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中国经济政策重心正在转向
中共十九大落幕未几,未来五年的中国经济战略性框架便浮出了水面。在稳中求进的前提下,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去杠杆防范金融系统风险、精准脱贫和改善生态环境乃是未来五年的三大政策主题。
文/陶冬 原刊财讯杂志
中共十九大落幕未几,未来五年的中国经济战略性框架便浮出了水面。在稳中求进的前提下,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去杠杆防范金融系统风险、精准脱贫和改善生态环境乃是未来五年的三大政策主题。
从政策策略上看,这是中国经济的一次重大转变,其意义十分深远。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政策的着墨点始终放在GDP增长上,高速增长既是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也是长时间政策的目标。中国的高速增长期前后分成两段,第一段靠出口带动,建立经济特区和加入WTO是标志性事件,第二期靠房地产拉动,银行改革和强力货币扩张乃两大动力。
然而,劳工成本大幅攀升,全球化逆转,出口机器已经无法维持持续高速的增长了。同时,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房价与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相背离,经济负债比率迅速攀升,催生出潜在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中国经济的体量已经十分庞大,维持过去的高速增长变得不现实了,近年人为地制造增长已经触发了经济失衡和高负债率,长远来看得不偿失。
在2017年,“稳增长”悄悄地从政策目标中消失了,恰在此年增长速度开始反弹,去产能和结构转型取得进展,新经济显现出长足的动能和国际竞争力,这些给了政府信心,不再为保增长而保增长。
经济的回暖,为金融去杠杆提供了一个窗口期。尽管央行时不时进行微调,货币环境正常化的过程被坚定不移地推进着,这些体现在市场利率的不断攀升上,体现在银行表外业务的持续收缩上。货币环境进入收缩周期,一定隐含着风险,也不能排除经济出现较大的调整,但是主动去杠杆是寻求经济软着陆的唯一途径。笔者认为在“稳中求进”的大前提下坚持金融去杠杆,是未来数年中国信贷环境的一个主旋律。
精准脱贫,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高度上。换言之,在一部分人富起来之后,另一部分人需要扶一把,也富起来。这个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后,政府的分配政策正在出现一次重大的修正,集中体现在财政资源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向有特殊需要的人群精准递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也体现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面临较大的松动。
中国经济腾飞,制造出一个世界性奇迹,但是在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上所付出的代价也同样触目惊心。改善生态环境,曾经被历届政府提及,但是这次应该是动真格了。环保工程需要政治决断,也需要巨额公共财政资源,更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一道坎。这应该是未来十年财政支出、PPP项目的一个聚焦点。
房地产市场,同样是一个政策焦点。过去几年,政府积极推动民间储蓄进入房地产市场,此招降低了三四线城市住房库存,舒缓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但是也带来了房价的飙升和居民负债率的快速上扬。2017年银行所发出的贷款多数进入了房地产业,所以房地产成为经济的轴心,既是增长源,又是风险温床。政府不再提房地产是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屋信贷也不再是撬动增长的杠杆。取而代之的是住房机制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不同城市在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等举措上各有创新。房地产税是悬在头上的剑,过去说得多但却投鼠忌器,在可预见的未来恐怕依然如此。
笔者相信,中国政府的经济施政理念正在发生一次重大的转变,唯GDP主义已见消退,注重质量、注重改革、注重转型、注重环保成为新政的立足点。促成政策转身的不仅是政府的执政自信,也是内部经济衍变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消费需求,出现了一次井喷式的扩张,内部市场已经足够支持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朗普还没有意识到)。中国高端制造业已非当年吴下阿蒙,国际竞争力大幅上升。以移动平台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更是猪突猛进,展示出极强的生命力。最值得称赞的是,中国创新能力开始进入绽放阶段,部分领域甚至超越美国。
中国双十一购物节所展现出来的线上—线下—物流连接能力,和美国感恩节后星期五所经历的网购、送递阻滞形成鲜明对照,更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电子交易水平不可同日而语。电子交易并不完全代表一个国家的国力和未来,不过却是良好的参照物。
中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中间可能难免周期性波折,不过转型却是有底气的。瓜熟自然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