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融资成为华夏银行绿色金融重点突破口
截至2017年末,华夏银行累计为66个子项目提供了转贷款服务,转贷资金投放(合人民币)约27亿元,配套人民币资金投放超过45亿元。这些子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近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19万吨,相当于让北京市7万辆出租车停驶51个月。
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
“未来,我们将努力打造绿色金融,使之成为华夏银行的一张名片、一个标识、一种价值理念,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华夏银行总行副行长王一平3月1日在第155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据介绍,截至2017年末,华夏银行累计为66个子项目提供了转贷款服务,转贷资金投放(合人民币)约27亿元,配套人民币资金投放超过45亿元。这些子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近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19万吨,相当于让北京市7万辆出租车停驶51个月。同时,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国际资金带来的低成本、长期限,这些项目的平均融资成本比市场平均约低10%,期限最长可达近20年。
基于国际合作优势深耕能效融资领域
据介绍,2002年,华夏银行与世界银行在能效领域开启了合作与交流。2008年,华夏银行先后承接了法国开发署能效与可再生能源绿色中间信贷I期项目和世界银行中国节能转贷项目CHEEF I期,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2010年,华夏银行承接了法国开发署能效与可再生能源绿色中间信贷II期项目。2012年,华夏银行开始建立自己的绿色金融业务管理体系,以提升华夏银行服务国内绿色产业能力。2016年,得益于多年国际合作的经验铺垫,华夏银行独家承接了世界银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
“华夏银行创新采用了结果导向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支付与项目实施结果直接关联”,针对业界普遍关注的世界银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华夏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兼绿色金融中心主任张勇淼在发布会上介绍,“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成本低、执行程序简单、资金使用效率高,是全球能源领域第一笔结果导向型项目,也是世行在中国单笔融资最大的项目。据介绍,截至2017年末,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已累计投放子项目12个,投放资金约18亿元人民币,其中含世行转贷资金7902.98万欧元。这些子项目每年可实现节省标煤5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
不断丰富一揽子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项目推进,金融产品、服务要跟上。据介绍,华夏银行近年来加大专项产品研发,开发了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排污权抵押贷款融资、特许经营权质押融资、光伏贷等一系列专属产品。同时积极整合金融同业的资源,利用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等多种手段,为企业的绿色融资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例如,华夏银行围绕北方地区余热暖民工程,为多个项目开展了融资服务,将工业余热、废热用于集中供暖,既帮助了企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获得新的收入来源,也实现了居民的清洁供暖。探索为政府和重点用能单位提供从能源诊断、能源规划、能源改造与管理、再到绿色金融的综合化服务模式。目前,华夏银行已用这样的方式为北京延庆冬奥酒店节能改造、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了相应的支持。
与此同时,为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晋鲁蒙豫)环境治理,华夏银行设立初始规模100亿元的京津冀碧水蓝天产业投资基金;为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助推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华夏银行在“两山”思想发源地湖州设立了100亿元的绿水青山基金;为支持珠三角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华夏银行参与设立了规模约2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基金;为推动国务院新批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产业发展,华夏银行与相关省及试验区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与贵州省政府签署了6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
建立绿色金融长效机制
谈到绿色信贷的质量,授信客户的环境与社会风险则备受关注。对此,华夏银行总行授信运行部总经理闫炯智介绍,华夏银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流程,贷前调查,全面深入了解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状况;不合格客户采取“一票否决”;贷后管理,针对“产能过剩”“高污染”等重点行业开展专项管理,建立重点监控客户名单,逐户制定管理措施。华夏银行强调信贷运行全过程中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从严制定环保、安全等授信准入标准,及时梳理退出存在环保、安全等隐患的客户及项目。
据介绍,在华夏银行2017-2020年的新规划中,华夏银行坚定地把打造绿色金融特色业务作为战略重点之一。未来,华夏银行将着重在“三个专业化”上发力,一是通过行业专业化,重点关注节能环保、生态治理、新能源、绿色交通、绿色消费等领域,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壁垒;二是通过产品专业化,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等产品体系,持续强化国际合作特色,提供更贴近绿色产业需求的金融服务,降低融资交易成本;三是通过人才专业化,培养引进一批既熟悉金融、又了解产业的复合型人才,不断加大培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