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金融生态 智能金融发展潜力巨大
相较于此前电子金融、线上金融等金融创新更多集中在渠道方面从线下迁移到线上,智能金融有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重构,通过大数据和技术进行风险定价。
相较于此前电子金融、线上金融等金融创新更多集中在渠道方面从线下迁移到线上,智能金融有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重构,通过大数据和技术进行风险定价。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入到金融的核心价值环节,即风险定价。其意义在于,真正实现 "以人为中心"的商业运营模式。”百度金融前战略管理部负责人、现保险业务联席总经理王辉表示,这个阶段的金融服务具有随人、随时、随需、随地等特点,通过对客户连接、风险管理、服务边界、基础设施等四个方面的重构,智能金融正在对金融和泛金融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其背后所依靠的,正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
近日,百度金融携手埃森哲发布了共同编制的《与AI共进 智胜未来——智能金融联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对金融服务进行深刻改造,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未来,随着算力和数据的突破和数据在细分领域中的积累,智能金融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其应用也在不断向拓展各细分场景、提升业务效能的方向进步,从而展现出多样化的金融应用布局。
合作赋能成为常态
《报告》指出,在具体金融应用层面,科技和金融的关系正在从竞争走向合作,在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公司纷纷将金融科技能力向传统金融机构输出,通过深度合作加速智能金融的落地。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双方的合作主要有融合、共建和开放输出三种模式。
百度金融金融科技事业部总经理石立权指出:“以百度金融大脑为例,百度金融大脑已经通过联合实验室模式赋能给农业银行,感知引擎提升用户体验,思维引擎提升决策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控制风险。未来也将以一体机的方式赋能给更多合作伙伴,不仅可以支持多方数据加工整合,而且可以将机器学习模型融合,支撑分析预测与精准营销和控制风险,通过更加便捷的软件为合作伙伴提供软硬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百度金融科技也将身份识别和大数据风控的单项能力开放给更多合作伙伴,使合作伙伴根据自身业务有选择地对接。”
业内认为,通过技术创新与合作赋能,智能金融为金融创新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随着智能技术突破发展和场景应用加快落地,业界机构的深化合作将为智能金融发展带来新动能,取得新突破,塑造新格局。
投资热现象涌现
《报告》指出,智能金融的创新带动了新型的商业模式,也促成了大批创业企业的涌现。据五道口金融学院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数据库统计,过往两年创业公司达1753家。创新方向从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逐步深入到金融服务的技术重构、流程变革、服务升级、模式创新等,几乎渗透到了传统金融业务的方方面面。从通用技术应用的语音识别、活体识别、区块链、云等到细分场景应用的信贷、理财、保险、资管等,无一不包。
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公司拿到了504笔共1177亿元投资,其中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以约918亿美元的融资额,占全球融资总额的78%,首次超越美国位列全国第一,是同年全球金融科技融资额唯一有所增长的地区。
作为人工智能最有力的落地场景,我国金融科技的投资额自2012年实现了高达119%的复合增长率,投资次数也稳步攀升,可见金融科技深受资本市场青睐。
建议实施功能监管
在监管方面,《报告》建议由机构监管转为功能监管。“金融科技从支付、结算、信贷等领域对传统金融机构提出了挑战,面对日趋复杂多样的金融创新,单方面的机构监管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报告》强调,智能金融监管需要以实现在推动创新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技术上也可以引入智能技术,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对高科技金融的监管。
同时,监管应该紧跟科技风险,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实现有效监管。例如,金融监管部门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很好感知金融风险态势,提升监管数据收集、整合、共享的实时性,有效发现违规操作、高风险交易等潜在问题,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此外,监管可以尝试创新手段,允许一定程度的“试错”。如借鉴“沙盒监管”,在现有领域通过局部放松推动创新,对于新业务形式有条件地包容,审慎设立某些新兴业务的门槛,推动创新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再比如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把行为按照信用进行正负分类,正信用的一类行为则允许,负信用的一类行为则杜绝,而不是根据主题判断监管准入。负面的行为一旦发生,可使用严格的成本收益方法追究,以保证这类行为被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