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产质量该如何衡量?
贷款质量是银行业投资所面临的一个难点,风险的爆发有一个时滞,投资者看着手中的报表觉得很漂亮,但是事后看可能当时其实已经危机四伏。由于银行的贷款分布在不同的行业,以及分布地域广泛,风险特征各异,即使是银行内部的人也很难事前排查风险。
来源:雪球
贷款质量是银行业投资所面临的一个难点,风险的爆发有一个时滞,投资者看着手中的报表觉得很漂亮,但是事后看可能当时其实已经危机四伏。由于银行的贷款分布在不同的行业,以及分布地域广泛,风险特征各异,即使是银行内部的人也很难事前排查风险。
银行资产质量可以通过企业贷款成本的高低衡量。企业贷款的总成本是由利率和贷款的费用组成。企业在不同的银行之间找贷款,根据我的经验大型的民营企业一般会找三家银行发生业务关系,其中一家国有银行,两家股份制银行,选的银行太多,财务忙不过来,选的太少就太被动。同样银行也要与同行之间竞争好的企业,因此资信程度高的企业比如像国企背景的公司或者上市公司得以享受最优惠的贷款安排。
因银行业现基本已经充分竞争,如果某家银行给客户的贷款同时具备高利率和手续繁琐(比如要求配套低风险业务)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断言该银行的资产质量较低。因为高资信的客户总是可以优先选择贷款机会,而经过一轮轮的双向选择,只有挑剩下的那些企业才愿意接受最贵的贷款。
资产质量最低的银行也就是“挑剩下的”企业最集中的银行。这类银行有两个科目比较异常,那就是定期存款和表外银行承兑汇票。虽然现在没有“存贷比”的行政管制,但是存贷比还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各银行对存款的竞争异常激烈,尤其2017年下半年,贷款额度很紧张的时候,很多银行对客户经理的考核放松了贷款要求,加重了存款考核比重。
还记得本人之前经手的一个政府PPP项目,入了国家财政库的,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规模60亿,各家银行一开始竞争异常激烈,都报出了基准下浮10的利率,但是到后来政府背景的金控平台需要召集各家银行开会放款,因为到17年4月份各家股份制银行的上半年额度基本已经用完了,都放不出款,除了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两家支持了20亿,其他都是推脱,这个在监管年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相对于一些优秀的银行,股份制银行的结算以及储蓄存款没有优势,那么这些银行就得想其他得办法来拉存款,其中一条便是要求企业接受贷款后马上转存为定期存款,来达到维护存贷比指标的目的。企业的对外支付需求则通过将定期存款质押再开出表外承兑汇票的方式满足。而这就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麻烦和成本,只有那些别家挑剩的企业才会接受这些要求。我们可以通过企业定期存款占比以及表外承兑汇票与总资产的比例来综合衡量银行的资产质量,以及是否具有息差优势。
下图是我整理的2016年的一些衡量数据,股份制里面的第一梯队是招商银行,可以看到招商银行的承兑汇票金额以及企业定期存款占比都是最低的,这个隐含其息差大以及贷款质量高。可以从重组以及逾期贷款的占比来验证,第二梯队是浦发银行,第三梯队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国有行里是建设银行优于工商银行优于农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