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是从哪里来的?”——教科书式的解答

聂丹 | 2018-01-13 22:53 31700

前言: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据说是某大行某省分行副行长写的《货币哥》系列、以及据说是现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

前言: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据说是某大行某省分行副行长写的《货币哥》系列、以及据说是现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的文集《第一排:中国金融改革的近距离思考》(以下简称《第一排》)的前言中的一些段落,都是在吐槽所谓的“传统(货币金融学)理论”没有讲清楚、或者是错误地理解了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但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传统理论”是被记载在哪本书上的,如果说“传统理论”是指我们中国小韭菜们“小时候”在学习货币金融学理论时几乎人人都读过的米什金《货币金融学》这本经典教材的话,那么作为《货币金融学》教师的我自认为很熟悉这本教材及它所传承的“传统理论”,我可以肯定是这两位大咖没有搞懂关于存款货币创造的“传统理论”,或者说没有仔细读懂教科书,因此我对他们的所谓质疑的评判就是“呵呵”二字,下面就具体地评判一下吧。


本文作者: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金融系教师聂丹


对于文集《第一排》前言中的一段话的教科书式的解读与评判

以下文字摘自孙国峰的文集《第一排:中国金融改革的近距离思考》的前言部分(资料来源:2017-12-26. 孙国峰. 真相与谬误:传统货币银行理论的思想根源[J/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228/17/34265476_717169606.shtml),他认为我们《货币金融学》教科书中的多倍存款货币创造与货币供给理论错了,我对它的4处划线部分提出了教科书式的解读与评判。


“传统货币银行理论在分析多倍存款货币的创造时总是说‘Z银行增加原始存款10000元’,但并没有说清楚这笔原始存款是从哪儿来的。在传统理论中,1、所谓的‘原始存款’要么是凭空产生(或强行假定)的所谓的‘第一笔’存款,要么是从居民手中吸收的现金(例如儿童手里的硬币),再么就是中央银行发放的再贷款。  2、奇怪的是中央银行再贷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但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哪里找得到对应的存款?  3、所以传统理论进一步打补丁说中央银行提供再贷款后形成社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再把现金吸收回来形成所谓的‘原始存款’。  4、其实,为了形成社会中的现金, 商业银行必须先贷款,客户再提取存款,商业银行再提取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因为是商业银行借用再贷款而形成的, 在形成所谓的‘原始存款’前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贷款和存款行为,也就是说‘原始存款’不可能‘原始’”。

(一)关于第1句话


此言差矣,因为:


(1)Z银行的“原始存款”的全部可能的来源渠道就所有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以及从Y银行吸引过来的存款。但是,只有前者即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才是整个银行体系的“原始存款”、才能进行多倍存款货币的创造,而后者即从Y银行吸引过来的存款仅对Z银行是新增原始存款、会引起Z行资产的倍数扩张,这就是我国各大银行间热衷于争夺存款、每到年末对客户经理拉存款任务进行考核时就上演“存款大搬家”闹剧的原因,但整个银行体系并没有新增原始存款,因而不会发生多倍存款货币的创造。


(2)


基础货币=流通中的通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L1+L2=A1+A2+A3+A4-L3-L4,可见A1、A2、A3、A4的增加或L3、L4的减少都是投放基础货币,其结果都是要么增加了“流通中的通货”(即现金投放——这就回答了第3小题中现金是怎么来的)、而这些现金被存入任何一家银行,就是其“原始存款”;要么是直接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


例如:①A4,假设央行购买办公用品等、使其“其他资产”增加,央行有两种支付方式——或者是发行基金出库(即增加“流通中的通货”);或者是增加出售办公用品的商店的开户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随后,当这笔流通中的通货被商店存入Z银行,就成了其原始存款;同时,这笔新增准备金存款本身就构成了Z银行的“原始存款”。


②A2,同理,央行从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储备,也可能投放现金,或增加Z银行的原始存款。


