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金融概念廓清 BATJ争食万亿风口
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到科技金融,再到以AI为着眼核心的智能金融,行业、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和认知,正在折射出科技应用于金融领域的程度与阶段演进。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到科技金融,再到以AI为着眼核心的智能金融,行业、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和认知,正在折射出科技应用于金融领域的程度与阶段演进。
埃哲森与百度金融近日共同编制的一份名为《与AI共进 智胜未来》“以下简称《报告》”的智能金融研究报告证实了上述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的最新现状:目前,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在经历电子金融、线上金融后,已经进入到智能金融阶段,从传统金融机构到互联网巨头均在争食智能金融领域。
行业动向也佐证了上述结论:百度去年从公司CEO层面提出“ALL IN AI”的战略转身;蚂蚁金服也在去年6月首度向合作伙伴开放AI技术;腾讯的三大AI实验室全力加速;刚刚过去的一月,京东金融聚焦AI领域的数据众包平台已经发布;一周多前,三大国有银行战略投资一家AI机构·······
几乎没有人否认,AI对各个行业特别是金融领域的革命性意义。不过即使对同一个名词和定位,不同的企业、团队也存在完全不同的解读。这也让业界不禁提出疑问:智能金融,究竟是金融与科技结合的全新境界,还是又一次“新评装旧酒”的概念“马甲”?
解答上述疑问的关键是回答好几个问题:智能金融有什么样的特征?智能金融已经有了哪些应用?在智能金融时代,中国金融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生态中的各方如何应对才能达到共赢?
巨头争食智能金融风口
智能金融的潜在市场有多大?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8亿经济活跃人口,有央行征信记录人群仅3亿,尚有5亿人未被覆盖到,信贷线上化率仅6%;188万亿元资产管理规模,非银行存款占58%,线上化率仅10%。此外,在保险、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诸多领域都存在很大发展空间。
不过上述《报告》认为,廓清智能金融概念仍必须认清其本质,相较传统金融,智能金融必须拥有自我学习的智能技术、数据闭环的生态合作,技术驱动的商业创新和单客专享的产品服务。
具体来看,智能金融最终让金融服务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随人、随时、随需、随地。通过对客户连接、风险管理、服务边界、基础设施等四个方面的重构,智能金融正在对金融和泛金融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其背后所依靠的,正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
在百度金融前战略管理部负责人、现保险业务联席总经理王辉看来,相比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入到金融的核心价值环节,即风险定价;其意义在于,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商业运营模式。
事实上,目前智能金融领域已经迎来巨头抢滩,多领域竞争的格局。根据《报告》梳理,在垂直技术研发领域、信贷理财领域、以及保险科技等探索型领域和资管领域,都逐渐出现引领行业的先行者:比如活体识别领域的旷世科技和语音识别领域的科大讯飞、把握流量入口,以规模制胜的BAT、陆金所等大平台,以及在新兴领域有科技创新的众安保险等等。
应用场景将成竞争焦点
《报告》认为,未来随着算力和数据的突破及数据在细分领域中的积累,智能金融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其应用也在不断向拓展各细分场景、提升业务效能的方向进步,从而展现出多样化的金融应用布局。
而在这种应用层面,一个突出趋势是:科技和金融的关系正在从竞争走向合作。公开信息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包括BAJT在内的互联网公司纷纷与银行机构联姻,将金融科技能力向传统金融机构输出,通过深度合作加速智能金融的落地,合作与赋能已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新常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双方的合作已经形成创设、共建和赋能开放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