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春乐:城市地铁系统恐怖爆炸立体化防控研究

倪春乐 | 2018-02-14 10:28 137730

近年来, 世界范围内城市地铁系统频发恐怖爆炸袭击, 暴露出防控上的漏洞。城市地铁系统自身的相对开放性、安检的不彻底性及破坏后果的严重性使其容易成为袭击目标。

作者:倪春乐

本文来源: 反恐研究

原文来源: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摘要:


近年来, 世界范围内城市地铁系统频发恐怖爆炸袭击, 暴露出防控上的漏洞。城市地铁系统自身的相对开放性、安检的不彻底性及破坏后果的严重性使其容易成为袭击目标。在防控理念上, 应以城市地铁站台为中心, 将周边复杂区域和交通联结线纳入目标。在防控策略上, 应坚持情报主导, 发挥人力和技术多元监控的优势, 强化警力合理布局, 探索有效疏散和救援的途径。在防控措施上, 应结合暴恐犯罪特点, 综合运用重点区域武装巡逻、重点线路警车巡逻、随机性背包检查和可疑人物表情与行为分析等方法, 提高防控灵敏度和有效性。


作者简介:倪春乐 (1980-) 男, 浙江杭州人,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副教授, 美国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博士, 主要从事刑事侦查学与反恐法制研究。


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1.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是反恐的重要阵地


随着全球犯罪反恐力度的加大和反恐合作程度的深化, 恐怖组织和个人发动大规模袭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也不可否认, 扁平化指挥结构、自主化行动策略和独狼式袭击模式使得恐怖袭击的防控更加困难。


从近年全球范围的恐怖袭击情况看, 城市大众交通枢纽已成为恐怖分子选择的重要目标。而相比于民用航空,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更为脆弱, 易受攻击性更强, 所以多次成为严重恐怖爆炸的对象。全球范围发生的城市地铁恐怖爆炸案有数十起之多, 死伤惨重、影响重大的多发生于各国重大城市, 且共同的特点都以城市地铁为袭击目标, 在爆炸袭击的细节层面也有一些共同要素。例如, 在袭击时间上, 多选择上下班或乘车高峰期。此种做法能使爆炸和恐慌效果最大化, 同时也利用了高峰期人流众多, 安检难度大的特点;在爆炸方式上, 以多点、多次的连环爆炸为主要形式, 说明袭击预谋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在爆炸物安置的具体位点选择上, 列车、站点及相关联的公共交通工具都是潜在对象;在具体的爆炸形式上, 人体自杀式炸弹和背包炸弹为主要方法 (如表所示) 。


表典型地铁恐怖爆炸案基本情况

上述恐怖爆炸都发生在国际知名城市, 不难想象, 在恐怖主义日益猖獗的背景下, 这些地方的安保措施不可谓不严格。但血的事实证明, 各国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枢纽防控恐怖爆炸的能力仍有提升的空间。近10年来, 轨道交通在恐怖袭击的目标中约占30%, 因恐怖袭击造成的死伤人数, 轨道交通占到了近50%[1]44-47。恐怖分子之所以将城市地铁系统作为袭击的目标, 是因为它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同时, 更能引发“剧场效应”, 对公众心理和社会秩序形成更为深远的伤害。


从防范恐怖爆炸的角度讲, 各国都做了大量的努力, 但总体的防控工作是基于“敌暗我明”的大背景, 且反恐也不能因过度反应而削弱公共设施和机构原有的社会功能。因此, 我们必须建立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综合化防控的一般模式, 将防控置于日常工作之中, 这也是我们开展此项研究的根本目的。


基于城市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枢纽的特殊性, 尤其是对外开放性、流动性、人员密集性等特点决定了其易受攻击性。而现实表明, 我们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反恐预警和防范工作仍有值得总结、借鉴和改进之处。尽管从我国的情况看, 我们尚未遇到以城市地铁、轻轨系统为目标的大规模恐怖爆炸袭击,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放松警惕, 更不能说明我们的防控措施已经万无一失。相反, 这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容易引起我们的松懈, 甚至对现有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做出错误的评估。因此, 在科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防控特点的基础上, 从血的教训中汲取正反经验, 对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防控恐怖爆炸袭击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


