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占据半壁江山 银行系消费金融却面临获客难题
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讲,月初都是可怕的,各大消费金融平台账单纷纷出炉,实在是有些“花时爽,还时哭”的感觉。消费金融公司因为无需抵押担保、审批速度快、服务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了不同消费群体欢迎。
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讲,月初都是可怕的,各大消费金融平台账单纷纷出炉,实在是有些“花时爽,还时哭”的感觉。消费金融公司因为无需抵押担保、审批速度快、服务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了不同消费群体欢迎。
具备轻资本、高回报属性的消费金融正在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银行、电商、厂商的先后进场,三足鼎立的格局日趋明显。目前已经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中,大部分都来自银行系。
银行系占主导,互金崛起迅速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银行系占据绝对主导,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迅速,消费金融公司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扩大。目前网络普及迅速,手机成为生活标配,互联网金融平台仍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当前宽松的监管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下,未来互联网金融平台和消费金融公司将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2010年,银监会批复同意北银、中银和四川锦程三家消费金融公司筹建,作为首批机构,三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发起人分别为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和成都银行,其中四川锦程为国内首家合资消费金融公司。随后,在三家内资发起人特征基础上,2010年银监会同意PPF集团在天津试点成立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此后的几年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等也相继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银行系凭牌照优势占领消费金融大半江山
银行通过入股消费金融公司能逐渐从优质客户群向次优级客户群延伸,拓展消费场景,而且,银行系拥有非常多的优势。
首先是持牌优势。由于消费金融牌照属于稀缺资源,含金量非常高,不仅可直连央行的征信系统,获取征信数据,还可享受金融机构15%所得税的政策。同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杠杆相比其他无牌照消费金融公司更高,可以达到8-9倍。
其次是资金优势。《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法》明确规定消费金融公司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但得益于牌照权利和银行机构的雄厚背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可接受股东和银行的存款、发行金融债券并享受同行拆借等,资金来源广泛,资金成本明显小于非持牌机构与小贷公司。
再者是风控体系上的优势。银行系金融公司在央行征信数据的基础上,辅以银行机构庞大的客户数据,再加上较高的核准标准等,所以拥有一套较为成熟的风控系统,风控能力比其他消费金融机构要强,尤以工行等四大国有银行为代表。另外,银行的不良贷款(快速审批秒下款)率也相对较低,据银监会消息,去年年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74%,这说明银行系总体风控能力较强,用户所给予的信任程度也相对较高。
银行系消费金融的“阿克琉斯之踵”
虽然银行系背靠银行机构,有独到优势,但也有薄弱之处。
银行的消费金融战略定位在优质群体,且战略特征包含费率较低、审批通过率较低,从而实现坏账率较低。凭借较低的资金成本,银行得以提供较低的利率,以价格优势提升用户体验;此外,为实现优质群体的定位,银行审批通过率低。
然而,在技术迅速发展、创新层出不穷的当下,银行的战略定位受到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其他消费金融机构风控水平的提升,第二个挑战是低费率吸引客户、提高用户体验以利用复借实现最终盈利的战略创新。
虽然银行系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但因银行把握着线下的流量入口,主要以传统征信为主,未涉及垂直消费场景和细分市场,尚未能很好的覆盖到消费金融的主要受众,对用户来说体验也不好。值得一提的是,电商平台消费金融产品在90后、80后群体的渗透率超过了银行系消费金融,而与此相反,70后、60后、50后则更多地使用银行系消费金融。
90后群体认为银行系消费金融优势前三分别是免息期更长、背景值得信任、优惠活动更多,互联网系消费金融的优势是还款更加便利、申请更加便捷、优惠活动更多。因此,银行年轻群体出现流失,需警惕这一客户群体特征变化。应针对年轻群体的消费场景、兴趣爱好,进行差异化获客,成为受年轻群体喜爱的消费金融产品。
一方面,银行系线上线下的数据积累不足,央行征信系统的信贷记录尚不完善,增加了违约风险,易观数据显示,截止去年6月底,央行征信系统的信贷记录人群仅有3.8亿人,但其覆盖人群却有8.8亿人。
另一方面,由于银行机构获客难度大,为了流量而过于倚重渠道,小银行更是80%的客户都来源于合作渠道,再加上银行使用的中介模式结构复杂又低控,容易后院起火,成为中介的“套现池”。此前,北京银行受到北京银监局900万元处罚便是因为中介欺诈套现,此事件也让其他同行不得不拉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