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凯:从愿景到行动——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正当其时
1月26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向国际社会明示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立场、原则、目标和主张,阐明中国与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的态度和愿景。
作者:孙凯
来源:《中国社科报》
1月26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向国际社会明示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立场、原则、目标和主张,阐明中国与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的态度和愿景。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以及北极航运日益成为现实的背景下《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也明确指出,“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由此,“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就从理念正式进入到了行动的阶段。
“冰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自然延伸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北极航道,主要包括经过俄罗斯海域的“东北航道”、经过加拿大海域的“西北航道”和穿越北冰洋中心海域的“中央航道”等。在气候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北极航道的开通和商业性运营越来越成为现实。“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进一步助推欧亚经济体的融合。对中国而言,“冰上丝绸之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北极航线较之传统航线可以大大节省经济成本。北极航线相对于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来说因海运航程短而具有时间和运费的经济成本优势。据估算,相比传统航线,中国沿海港口到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平均缩短4000—7000海里,节省航程36%—55%;到冰岛雷克雅未克、德国汉堡及波罗的海沿岸港口缩短1370—4600海里;北美方向,我国沿海港口到加拿大圣约翰斯缩短航程3500海里,到波士顿和纽约缩短2000多海里。通常海运成本取决于航程时间、租船费、保险费用等。北极航行需增加特殊标准船舶建造费用、破冰服务费等花费,但无需支付因海盗滋扰所需的保险费和航路堵塞的滞期费等。根据预测,如果北极航线完全开通,我国每年可以节省533亿—1274亿美元的海运成本,有助于打破海上通道单一性局面,实现中国国际航运的多元化。
第二,北极航线将为我国提供安全稳定的能源通道。我国能源需求对外依存度高,中东局势不稳,加之南部航线存在安全风险,加快建立稳定多元的能源供应渠道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北极地区及其洋底大陆架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甲烷水合物,以及大量的矿物,资源开发可以为我国开辟新的海外能源基地。根据美国地质局发布的报告,北极地区未探明油气资源占全世界未探明油气资源的22%,其中包含了全球30%未被发现的天然气和13%的石油,且大部分在不足500米水深的近岸。其中天然气的储量是原油的三倍多,并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另外,北极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渔业资源。北冰洋沿岸国家纷纷将北极能源资源开发纳入战略规划,努力开展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合作。除管道输送之外,北极航线为海上油气资源的运输提供了一条安全的海上通道,是北极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
第三,北极航道开通将直接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布局。北极航道的开通将对我国沿海地区的产业分工和布局产生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我国南部、西南、西北地区的经济腾飞。北极航道的开通以及北极航运商业化运营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地位,促进中国北方港口经济和外贸发展,进一步刺激中国内地货源地的布局改革和规划更新,从而为内陆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拓展中国北极合作的新空间
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国际合作稳步推进,涉及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经济开发以及治理机制的构建等多个领域。“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和推进,将为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合作增添新的活力和注入新的元素,成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加强北极合作新的增长点。
目前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国际合作中,以中俄两国在北极“东北航道”方面的合作和推进最具代表性。早在2017年7月4日,中国领导人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时候,双方就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随后中俄两国在这一领域中的合作从共识到行动,一些重大项目不断展开。根据报道,中远海运集团自2013年“永盛”轮首次航行以来,已经完成在东北航道多个航次的航行任务,并积极探索中国商船在北极海域的常态化运行。中俄两国的交通部门也正在商谈中俄极地水域海事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完善北极开发合作的政策和法律基础。两国企业积极开展北极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合作,并商谈北极航道沿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包括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以及阿尔汉格尔斯科市的深水港改造项目等。商务部和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也牵头建立了专项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北极航道的开发和利用。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也将进一步丰富中国和北极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国与冰岛等北欧国家在北极科学考察、学术研究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展开,例如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冰岛北极研究中心在冰岛联合建立极光观测台,并接纳各国科学家使用。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也在2016年正式成立,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务实合作。中国和冰岛两国企业就地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则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中海油国际公司已经获得批准在冰岛、挪威等海域进行石油勘探等。中美之间的北极合作也在逐步推进,尤其与阿拉斯加州在能源、渔业、旅游等相关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未来
由于北极航道的通航以及在北极地区的经济活动受北极地区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航道通航以及船舶的航行方面,虽然国际海事组织已经制定了指导性的《极地水域航行规则》(Polar Code),但具体的细则以及沿岸国对极地规则的落实等相关法律规定等还有待完善;在北极地区的油气开发以及其他的经济活动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经济成本和技术可行性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都是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所应该面对和考虑的问题。因此,中国企业和其他参与方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切实增强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能力和保障。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项战略性举措,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后的自然延伸。通过“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家共同参与进来,推进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北极地区经济领域的互联互通,推进北极地区与国际社会的进一步融合。这不仅将给包括参与建设的国家带来现实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机遇,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为国际社会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切实行动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自:《中国社科报》20180208)
作者简介:
孙凯,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