在应对城市地铁系统恐怖爆炸方面, 域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基于其现实的受害经历及对既有防控措施的检验,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一套由情报主导, 将技术检测与人员监控、有效的资源调度与部署、专业防控与日常服务、科学疏散和紧急救援于一体的综合对策体系。尽管难言完美, 但类似的研究和经验总结为反恐防御和应对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有效指引。美国学者James Metzge通过对全美各大城市地铁系统安防体系的考察, 结合近年全球范围针对城市地铁系统的恐怖爆炸袭击案例, 总结出了“城市生态防御”理念及层次化警力布局的预防预警措施, 旨在为以城市地铁系统为代表的公共交通体系加装立体防护[2]25。基于城市地铁内部空间结构及普通安保措施的相似性, 该研究结论对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现实层面, 我国在防控城市地铁系统恐怖爆炸袭击方面是成功的, 但从另一角度看, 这也意味着我们对此缺乏足够的警觉性, 而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也相对欠缺, 尤其是对新的反恐防爆技术和策略方法的应用, 我们都有必要借鉴“他山之石”。


国内实务界和理论界对城市地铁防控恐怖爆炸的总结和理论分析处于起步阶段, 成果数量有限。如闵剑的《地铁反恐怖策略初探》从地铁防御和应对爆炸、纵火、核生化的视角探讨应急指挥体系、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处置队伍、技术应用和强化安检, 提出了框架性对策建议[3]。尽管论及恐怖爆炸, 但并非研究中心, 因而在措施的操作性上稍显不足。张帆对全球6大都市地铁的安检措施进行了考察, 用以对照和发现安检体系和措施的不足[4]33-34。周同伟从技术层面对城市地铁监控系统高效、灵敏、集约应用于轨道交通安防提出了系统架构与具体方案, 这对防御城市地铁恐怖爆炸具有技术支撑作用[5]。还有的学者从布鲁塞尔地铁爆炸案入手, 探讨我国应对包括爆炸、纵火、核生化在内的地铁恐怖袭击的策略[1]44-47。


上述研究对于构建有效的城市地铁恐怖爆炸立体防御、提升我国公共交通反恐预警和处置能力有较大价值。但也应当看到, 目前针对城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主要以爆炸为手段, 这从近年的案例可窥一斑。因此, 地铁系统反 (防) 恐需要纳入社会防控体系, 要借鉴“城市生态”理念, 着眼于技战术和操作层面, 提升防范恐怖爆炸的直观效果, 通过对现有资源投入和警力投入做策略性和技术性调整来有效增强防御能力。因此, 本文从具体策略和技战术层面的探讨具有必要性。


2 城市地铁系统易受攻击性及恐怖爆炸防控重难点分析


2.1 城市地铁系统具有潜在的易受攻击性


恐怖袭击实际上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过程, 它是对目标的脆弱性及袭击的预期损失进行综合考量的结果。袭击伤亡程度、造成的社会恐慌度及媒体关注度是总体要素。恐怖行为易发生于城市的重要建筑、重要设施、重要交通线路、大型群众集会场所等[6]。城市地铁系统之所以多次成为恐怖爆炸袭击的目标, 是因为其符合目标选择时关于易接近性、袭击影响的重大性及恢复力的综合要求。


2.1.1 城市地铁具有较高的易接近度


当前的恐怖袭击以大众化和非特定化目标为基本方向。城市地铁作为载体量巨大的大众交通工具, 具有较强的易接近度。


首先, 地铁系统的进出口多, 环境安全管控难度大。从环境安全的角度讲, 封闭性越强, 安全管控的难度越小, 反之开放性越大, 安全风险就越大。对于恐怖分子而言, 多个进出口意味着其可以选择的进出路线多, 是其增强成功率的有利因素。同时, “这些交通工具上众多的相互陌生的临时旅客为恐怖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掩护。而交通工具具备的昂贵设施、有限拥挤的空间、无组织秩序的乘客使恐怖袭击的杀伤性效果得到了保障。”[7]


其次, 相比航空运输, 城市地铁系统承载的人流量更大, 且流动性更强。一方面, 乘客无法承受长时间的安检时间成本, 这在客观上导致安检工作无法做到像航空运输那样完全彻底;另一方面, 地铁安检和安保工作专业性不足。


