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备案合规问题探讨之“去刚兑”那些事儿
选购家电得看售后维保,选择平台得看风控水平。对于投资人来说,有无担保是其贯彻平台风控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于是担保几乎成了 P2P平台的一个标配。
选购家电得看售后维保,选择平台得看风控水平。对于投资人来说,有无担保是其贯彻平台风控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于是担保几乎成了 P2P平台的一个标配。2016年的8月24日,银监会等多部委联合下发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P2P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性质,要求不得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自此,各地出具的整改性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取消风险准备金和禁止平台承诺和变相承诺保本保息。
在网贷整改和备案工作的实务操作过程中,很多投资人和平台大佬们和我们探讨时,一位朋友曾有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说法:“没有平台保证的投资感觉就像玩跳楼机,玩的是种心跳,平台好比一层磨砂玻璃,我看不到借款人的资信水准,在没保障和不知情的情况下,实在不敢拿10%的收益去对赌5%的坏账。”确实,国人对于金融圈投资风险的识别度和敏锐感是不及国外的,原因是缺少一个风险教育培训的灌输机制,这就导致很多投资人甚至没有基本的风投常识,一旦投资就找具备平台自身担保机能或设置风险准备金的平台,一旦出现问题第一个就是找到平台寻求托底。但目前,“去刚兑”、“去平台自身担保”无疑是大势所趋,说到底都是回归到监管部门对网贷平台的根本性定义,关键词即为:居间人和信息中介。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2月8日,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下称“57号文”),其中专门对风险备付金进行说明:禁止网贷机构继续提取、新增风险备付金,对于已经提取的风险备付金,应当逐步消化,压缩风险备付金规模,同时严格禁止网贷机构以风险备付金进行宣传。
在去刚兑后,投资人主要怕什么?
第一,怕老赖不还钱,即使耗时耗力去通过征信限制措施或者诉讼强制执行,都未必追得回来;第二,担心平台未对借款人的“老底”调查清楚,放贷准入不严,对借款人未实行分级管理和偿债能力评估,对征信和偿还能力审核不严,导致坏账率提高。另外,加之一些“被雷”和“跑路”的平台对合规经营平台形成“劣币驱逐良币”不利影响,导致了投资人的敏感和脆弱。
在研究57号文、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过程中,我们关注到脱去“刚兑”外衣的平台和投资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变化:
投资人心态的调整。正所谓:“安全感不是平台给的,是自己给的”。多调研、多思考、多审查也就是多为自己的钱负责,要丰富自己的投资理财技巧以及行业知识,对待投资要细心耐心去学习去了解,否则就是投前拍脑袋,投后拍大腿。
平台正在逐步加强借款人风险评级。以美国PROSPER平台控制坏账率的手段为例,借款人发起借款后,平台风控部门就审核该借款人是否具备公民身份、个人信用评分、社会保账号、个人税号、银行账号,并据此进行分级管理,同时帮助投资人筛选出优质的借款人和优质项目。这一项在法律层面被称为“风险的事前控制”,做好借款人评估和信披才是获客之道。
投资人投资项目的倾向。相对信用标,投资人如重风控,可多垂青于抵押标,万一不慎踩了雷,有此类担保可降低逾期风险。
57号文明确指出,各地应当积极引导网贷机构采取引入第三方担保等他方式对出借人进行保障。通过第三方担保机构的履约担保,可以适度分散投资风险,另外在选择第三方机构时,客户倾向于选择融资性担保公司,因为其成立的门槛相对较高,管理也相对规范。
各大平台逐步在外宣渠道调整“保本”、“保收益”的措辞,坚守信息中介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