③A2,同理,央行在一级市场或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或直接对财政进行借透支,都可能投放现金或直接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具体说来,例如央行在二级市场上向某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政府证券一级交易商的某保险公司X购买国债,支付方式是增加X的开户行Z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这就是Z银行的原始存款;再如央行在一级市场上直接对财政借透支,将增加央行的L3(财政性存款)负债,但是,财政部很快将这笔钱用出去购买私人部门的商品或劳务了,用现金支付或用增加出售商品或劳务的企业的开户行的准备金存款的方式支付,就会减少L3, 同时增加“流通中的现金”,或Z银行的原始存款。


(3)小结:文中吐槽说传统理论中说原始存款是“凭空产生(或强行假定)”,说明作者没有看懂教科书;文中说原始存款是“吸收的现金(例如儿童手里的硬币),再么就是中央银行发放的再贷款”,说明作者只看到了基础货币投放的一部分方式。

(二)关于第2句话


此言差矣,此时商业银行的负债确实是“央行再贷款”,其所对应的资产是“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 


(三)关于第3句话


此言差矣,因为:


(1)如上题所述,中央银行对Z银行的再贷款直接形成Z银行的准备金存款,这就是一笔原始存款;


(2)哪本教科书上写着“传统理论”需要打补丁说央行提供再贷款后先形成社会中的现金?因为再贷款后不可能先形成现金,一定要先形成得到再贷款的某个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然后该行要求用现金的方式提取准备金存款,才会有发行基金出库、现金投放,可见,这个“传统理论”是作者臆想出来的。


(四)关于第4句话 


“原始存款”的含义与投放现金的所有渠道均在第1题中回答了, 这里分析一下作者此句话的错误根源在于作者没有掌握基础货币投放的全部渠道,而只知道基础货币投放的再贷款渠道。确实,对于再贷款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而言,是先有再“贷款”、再有“原始存款”;但是央行通过其他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则是先形成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再用它派生贷款,然后贷款再派生存款,这个“原始”的含义就非常清楚了,其实,这个“原始”存款的含义是相对于贷款“派生”的存款而言的,“原始存款”的另一名称是多倍存款货币创造过程(即贷款派生存款过程)的新增初始准备金。


对于“现金是从哪里来的”的教科书式的解答

由于米什金教材以及国内其他以其为范本的大同小异的《货币金融学》教材,都是从上述“某银行吸收了一笔原始存款”开始来讲述多倍存款货币的创造这个故事的,就没有从另一条线即现金投放将基础货币的投放等货币供给理论串起来,因此时常有“小韭菜们”在期末复习、或考研复习、或回忆他们的前半生时昏头昏脑地发出呓语般的经典一问:“咦?现金是从哪里来的呢?”,下面,我也来做一番教科书式的解答。


(一)“现金”的含义


现金就是通货,包括钞票(纸币)与硬币,它可能在A(居民、企业、商业银行、地方政府)手中,但也可能在B(中央银行、印钞厂、造币厂)手中,A部分的现金叫做“流通中的通货”,B部分的现金叫做“发行基金”,就是还没有被投入流通的“现金王储”,其实其中的现钞部分都不能被称为“人民币”,只能被称为“人民币票券”。


(二)“现金是从哪里来的”——投放现金的渠道汇总


1、印钞厂、造币厂生产出现金,作为发行基金被运往中央银行的发行库


印钞、造币厂的产品作为中央银行订货的发行基金,被运往央行的发行库(即保管发行基金的金库),此时现金还没有被投入流通。


2、现金的另类投放渠道——发行基金违规出库


如果发行库主任监守自盗,或歹徒抢了印钞、造币厂的运钞车,这些发行基金就违规出库、被非法地投入流通了,因此,千万别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口袋里刚发的现金工资是发行基金喔,这句话可是要把行长大人送进大牢的哈——那是行长他老人家辛辛苦苦的劳动所得,是流通中的通货!


