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杨涛:消费金融从业机构应体现出商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2017年中国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出现了兵火两重天的现象。一方面随着监管细则日渐完善,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越来越艰难。而另外一方面,合规的平台正在异军突起,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的影响日益显著。
原标题: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杨涛:消费金融从业机构应体现出商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每经记者 边万莉 每经编辑 姚祥云
2017年中国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出现了兵火两重天的现象。一方面随着监管细则日渐完善,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越来越艰难。而另外一方面,合规的平台正在异军突起,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的影响日益显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在第十三届北京金博会的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分享了关于金融科技变革的几大趋势。他认为,主流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应用全面提升将是金融科技变革的趋势之一。在严监管的常态下,消费金融从业机构除商业责任之外,还要体现社会责任。
推进金融科技的标准化
风险管理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职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迎来了智能风控的时代。杨涛在金博会上表示,科技支持风险防范与金融安全将成为最重要的蓝海之一,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多的时代,把新技术利用到风险防范和安全领域是最重要的一种创新和挑战。
在杨涛看来,金融科技变革的趋势之一就是技术分化、标准化、挤出劣币。不同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遭遇不同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适度的分化。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打着技术的旗号,但本身真正的技术驱动力和创新能力非常有限,甚至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这就需要进一步推动技术的标准化。
杨涛认为,主流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应用全面提升也将是金融科技变革的趋势。从全球来看,主流的金融机构一旦“大象转身”,经济发展理念不断地转变,它将在整个金融科技应用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全球主要的银行业机构在雇佣人员的变化上,实际上60%、70%以上都已经变成了IT人员。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应用企业更受支持和鼓励,估计会出现一批全新的独角兽为主流金融机构提供技术外包或支撑。
新技术对于金融中前台业务的影响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不过,在杨涛看来,一些中前台业务的可变性比较大,客户的忠实度比较低,核心的竞争力整体上有限,金融科技冲击更多地向基础设施进行下沉。
类金融需要明确定位
在杨涛看来,金融的严监管将成为常态化。随着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越来越了解,严监管将会成为常态化,特别是除了金融科技之外,金融监管就是为了防止金融乱象,避免原有监管的形同虚设。监管对金融行业的监管主要关注哪些方面的风险呢?杨涛认为,一个是系统性风险对整个体系的冲击会不会带来大范围的传染;另外一个是非系统性风险,是局部的,比如平台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长尾风险。
从全球对新金融的监管政策来看,杨涛认为,全球面对新金融的业态有一些共性的监管特征,比如穿透式监管,根据业务属性纳入现行的监管框架。长远来看,还会根据法律的授权、成本效益原则对一些小额的有限范围的风险可控的行为适度地简化监管程序。针对互联网特点,将更加重视信息披露跟投资者保护,这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方向。
杨涛还提出,在严监管的常态下,一方面看到消费金融的蓝海,另一方面要看消费金融创新是不是被动地适应现有的消费,甚至是非理性消费,还是主动地引导新消费,这就是商业责任之外一个社会责任的问题。
他强调,类金融需要明确定位,金融科技有不同的相关类型,从长远来看需要安于小额补充的地位,如果要越位的话,必然会出事。一方面是因为整个大的监管环境是这样一个导向。另外一方面,从全球来看,这些领域做的都是小而美的补充,明确类金融的定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