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移动支付争夺战:竞争白热化 酝酿新变局?
支付宝、微信双雄争霸的格局似已形成,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正悄然发生改变
移动支付改变生活方式 记者 汤铭明 摄
支付宝、微信双雄争霸的格局似已形成,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正悄然发生改变
移动支付领域的争夺战似乎正愈演愈烈。支付宝、微信这两大巨头的拉锯战日渐胶着,双雄争霸的市场格局看似已形成,但新的支付场景中,形势尚不明朗,其他强有力竞争者正逐渐崭露头角,受此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A 两大巨头激烈的争夺战
刚刚过去的2017年,支付宝的推广力度似乎在加大,不少商家在收银台的显眼位置贴上了支付宝口碑红包的二维码。
在北京某高校外水果店也发现了类似情况。该水果店在显眼的位置贴着很多支付宝二维码,而微信二维码仅有一个,且位于角落。对此,水果店工作人员称,支付宝有活动,可领红包,但微信没有。
为何支付宝推广力度在加大?在这背后,是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被微信支付等“后起之秀”蚕食。
根据易观智库的报告数据,2015年第三季度,支付宝占据的市场份额为71.51%,财付通仅占据15.99%;两年后,2017年第三季度,支付宝市场份额下降至53.71%,腾讯金融则增至39.35%。
上线于2013年8月的微信支付,入场时间虽晚,但力量不容小觑。微信支付的崛起,始于2014、2015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推出。2015年微信春晚“摇一摇”发放了5亿元现金红包,许多用户都记得全家人对着电视机拼命摇晃手机的场景。
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微信支付通过红包将社交互动与传统年俗相结合,在发红包、收红包、花红包的过程中让用户跨过了移动支付最初的使用门槛,在奠定社交支付基础的同时,不断向线下拓展商业支付场景。
B 银联强势进入移动支付
微信、支付宝虽已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并不代表就可高枕无忧,因为新的强有力竞争者正崭露头角。
2017年12月11日,中国银联携手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发布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反攻移动支付市场,渴望从中分一杯羹。
在“云闪付”APP上,消费者可绑定、管理各类银行账户,使用各家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及优惠权益,包括银联二维码扫码支付、各类场景消费支付、Ⅱ和Ⅲ类账户开户等。
举个例子,过去消费者若看到某家银行与商家推出优惠活动,想享受优惠,却没有这家银行的银行卡,只能放弃;但是在“云闪付”APP上,可立刻申请开通该银行的Ⅲ类账户(满足持卡人小额、高频的日常开销需求),从其他卡中转入现金后,即可享受优惠。
刚刚结束的元旦小长假,据银联统计,以银联二维码和银联手机闪付为代表的银联移动支付业务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较去年端午小长假(2017年5月28日-5月30日)分别增长了3.5倍和2.5倍;其中二维码交易呈急剧攀升态势,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分别增长11.6倍和19.8倍。
C 抢占公共交通支付场景
移动支付的争夺战正在不断扩展范围。近期,各大移动支付方动作频频,抢占公共交通支付场景。
微信、支付宝不甘示弱。腾讯CEO马化腾曾亲临广州、合肥、深圳,推广微信乘车码,并演示扫码乘公交、地铁。
在腾讯乘车码小程序中,目前其已支持的城市达22个,包括青岛、济南、三亚、烟台、呼和浩特等,用户可根据自己所在的城市选择城市卡片使用乘车码。
据支付宝介绍,2017年有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都先后支持支付宝。
近日,中国银联联合杭州地铁集团在杭州地铁全线开通银联闪付直接过闸,这是继广州地铁全线、无锡地铁全线、福州地铁全线、上海地铁磁浮线开通银联闪付或二维码直接过闸后,银联在地铁出行领域的又一布局。
已进行几年的移动支付大战,为何近期涉足公共交通领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公共交通市场从领域和地域上都是分割的,如公交是公交,地铁是地铁,北京的公共交通和上海的公共交通也并不联通;此外,技术上存在瓶颈,无法跟移动支付结合起来。
如今,随着公共交通领域改革的推进和技术的成熟,使移动支付进入市场具有可能性。(中新)
延伸
移动支付改变生活
钱包不用久放发霉
这边移动支付市场激烈竞争,那边百姓生活被深入影响。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2017年第三季度,移动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97.22亿笔,金额49.2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65%和39.42%。
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有个问题叫“哪一个瞬间让你觉得移动支付真的改变了生活”,目前这一问题已有3500多个回答,被浏览了2000多万次。
回答问题的网友中,有的晒出了自己久未使用的发霉钱包,有的说现在出去吃饭抢着买单的方式变成了遮住二维码,还有人说,大家身上不带现金,小偷要失业了。
根据“你多久没带钱包出门了”的调查显示,在1018名参与者中,41.8%的网友选择“已不带钱包出门了”,41.1%的网友选择了“带钱包出门,但大多用手机支付”。一部手机走天下已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