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贸区,更大突破在哪里
政府工作报告中,湖北自贸区建设以“深入推进”为前提,被列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的四大任务之一。
来源:湖北日报
政府工作报告中,湖北自贸区建设以“深入推进”为前提,被列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的四大任务之一。
穿梭于各个代表团和委员讨论的现场,“自贸区”被代表委员们高频提及。
“170项改革任务已启动160项,完成32项;三大片区产业特色明显,10项湖北经验有望在全国推广;以全省0.06%的国土面积吸引全省40%的合同外资、完成29.6%的进出口贸易。”1月26日,省政协委员、武汉市商务局局长韩民春谈起湖北自贸区建设取得的成绩,如数家珍。
他还拿出另一项数据:“去年11月,我省自贸区首批下放64项权限,而相邻的河南省有400多项。”韩民春直言不讳,“自贸区建设要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去跟别人的长处比一比,我们就能看到需要突破的方向。”
“比如,金融领域,审批的完整链条并没有全部下放,不少襄阳、宜昌的企业还要往武汉跑,到省里审批。”韩民春一针见血,指出问题。他认为,湖北自贸区建设要取得进一步突破,首先要抓牢“放管服”这个牛鼻子,权力下放要更多、更实,要用自下而上倒逼机制打破现有条条框框,让自贸区成为制度创新的发源地,而不是执行地。
省政协委员、襄阳市工商联主席蒙世远建议,自贸区是“内陆特区”,要在政策更加开放、贸易更加自由上下功夫,“门槛再放低、服务再优化、政策再优惠。”
“酒香也怕巷子深。”蒙世远说,湖北自贸区不仅要着眼于自身建设,还要以开放的姿态走出去,主动去“寻企业、揽人才”。去年下半年,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工商联、招商局组团出兵,两个月内连轴转,相继在深圳、义乌、温州、泉州等8个城市举行推介招商活动,拉回协议投资700多亿元。今年还将继续走出去、走得更远,为自贸区招揽更多优质资源。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自贸区建设要主动对标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省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谭必恩认为,目前,湖北自贸区建立了一些基础的企业国际化服务制度框架,但缺乏专业化的支持体系,与沿海口岸对接通关模式、出口信贷和保险服务体系、行业产品检测系统等都需要取得进一步突破。同时,还应支持与国外大学、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立研发联盟和技术转移中心,让自贸区的新兴产业更具“国际范儿”。
湖北自贸区的建设在会场外也引发热议,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林申委托记者将建言带上两会:用金融创新为自贸区注入更多活力,进一步化解企业的融资难题。在操作层面,可以从打破单一的不动产融资方式入手,引入丰富的信贷模式,让自贸区企业更有积极性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