2.1.2 地铁爆炸袭击产生重大影响


城市地铁恐怖爆炸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以2005年英国伦敦发生的地铁恐怖袭击案件为例, 恐怖袭击造成了4亿多英镑的损失[8]。而且, 由于人员众多且密集, 加之专业应急处置和救援相对匮乏, 每次针对地铁系统的恐怖袭击都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民众长时间的心理恐慌。作为地下空间, 城市地铁具有封闭性, 一旦发生恐怖爆炸, 封闭环境可能因恐慌而造成拥挤、踩踏等更为重大的二次伤亡。从一般心理分析, 恐怖袭击造成的普通民众心理恐慌程度与袭击目标的特殊化程度成反比, 即越是具有公共性的普通空间发生的恐怖袭击, 对民众的恐慌心理影响越大。这也是恐怖分子选择城市地铁等公共交通枢纽实施爆炸的原因之一。


2.1.3 地铁系统恢复力偏弱


作为地下公共空间, 地铁系统具有的封闭性和隐蔽性, 有时可能成为安全掩体, 但这样的建筑空间在设计时“存在着忽视预防和应对恐怖袭击威胁的安全设计考虑”[9]。一旦遭遇袭击, 城市地铁系统可能需要花费数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恢复服务。同时, 由于其对民众造成的心理影响, 恐怖袭击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影响民众对其他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信任, 进而导致城市运转不畅, 经济社会受损严重。


2.2 城市地铁系统恐怖爆炸袭击的防控重点


作为城市交通枢纽, 地铁系统实际上是由若干个相互独立且关联的部分所构成的。不仅如此, 从“城市生态”理论看, 作为城市重要公共交通枢纽的地铁系统, 实质上是联结其他城市重要建筑和场所的中转渠道。因此, 从反恐立体防御讲, 对可疑人员的监控、对爆炸物的探测和检查及对预谋性恐怖爆炸行为的技术防范等, 都不能局限于“地铁站”本身, 需要作合理的延伸防御。我们认为, 实践中的防御区域主要有3个层面:地铁站台, 站点周边区域及联结重要站点的交通工具。


2.2.1 地铁站台


地铁站台是人们进出地铁车厢的必经区域, 也是安全检查最为严格的区域。由于地铁站台所承担的人员交互和导流功能, 使得站台人员密集度极高, 流动性极大。从恐怖袭击的预期伤亡度看, 站台无疑是重点目标, 封闭性成为造成二次伤亡的重要因素。


从预警措施看, 站台保护主要由进出口安检、固定视频监控、流动人员检查3方面构成。站台的安全防控看似具有人防、物防、技防及固定防御和流动防御一体的特点, 但事实上, 当前绝大多数的地铁站台安全检查都有较多漏洞。


首先, 抛开站台进出口安检的技术设备灵敏度等技术层面的问题, 从当前的现实情况看, 存在较多安检工作人员人为疏忽或主观过错方面的问题, 其本身就是隐患之一。比如, 尽管地铁安检有北京式的“逢包必检、逢液必检”或上海式的“大包必检, 小包抽检”等方式[4]33, 但据笔者观察, 每天高峰期的安检对随身行李的检查都有所疏漏, 即并未做到对人员和行李百分之百的查验。


其次, 地铁站台工作人员的人工安检未能给显在、固定的技术安检提供足够的补充。技术安检是显在的、固定的防范环节, 对于恐怖爆炸袭击而言, 他们有较为充分的时间选择规避方法, 这就需要更为灵活的专业人员基于经验判断的安检作为支持。尽管地铁站台也警务巡逻, 但在专业性、针对性方面仍显不足。尤其是对于可能的爆炸装置类型和外观包装、可能的携带方式、不同爆炸装置的掩护策略等, 安检人员都缺乏必要的识别技能。


最后, 地铁站台的视频监控与图像分析的智能化和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现有的地铁站台视频监控大多用于事后回放分析和图像证据资料搜集, 难以满足恐怖爆炸预防的要求。视频图像的使用也未能配置经过专门反恐培训的人员, 因而, 无法针对恐怖爆炸的行为人特征进行有效的预警识别和现场干预。