3、现金投放的合法、主流渠道——当商业银行向央行要求用现金提取其准备金存款时,就会发生现金投放


3.1 商业银行用库存现金应付客户提款


当企业、居民、地方政府向商业银行要求用现金来提取存款时,假设商业银行有充足的库存现金(它可能在小柜员手中,也可能在ATM机里),就用库存现金满足客户提款。库存现金算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不算法定准备金)的一部分,同时它也算是流通中的通货,因为在央行的统计中它已经出了发行库的大门、算是被投入流通了,但央行不知道这“七仙女”下了凡后并没有马上嫁人生子,而是先在商业银行的金库中休息、被称为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因此,央行并不将它统计在M0、M1、M2中,因为M0、M1、M2衡量的是社会购买力,而库存现金如果也被算作社会购买力的话,就会被重复计算,还是等到它真的“出娶”了、变成了企业、居民等手里的通货了再被算作社会购买力吧。因此,在商业银行用库存现金满足客户提款后,现金就的的确确地被投入流通了。


3.2 商业银行向央行要求用现金提取准备来满足客户提款


商业银行如果库存现金不足,就可以向央行要求用现金来提取准备金来满足客户提款,这样,一方面,央行记其负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减少,另一方面令等额的发行基金出库、被运到商业银行的金库(当然不叫发行库喽,叫业务库)中去,这在央行的统计中就是现金被投入流通了;接下来,就是上面讲过的故事,当商业银行用这些现金满足客户提款时,它们就的的确确地被投入流通了。


4、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基础货币的各种投放渠道


如上所述,商业银行在央行有准备金存款,才可以向央行要求取现,从而发行基金变成现金被投放在人间,但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就是上文中总结过的各种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现在再总结一次: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A1、A2、A3、A4的增加或L3、L4的减少都会等额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当商业银行要求提现时,央行就投放了现金,现金就是这么来的。


比如,“小韭菜”同学的爸爸是财政部公务员,他爸的工资每个月是单位存在他工商银行借记卡(工资卡)上的,因此,小韭菜很明白现金是从哪儿来的?——他爸从卡上取现,现金就来了呗。但是,他爸的银行卡存款是从哪儿来的呢?这个真实的清算流程“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其实我不在财政部上班,我也不知道),但是抽象地来说,假设财政部要求中央银行减作为其出纳部门帮它付款,央行就减少其负债方的“财政性存款”,增加工商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接着,工商银行看到其资产方的“准备金存款”增加了,就等额增加其负债方的“小韮菜他爸的存款”。


再如,当小韮菜他爸要提取工资存款1万元变成现金时,工商银行不仅缺乏库存现金、甚至连准备金存款也只有0.16万元(因为工行只为这笔存款按照16%的法定准备金率保留了法定准备金),工行还有很多贷款但是不能迅速变现呐,这就是发生流动性危机了。假设在危难关头,央妈出手相救、紧急对工商银行进行再贷款0.84万元(与0.16万元的法定准备金一起正好凑齐了应付1万元的存款提取),以增加工商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形式给付,这样,工商银行就可以用央行要求以现金形式提取准备金1万元——现金又来了!


5、“天上掉下来的现金”是从哪里来的?—— 也许是央行“坐着直升机撒钱”?


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被“直升机本”,因为他主张央行应拼命投放货币以拯救经济萧条,因此美联储在次贷危机后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这个故事被小韮菜听到后,脑子里出现了“天上掉下来很多现金、无数张百元大钞在飞”的美好画面。其实小韮菜同学想的“天上掉现金”的意思是“财政部在大街上向老百姓撒钱、谁捡到就是谁的”这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因为只有财政政策才可能送钱给老百姓,而鼓吹“坐着直升机撒钱”或量化宽松的美联储其实只能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居民与企业的意义不是送给你钱,而是以极低的利率借给你钱,到头来还是要连本带利还给银行的。


但是,永远不可能有哪一位没得老年痴呆症的财长会愚蠢到在大街上向老百姓撒钱,因为这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太不确定也太不好了,比如中国的财政部长在长安街上撒钱,而这些钱全被河南丐帮捡到了,他们回乡拿着这些钱竞相盖起了豪华坟墓,而不是用于实体经济投资,能经济复苏能有多大的拉动作用呢?


最后,关于“现金是从哪里来的”最后一个答案不会是:“我妈给的”吧?



8
标签: 大行 里来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