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支付2017相关政策汇总,从业者必读系列
2017年可谓是强监管的一年,聚合支付也没好过,有甜头也有苦头,年初央行认可聚合支付产业价值,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为商户提供聚合支付服务,年终就无证整顿,通道被关,聚合支付“死伤”惨重。在此,简单汇集了2017年与聚合支付相关的政策,从业者必读系列:
2017年可谓是强监管的一年,聚合支付也没好过,有甜头也有苦头,年初央行认可聚合支付产业价值,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为商户提供聚合支付服务,年终就无证整顿,通道被关,聚合支付“死伤”惨重。在此,简单汇集了2017年与聚合支付相关的政策,从业者必读系列:
以上汇总信息均是对聚合支付有较为直接影响的文件,类似备付金集中交存、网联等相关文件,对整个支付行业均有影响,但对聚合支付直接影响较小,在此不累述。
政策鼓励之下的狂欢
14号文和45号文,央行要求加强聚合支付监管的同时,肯定了聚合支付的产业价值,并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为商户提供聚合支付服务。这使得2017年聚合支付的发展风生水起,除了支付机构,银行对聚合支付的热情也开始高涨,除了工行、建行等国有大行跟进,浦发、中信、平安、恒丰等多家股份制银行先后加入聚合支付研发和推广队伍中,此外地方银行也加入了这场“狂欢”:
6月15日,兴业银行与朝阳农贸市场联手推出兴e付聚合支付系统;
6月16日,安徽省农信推出全新聚合支付平台“金农信e付”;
6月22日,长沙银行发布聚合支付品牌“呼啦”;
7月,宁波银行E付通聚合支付业务。
…
不仅仅如此,银联在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之后,也选择开放接口给银行,让农行率先推出银联聚合码。
狂欢之下的地上鸡毛
然而狂欢之下,是随地的鸡毛,聚合支付的违规风险较高,许多外包收单机构借聚合支付之名,行“二清”之实。此外,也有跑路现象不绝于耳。
2017年8月,名为“信掌柜”的聚合支付平台疑似已经“跑路”。
企业网站关闭、官方电话无法拨通,人去楼空。
上海新卡说也爆出跑路,高层将员工工资卷走。
聚合支付从诞生之初,就面临各种问题,其中盈利、二清风险两个问题最为突出,在96费改之后,支付机构在费率上的收益尚被腰斩,何况身为收单外包机构的聚合支付服务商。二清风险方面,有行业人士甚至直接指出,90%以上所谓的聚合支付服务商都是“二清”,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聚合支付的二清现象较为严重。
政策扫鸡毛,合规是趋势
大乱之下,迎来大治,217号文下发之后,整个聚合支付行业开始躁动了,因为这涉及到聚合支付的根本——支付通道。217号文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加强无证机构整治,持证机构自查于2017年年底完成,人行分支机构组织检查于2018年2月底前完成,人行总行现场督查于2018年4月底前完成。2018年6月前,所有的总结与处罚结果出炉。这对聚合支付造成最直接影响是支付通道紧张。
银行通道开始对聚合支付进行整改和清退,开始暂停进件,民生,浦发,兴业,中信等银行通道都有影响。
支付宝、微信、京东也出现大面积停止进件现象。
通道不稳定,出现了重复进件情况。
上游通道关闭,造成业务无法进行的情况。
不仅仅217号文,随之而来的281号文,对聚合支付的业务细则进行了限制:
不得违规宣传。收单业务广告内容不得使用或者变相使用“零扣率”、“低扣率”、“费率自由定义”、“商户滚动切换”、“一机多商户”、“T+0”、“D+0”、“即时到账”、“刷单”、“套现”等涉嫌不正当竞争,误导消费者或者违法违规行为的文字。
信用卡收单限额。同一个身份证件在同一家收单机构办理的全部小微商户受理信用卡的收款金额上限为日累计1000元、月累计1万元。
对于聚合支付来说,281号文下发之后,再也不能好好的“宣传”和“套现”了。
另外,296号文和242号文下发之后,对条码支付业务进行了更加细化的规定,固态码500元的限额,限制了聚合支付的商户拓展范围,未来以二维码为核心业务的聚合支付服务商,目标商户将更加小微。
那么,在一系列监管之后,聚合支付该何去何从呢?这就是2018年,聚合支付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