2.2.2 站点周边区域


相对而言, 要通过多层防御进入站台区域实施恐怖爆炸的难度是较大的。因此, 在有些案件中, 恐怖分子就会退而求其次, 在站点周边人群相对密集的区域实施爆炸, 或者多点多次爆炸。


地铁站所处的位置不同, 其周边环境大不一样。而对于恐怖爆炸袭击而言, 伤亡预期、大众心理影响力仍是其考量的重点。因此, 站台周边诸如商圈、公园、集市等区域都存在潜在的高风险。尽管存在有限的警务资源使用的问题, 但有效的策略性资源调配及专业防范与日常管理相互融合的理念和做法必定能使防控效益大幅提升。因此, 有必要按照区域协调的理念, 合理配置警务资源, 将周边重点区域也纳入地铁系统安全防护的范围。


2.2.3 联结重要站点的交通工具


从现实案例看, 联结站点的交通工具如公交车, 通常也可能成为恐怖分子在制造地铁爆炸时的响应点。这些交通工具的爆炸能与地铁站点爆炸形成呼应, 从而最大限度的制造社会恐慌。从策略讲, 这部分交通工具安全属于日常安全防范的范畴, 但如果我们能将其置于防控体系之中, 则所形成的网格化多层次防控的效果必然更优。


3 城市地铁恐怖爆炸立体化防控思路及策略措施


恐怖爆炸具备刑事犯罪的一般属性, 因而, 我们可以运用犯罪预防的经验。同时, 这种理念也时刻提醒我们, 在性质上反恐更多的应当是警务工作, 而非军事行动[10]。正是基于此, 城市地铁系统恐怖爆炸防控的基本思路也是立体化犯罪防控理念的体现。


但因其特殊性, 以城市地铁系统为目标的恐怖爆炸活动的预警、防范、处置和管控都需要总结和提炼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策略措施, 进而以务实的行动保障重点区域和目标的安全。因此, 本部分将在论述立体化防控思路的基础上, 重点结合城市地铁的特点, 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具体防范恐怖爆炸的技战术策略措施。


3.1 立体化综合防控基本思路


3.1.1 情报引导


高效而灵敏的情报引导是反恐工作的关键。有效的情报工作能为防范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战机, 降低恐怖袭击的成功率。总体上, 恐怖与反恐怖斗争处于“敌暗我明”的状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对黑暗中的敌人的一切袭击都束手无策。目前针对城市地铁进行“冷兵器”式的袭击几乎难以实现, 利用核生化等手段进行袭击也极大的受到条件制约, 因此, 防御爆炸形式的恐怖袭击将是重中之重。当然, 进攻和防御是一个二元动态关系, 恐怖爆炸袭击也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从情报工作的层面把握其中的要素对于有效防御是极为有利的。


对于城市地铁防控恐怖爆炸而言, 要先充分利用国家层面的反恐情报体系, 从宏观层面对恐怖活动发生的区域、目标、方式、行动特点等进行常态化评估和风险等级预警。对于不同城市、城市不同区域的地铁系统要根据相应的风险等级做好防范工作。当然, 从国家层面讲, 我们要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恐情报合作, 及时准确地把握敌对恐怖组织和人员的动向, 进而达到反恐预警的最佳效果。此外, 还要以涉恐犯罪重点人物的社会关系网管控为中心, 以恐怖爆炸所需的客观物质条件为线索开展特定的情报工作。


无论是恐怖组织还是个体恐怖分子, 他们的任何破坏活动都无法脱离正常的社会关系网。尤其是恐怖分子准备爆炸装置、获取所需材料和信息、接受袭击指令等环节都依靠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创造条件, 这些本质上都可以用于防范的预警情报。要充分利用人力情报源和技术情报源两大优势, 重点区域的重点人员、与爆炸物品及原材料有关的重点行业均应以阵地控制的模式采取人力情报“盯守”方式, 必要时物色可靠特情。同时, 要利用网络情报的搜索、筛查、模糊寻找功能, 根据恐怖分子网络交流规律、暗语使用等情况, 发挥网络技术主动挖掘情报的作用, 为恐怖爆炸的预警打下基础。


