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自贸区丨你知道什么是“证照分离”吗?
你知道什么是证照分离吗?证照分离改革对于企业又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今天,小编来为你科普一下。
来源:中国浙江自贸区
你知道什么是证照分离吗?证照分离改革对于企业又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今天,小编来为你科普一下。
什么是“证照分离”?
所谓“证照分离”,就是将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营业执照和能分离的许可类证相分离。
“证照分离”即主体资格登记与经营资格登记相分离的一种登记制度。先赋予市场主体资格,而后申请相关的经营资格,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
在“证照分离”登记制度下,商事主体设立更便利,能够更好地区分行政登记与行政许可,把商事主体的经营自主权还给商事主体本身,从而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这也是商事登记的本义。
“证照分离”的意义:
李克强总理曾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要办一家企业,既要办‘照’(营业执照),之前之后可能还要办‘证’(许可证),这样的营商管理体制效率太低,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市场环境。”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选取一批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审批频次较高的许可事项,在上海浦东新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并根据许可事项的不同情况,分别确立了“取消审批”、“取消审批,改为备案”、“简化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等多项分类举措。
“证照分离”试点这个动作看起来不大,但如果能够借此转变行政理念,那将会产生叠加效果,大大激发市场活力。
简政放权的目的,就是要将注意力从过去的“重审批”转向现在的“重监管”。如果说“先照后证”是按起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开始键,那“证照分离”则是接过了前者的接力棒。无论是从“先照后证”的重点前置,还是“证照分离”的主体区分,事实上都是在发挥企业活力和打破市场瓶颈上使力。
“证照分离”改革是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项重要综合性改革。对破解企业面临的“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意义。
“证照分离”浙江自贸区怎么做?
为积极响应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浙江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方案》,省工商局会同省编办、省法制办、浙江自贸区相关部门联合召开全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
2018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和27个国家级区将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着力解决企业“办照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新机制、新模式,并力争在全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多证合一”与“证照分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多证合一”改革不仅实现了证照整合,更通过改变审批发证的传统管理方式,倒逼政府部门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流程再造和体系重构。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表示,“多证合一”改革倒逼政府部门由“坐等企业上门”为主动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认领企业信息,将事前发照发证变为协同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要最大限度打通部门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使“多证合一”改革真正产生化学反应。
在“多证合一”基础上“证照分离”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多证合一”与“证照分离”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多证合一”与“证照分离”两项改革都是对企业申办营业执照前后的证照,通过或减或整合或联办,减少手续、提高效率、方便当事人。
相同点:
“证照分离”应是“多证合一”基础上的“证照分离”。通过“证照分离”,行政审批事项改为备案的,只要符合“多证合一”整合原则,还可继续按照“多证合一”标准和要求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做到成熟一批、整合一批。
不同点:
“多证合一”主体是非审批类的涉企登记、备案事项,目的在于进一步便利企业;“证照分离”的主体是审批许可事项,目的在于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
“多证合一”整合范围是将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类的一般经营项目涉企证照事项,以及企业登记信息能够满足政府部门管理需要的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
“证照分离”是将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之外,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审批频次比较高、改革后效果比较明显的更多涉企行政许可事项纳入“证照分离”,实现审批事项能取消的取消,能改为备案的改为备案,最大限度地实质性减少涉企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