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猪期货 化解“猪周期”风险
新年过后,猪肉价格一路下行,令养殖户愁绪难解。一直以来,“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似乎成了养殖户躲不掉的怪圈,给养殖业带来沉重的经营压力。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马 爽
“春节回家,本来年后准备跟着二叔一起在家养猪。谁想到最近猪价一天天掉价,原本想着扩大养殖规模的二叔突然不吭声了,我只好再次出来找活儿干了!”老谢无奈地说道。
新年过后,猪肉价格一路下行,令养殖户愁绪难解。一直以来,“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似乎成了养殖户躲不掉的怪圈,给养殖业带来沉重的经营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如果国内生猪期货上市,有望与玉米期货、豆粕期货共同抗击“猪周期”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此外,中小养殖户应向规模化发展转型。
节后猪价下跌
“今天超市的后臀尖才11块零8毛,挺便宜的,我就多买了一些,准备做点酥肉让孩子们带回去。”沈阿姨买菜回来在小区门口碰到舞伴们说道。
“嗬!那真不错,我们家年前买的肉还有好多,价钱比这贵两块多呢,以后坚决执行现吃现买!”杨大妈回应道。
春节过后,猪价出现大幅度下跌。据农业部监测,1月22日-1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5.68元/公斤,较2017年同期下降15.06%。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20.45元/公斤,较2017年同期下降14.86%。2月19日-2月25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4.58元/公斤,较2017年同期下降16.78%。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19.41元/公斤,较2017年同期下降14.68%。
A股市场上,与生猪相关的股票近期也表现不佳。Wind数据显示,猪指数年初以来累计下跌7.06%。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本次猪价降价始于2018年1月中旬。“受春节影响,猪价从2017年11月份开始上涨,到2018年1月中旬,由于需求增长有限,而市场供给又持续增加,猪价开始下跌。”东证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唐翌表示。
不过,这一轮猪价下跌并非一蹴而就。据卓创资讯生猪产业链分析师李晶介绍,春节长假期间,屠企放假停宰,养殖场出栏量下滑,造成供需两弱格局,猪肉市场出现了一个平稳期。然而,春节过后,猪价开始进入快速下跌。
李晶分析,此次猪价大跌主要是受四方面因素所致:其一,前两年大型养殖场扩张迅速,产能开始释放,猪源供给持续增多;其二,年前屠企备货时间较往年稍有缩短,养殖户节前清栏难度较大,且部分养殖户对节后行情仍有看涨心态,部分肥猪存量被迫在年后释放;其三,屠企开工率下滑严重,分割入库暂未大量开启,而节后消费转淡,企业订单缩水严重,需求低迷难以有明显利好支撑;其四,猪价连续下滑,且似乎暂未跌至“地板价”,专业二度育肥户犹豫入市,目前市场生猪仍以按市出栏为主。
中粮期货生猪研究员熊宽表示,造成此次猪价下跌的核心原因有三方面。其一,行业从2015年5月开始扭亏为盈,持续的盈利推动规模猪场尤其是大企业扩张产能;其二,产能结构优化带来行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突出特征就是先进产能替代落后产能;其三,出栏体重提升和生猪出栏效率提升致猪肉供给增加,而猪肉消费基本平稳,甚至小幅下降,叠加进口猪肉影响,造成猪肉供应过剩。
缺乏避险工具
“对于大部分生猪养殖场户来说,目前猪价已经跌破成本线,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每头猪平均亏损已超过100元。”芝华数据高级畜牧分析师姚桂玲表示。
除此之外,近期饲料价格的不断升高,也加重了养殖户的负担。李晶表示:“生猪价格持续下降,利空养殖盈利,而饲料价格的不断升高,则加重了这一利空影响。近期,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值持续下降,亏损或在150-200元/头。”
对于养殖户而言,此轮猪价下跌的影响有多大呢?姚桂玲表示,养殖户亏损将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经营现金流,对资金周转非常不利。一些生产效益控制的比较好的猪场,在经历近两年多猪价上涨中,可能有比较好的资金实力,可以应对这一次猪价波动。但对中小猪场来说,资金链原本就薄弱,猪价大跌对其打击可能比较大,这次一旦退出市场,后期启动再进入的难度会增大。
实际,一直以来,我国生猪产业深受“猪周期”困扰,生猪价格频繁大起大落。由于缺少有效的远期价格指导和避险工具,生猪养殖企业往往盲目扩产或者减产。尤其是近几年,各大生猪养殖企业普遍制定计划加速扩大产能,但苦于没有避险工具,一旦价格进入下跌周期,养殖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这一次猪价下跌,可能超过了很多行业参与者的预期,影响中大型猪场的增产扩产计划。”姚桂玲进一步表示,据了解,已有部分生猪养殖企业将要缩小增产计划,原本打算投资新增的,已经停止放缓。
唐翌表示,由于生猪生长有6个月左右的周期,养殖户很难在短期内对生产计划进行及时地调整,因此猪价大幅波动,不仅会使养殖户遭受经济上的损失,也会挫伤养殖积极性。
如何破解价格怪圈
近年来,养殖者频繁地体会着生猪市场的冷暖交替。一般而言,“猪周期”运行轨迹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这个周期通常会在2-3年循环一次。
“猪周期”是如何形成的?由于猪肉等畜产品养殖周期长、不易储存,价格涨跌趋势延续的周期也比较长,这是“猪周期”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
熊宽认为,2017年是本轮“猪周期”价格下降的第一年,但行业整体上仍维持盈利,2018年则属于后周期,因产能相对过剩,猪价有望维持低位震荡探底态势。
“‘猪周期’通常会加大养殖户生产经营的不稳定,影响养殖户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全行业参与者的稳定经营。”姚桂玲表示。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猪出栏量、猪肉产量以及猪肉消费量均位居世界各国之首。生猪市场规模超万亿元,约占世界总出栏量的57.46%。生猪上下游产业链涉及饲料、养殖、兽药、屠宰、食品等领域,直接关联企业数万家、就业人员过亿人。
如何应对“猪周期”给生猪产业上中下游带来的不稳定影响?姚桂玲建议,可以借鉴国外生猪养殖市场。例如美国,虽然也存在猪周期,猪价波动也很大,但会借助金融工具,运用生猪期货、玉米期货和豆粕期货进行期货和现货的套期保值,以此抵御和抗击市场风险。
目前,我国已有玉米期货、豆粕期货,生猪期货也已获得立项申请。作为全球最大的畜牧品种和我国最大的农业品种,生猪期货的上市将为我国生猪养殖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引导我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生猪期货将为生猪产业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风险管理工具。生猪养殖企业可以根据出栏计划,在期货市场提前卖出锁定销售利润,稳定养殖经营活动,解决规模企业快速扩张的后顾之忧,推动行业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破解生猪的价格怪圈方面,除了寄希望于生猪期货等衍生品工具,还应该鼓励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有业内人士建议,或许次轮猪价大跌才刚刚开始,加上环保税的征收,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的涨价,未来可能会淘汰掉一大批散养户,这将倒逼部分散养户和中小猪场向家庭农场、规模化猪场发展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