3.1.2 多元立体监控


“多元立体监控”是指要改变以往专门力量单一作战的理念, 充分发挥城市地铁系统内所有人员和监控设施对异常状况的识别和报告功能, 从而构建起一个强大的恐怖爆炸嫌疑行为检测系统。


具体而言, 一个完善的城市地铁监控系统由设备监控和人员监控两大部分构成。设备监控主要是安装以地铁站点为中心的视频图像监控, 人员监控从广义上讲不仅应当包括地铁安保人员的专门化监控, 而且应当将一般地铁勤务人员、普通乘客等都纳入其中。


我们认为, 不论恐怖分子是采用自杀式还是非自杀式, 遥控式还是定时式爆炸, 他都有较长时间出现在地铁人员的监控范围内。由于其携带物品的特殊性, 在外观、行为举止、面部表情上会有异常。同时, 基于爆炸袭击与恐怖分子自身安全的必然联系, 即便“圣战”极端意识“武装”的人也会有心理的波动。这些都可能外化为异于常人的表征。因而, 加强专门安保人员、勤务人员及普通乘客的观察辨识力宣传教育, 具有重要意义。上述人员也能够成为立体监控的重要组成。


作为技术监控形式的视频图像监控, 具有独特优势, 一定数量的视频设备构成了城市地铁系统安全防范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以伦敦地铁系统为例, 它拥有超过6000个视频探头, 并配有专门人员进行实时查看[11]。从功能上讲, 这些监控不仅可以作为安全事件发生后调查取证的来源, 更可以作为异常行为发现和恐怖活动防范的手段。数量庞大且布局合理的视频监控系统是恐怖分子谋划和实施地铁爆炸必须跨越的现实障碍。


当然, 视频监控尽管能捕捉现场画面, 但仍需大量人力辅助可疑画面筛查, 其局限性也相对明显。基于此, 一些国家在重点城市地铁系统内开始安装部署“智能探头”。例如, 纽约警察局反恐部门在其地铁系统所使用的IBM智能监控系统就是一种新技术的尝试。这种智能监控系统是将视频探头与电脑相连接, 并对地铁环境异常行为与正常行为进行程序化, 进而在捕捉画面时, 由电脑自动对异常行为进行识别报警, 同时有专业人员进行即时再确认, 从而发现可疑人物和可疑行为[12]。例如, 该系统针对“背包炸弹”袭击, 将乘客背包的行为动作程序化, 如果视频捕捉到某人将其随身背包放置于某处而离开若干秒后又取回, 则是正常行为。如果他将背包卸下放置于某处后径直离开, 则是可疑行为, 电脑会自动报警, 并由专业人员确认后, 通知现场安保人员进行快速反应。相比于传统的监控, 这种智能探头能起到初步筛查的作用, 对于恐怖爆炸预警而言, 能提高效率和反应速度。


此外, 普通乘客也是重要的监控资源。乘客们遍布于整个地铁系统的每个角落, 是潜在的最为广泛的情报信息来源。当前不少国家城市的机场和地铁系统都在发动旅客报告可疑行为。以美国为例, 在“9·11”后提出的全民预警报告行动要求每一个公民主动报告身边可疑的人、事、物[13]。例如, 在机场和地铁系统等候区, 广播会不断提醒乘客注意行李物品不要离身, 其目的不在于告诫财物安全, 而是提醒广大乘客注意身边的可疑行李物品。一旦有人将背包、行李箱等留在某处独自离开, 使其处于“无人看守状态”达到一定的时间, 除了智能监控外, 乘客可能也会立即报告安保人员, 进一步的疏散、查询、检查行动就会开始。


地铁系统的工作人员是更有条件辅助预防式监控的力量。他们每天在地铁系统工作、活动, 更有能力分辨“正常”与“反常”。目前一些国家开展了专门针对这一人群的恐怖行为识别训练课程。其中包括对预谋实施恐怖爆炸人员的行为特征的识别训练, 使其对恐怖分子袭击前的踩点预演环节的异常行为具有更为专业的识别能力。目前, 美国的地铁员工要接受一项“敌意行为监视监控”课程培训, 主要是通过让了解一些潜在恐怖分子在现场可能出现的特征来进行可疑行为的识别。这些特征主要包括:有意识地观察安保人员和设施的位置;对进出口位置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和关注;非必要的询问安保人员相关信息;对一些非观光点进行拍照或绘图;超长时间滞留站台[14]18。


