企业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 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丧失了业务先机,使企业业务发展受到制约。
有待东风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搭建信息查询平台。设立由国家财政机构、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的信用担保机构,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并对所担保的项目进 行风险管理。组建风险投资基金,通过风险抵押等方式,降低和分散经营风险,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建立进出口信用记录查询平台,了解企业的进出口信用状况和国 外银行的规模、资产负债、信用评级等信息,为银行办理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依据,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加强业务创新能力,优化业务操作流程。面对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银行要将危机转化为机遇,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利用人才优势大力开展业务创新,整 合融资类产品与结算、资金产品、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审单质量和效率,实现标准化操作和专业化管理。关注重点区域、重点产品,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不同的贸 易结算方式和结算环节提供全面的“菜单式”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培育核心客户,依托自偿性贸易融资业务对物流、资金 流、信息流的控制,或对有实力关联方的责任和信誉捆绑,有效控制授信资金风险,实现对中小企业客户拓展的实质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