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2017年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18年2月14日,央行公布《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初见成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2018年2月14日,央行公布《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初见成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在谈到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报告明确,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下阶段六大重点
报告明确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一方面要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助力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综合考虑金融监管政策的宏观效应及对金融业态和市场运行格局的影响。
促进结构优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央行提出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同时,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
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要探索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进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要不断健全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债券发行后续监督管理,并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不断完善跨境融资相关政策制度安排。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
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
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要求,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央行强调,要加强对企业债务风险、银行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变化情况、房地产市场、互联网金融、跨境资金流动、跨行业跨市场风险等领域的风险监测和防范。
相关阅读
2017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有效抑制金融体系杠杆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央行2月14日公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7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7%,比年初增加13.5万亿元,同比多增878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0%。12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4%。2017年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4.85,全年上涨0.0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5342元,较上年末升值6.16%。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8.2%,主要体现了金融体系抑制内部杠杆的成效。此外,全年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和物价平稳的较好组合,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6%,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
《报告》称,总体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有效抑制金融体系杠杆的同时,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中性适度,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利率水平总体适度,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双向浮动的特征更加显著,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
《报告》指出,未来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金融调控思路和方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表示,下一阶段,将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加强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此外,《报告》强调,目前,总杠杆水平仍然偏高,企业尤其是国企债务压力依然较大。要加强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等的宏观审慎管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一方面要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助力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综合考虑金融监管政策的宏观效应及对金融业态和市场运行格局的影响,加强监管协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削峰填谷”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同业存单、绿色金融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
来源 /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金融时报记者 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