3.1.3 立体式多层次警力部署


城市地铁预防恐怖爆炸需要综合的警力部署计划。以地铁列车本身及其进出站台为中心, 以周边重要节点和主要道路为载体, 合理部署警力预警并配合常规性检查也是日常防控的必要内容。


例如, 我们以某城市地铁为中心, 将与之临近的站台区域、周边城市公园、商业街区纳入部署空间作为巡逻预防的警力节点, 并以联结重要站点的道路为纽带作为定期、不定期常态化车辆检查的节点, 从而设计警力分布的点、线、面的勾连和照应。


警力部署应考量人口负荷、流动强度、警力点相互间的支援关系等, 同时, 也应将流动警力与固定警力点 (公安局、派出所) 保持在合理的位置关系, 形成外围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的网络。这种常态与机动相结合的警力部署与巡逻巡查尽管是以一般性的异常行为、异常人员、异常物品为主要目标, 但对于防范以爆炸为形式的恐怖袭击而言, 同样有效。因为面对警力巡逻和查验,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爆炸物与人的结合还是爆炸物、人、车的结合, 都会出现一定的异常表现或反应, 故而立体化、多层次的部署和巡逻能发挥一定的预警、恫吓效果。


3.1.4 有效疏散和救援


恐怖分子选择城市地铁系统进行爆炸袭击, 其目的就是要利用这一复杂环境尽可能制造严重的人身伤亡和群体心理恐惧。从典型的城市地铁恐怖爆炸案例可以发现, 恐怖分子可能在短时间内多点实施爆炸, 这就增加了疏散和救援的难度, 同时, 也说明了专业化应急救援处置的极端重要性。


传统上, 城市地铁系统对于突发状况应急有相应的预案和力量配置, 但对恐怖爆炸袭击而言, 显然是不足的。城市地铁系统的应急处置都由地铁系统内部协调处理, 其内容大体包括列车应急、人员疏散及救援, 对于恐怖爆炸而言, 这种应急处置的缺陷也是较为明显的。恐怖爆炸现场疏散和救援需要更为综合和专业的力量参与, 至少在预案设计中应强化区域指挥员的角色并突出警察部门、消防力量和紧急医疗救护的作用。


针对城市地铁这一特定的目标区域, 我们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6章“应急处置”部分所规定的“指挥长负责制”确定城市地铁区域的指挥长角色, 统筹指挥各方面力量参与城市地铁爆炸现场的疏散和救援。指挥长最主要的职责就是要在爆炸发生后, 根据现场情况及时确定疏散和救援的具体方案, 并指令各参与力量协同落实。在这一过程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 确定爆炸影响范围内的地铁列车驶离危险区域, 以就近原则组织调度车上乘客进入安全地带;在爆炸站点及时确定现场人员的疏散路线, 利用广播系统由地铁安保人员组织引导带离危险区。


(2) 组织警察力量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执行区域封锁和秩序维持, 防爆、技术、侦查小组佩戴专有标记开展相应工作。


(3) 组织消防力量在地铁运营人员协助下, 根据爆炸及现场破坏情况组织对火情、毒气及毒物等的救险处置。


(4) 组织紧急医疗救护力量对现场进行救援。


此外, 还应根据情况对爆炸现场周边的公共场所、公园、集市、公共交通工具发出警报, 并通过城市广播系统引导人们进入安全区域。当然, 根据恐怖分子可能多点实施爆炸的特点, 现场疏散和救援力量应有后备和机动措施, 以便实施多点同时救援。


3.2 城市地铁恐怖爆炸嫌疑人员监控和检查策略


城市地铁防控恐怖爆炸的综合应对措施既要有全面细致、科学有序的事后紧急处置, 更需要技战术层面有准确灵敏、合法高效的监控和处置策略。正如前文所述, 相比于机场安检, 城市地铁系统由于进出口多、人口总数庞大、人员流动迅速等原因, 其安检措施相对薄弱。而恐怖分子很可能以上述特点为掩护而成功实施爆炸。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防控中从犯罪者心理出发, 总结其规律特点, 强化监控和检查的策略技术, 增强发现嫌疑、识别破绽和制止袭击的能力。


地铁环境的监控和检查属于常规性巡逻保护, 一般不宜采用强制性、侵入性措施。因此, 策略技巧的运用极为关键。此外, 地铁站外围的检查防控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外线防御和威慑的效果, 因而, 要坚持内外结合及常规检查与专门监控结合的策略。


3.2.1 反恐防爆专门化检查


合理部署警力, 提高民众见警率不仅能提升群众安全感, 也能起到防范恐怖袭击的效果。在预防城市地铁系统恐怖爆炸袭击方面, 我们认为, 下述措施是有必要的:


(1) 重点场所武装巡逻。即在情报引导下对城市地铁站点及周边设施进行风险评估, 并对这些重要场所和区域进行不设预定线路和时间的武装巡逻, 其目的在于加大对这些范围的警力威慑。全副武装的警察巡逻首先能起到一种视觉冲击的效果, 对于震慑潜在违法犯罪、强化民众安全感具有直观作用。巡逻的具体时间和路线可以根据情报和分析评估的结果随时调整, 使恐怖分子无法掌握规律性。武装巡逻中可以通过对可疑人、事、物的询问调查进一步掌握这些区域的情况和动向, 这也是搜集社会面情报的过程。武装巡逻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或改变预谋袭击的恐怖分子的原有部署和计划, 迫使其作出调整, 增加其暴露的几率。


(2) 警车路线化巡逻。站点繁忙, 人员众多的时候是恐怖分子选择的时机。因此, 对于城市地铁的外围, 要强化警察的常规训练。这种巡逻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警力, 但要确保巡逻的全面性, 即提高民众的见警率。同理, 这种方法主要也是通过随机性检查来凸显预防性威慑力。


(3) 随机性背包检查。进入地铁站的乘客随身携带箱包行李众多, 全面查验难度较大。从地铁爆炸案例看, 背包炸弹是最为常见的袭击方式。因此, 对于进入地铁站点区域 (包括尚未进入地铁站的) 的背包, 可以采取随机性抽查的方式进行人工检查。这种检查要讲究方式方法, 不能表现出歧视性, 要以事先的观察判断并发现异常、反常的迹象为基础。


根据背包炸弹的特点, 随机背包检查的重要观测点主要是:背包者的行走路线不确定, 四处张望监控点或躲避安保人员;背包者衣着休闲轻松, 但面部表情紧张, 可能以帽子、墨镜等遮掩;背包者行走步伐谨慎缓慢, 对背包物品异常小心;大多一人独行;无人看守的背包。


(4) 车厢登临检查。车厢登临检查是指由警察小组 (6——10人) 分别登临特定路线行驶的地铁列车车厢, 在内部开展随车检查。其检查重点仍是行李物品和可疑人员。这种检查是地铁安全防控的最后防线, 检查工作带有随机性, 没有明确固定的目标列车, 但也需要一定的情报引导, 即防止完全的盲目性。


(5) 爆炸物探测。爆炸物探测的技术性更强、准确率更高。根据相关国际公约, 在生产炸药的过程中, 添加了“可探测性物质”, 使得任何可用于实施恐怖爆炸的装置都具有可探测性, 因此, 可利用先进仪器筑起防范恐怖爆炸的安全屏障[15]。目前, 一些国家在其重点城市地铁系统中进行反恐防爆检测时, 经常使用一些便携式的探测仪, 例如, 纽约警方使用的“军刀4000”化学合成炸药探测仪和离子迁移光谱测定仪, 前者能在8——10秒内探测化学炸弹, 后者能从带电粒子的移动中探测电子爆炸装置[16]。同时, 传统的警犬探测在城市地铁相对局限的空间中, 也能发挥不错的效果, 巴黎地铁系统运用警犬探测的效果明显[4]34。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形成以城市地铁安全为核心的内外预警防控网络。将日常安保与专门检查、警力巡逻与技术检测结合起来, 对恐怖爆炸具有现实的威慑和防控作用。


3.2.2 可疑人员表情及行为分析


尽管恐怖分子会想方设法进行掩饰或伪装, 但内心的紧张、焦虑、害怕等因素仍会释放出潜意识的表情和行为异常。通过对处于特定场景下的人的长期观察, 能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出正常与异常的表情与行为系统。此外, 判断者还可以根据行为人与特定气候、环境等外在因素的融洽度来判断是否反常。


地铁环境人员众多, 对表情和行为异常性的分析判断是采取进一步预防措施的基础。当今很多国家都根据对恐怖袭击行为人的表情和行为要素来分析辅助反恐预警巡逻和重点人员防控。


例如, 美国联邦调查局根据城市地铁系统反恐防爆的经验总结出安保巡逻初步观察分析要点[14]23。地铁系统内初步观察的异常迹象主要有:被人发现后立即离开的表现;询问安保事宜;在地铁站点内作记录;在地铁系统内拍照;多次重复查看站内同一地点;受到询问时理由牵强;2——3人同行。上述行为一般出现在预谋准备期, 这些异常表现的系统集合构成了初步嫌疑点。


针对恐怖爆炸行为的特点, 一些国家的反恐情报和执法人员对以重点场所为目标的自杀式爆炸袭击者的表情和行为异常特征进行了总结, 并将对这些特征观察和分析的方法要领传授给城市地铁安保人员。例如, 以色列反恐部门认为下列行为要素可以作为判断嫌疑的直接依据:与特定季节不相适宜且异常宽大、不合尺寸的着装;过度使用香水掩盖身上异味;身上有裸露的电线;神情恍惚;对任何现场指令没有反应;面色苍白, 且刚刮过胡子;新近刮过体毛;凝视远处[2]26。


以色列反恐部门的总结并非一定适合其他国家和地区, 但其出于有效预警的目的而开展的表情与行为分析的理念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们在开展特定区域和场所反恐预警时, 也要善于从异常表情和行为分析的角度为具体情境预防提供依据[17]。


3.2.3 非对抗询问技巧


非对抗询问是指反恐执法人员或其他安保人员在发现上述异常行为要素时, 通过策略性的接近且在不流露直接对抗意图的前提下, 对目标对象进行试探和验证, 以有助于进行实质性甄别。背包携带或随身携带 (捆绑式) 是恐怖分子常用的携带爆炸物的方式, 但实践中难以通过外观、着装、表情等直接观察来准确判断, 这就需要辅以策略性的接触询问。


非对抗询问的关键在于问话的技巧及进一步细微观察。询问要体现出例行程序性, 即要让询问对象感觉到没有外在的针对性和敌对性, 同时, 询问主体要时刻具备内在的敏锐性和防备性, 以避免猝防不及的后果出现。因此, 整个过程要做到自然接近, 开放问话, 谨慎分析、果断行动。


在接近和询问的时机上, 可以从无关的非目标对象开始, 以此掩饰询问的针对性;在问话主题的选择上, 可以选择地铁环境或出行信息相关的问题为切入点。例如, 发现不合时宜的异常着装, 可以从与天气和身体状况相关的问题开始, 也可以从目的地或出行目的的询问开始, 进而分析和发现是否存在隐瞒、欺骗的成分。


同时, 要注意进一步观察被询问人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反应。从实践情况看, 这些微反应可能包括:心跳加速后的紧张;对询问含糊不清或闪烁其词的回答;反应延迟;脸红;眨眼频率异常快速;眼睛看地面, 回避眼神对视;肢体动作与言语内部矛盾;重复前一问题的回答;出现结巴表现;无故出汗;频繁清嗓子;说话音调变高;打哈欠等。如果综合各方面表现和异常反应认为嫌疑性极大, 则可以当场依法采取相应措施。


5
标签: 爆炸 地铁 城市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各地房地产项目融资“白名单”加速落地,214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2024-03-01 13:55
193892

“顺丰城市服务”平台上线

2023-10-25 15:54
109956

多地土拍重回“价高者得”有城市规定房企可自主定价 专家:房价地区分化将更明显

2023-10-19 13:31
52768

2023年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申报工作开始

2023-10-09 11:13
49164

城市夜经济、县域直播、微型出海企业……网商银行小微观察站发布2023年小微经济8大新亮点

2023-06-28 17:39
487914

城市夜经济、县域直播、微型出海企业……网商银行小微观察站发布2023年小微经济8大新亮点

2023-06-28 17:3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