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支付行业监管重点在哪?
对于整个支付行业来说,2017年是强监管年。到了2018年,视乎强监管态势也没有减弱的意思。
对于整个支付行业来说,2017年是强监管年。到了2018年,视乎强监管态势也没有减弱的意思。就在本周,央行发布1号文督促支付机构和银行尽快将直连业务迁移至网联(详情见:央行再发文:按期限取缔直连,支付机构应积极推进接入网联工作),3号文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以及与296号文同期发布,但本周才曝光的242号文(详情见:央行发布242号文加强条码支付安全管理含两个规范全文),对条码支付进行“定量”,详细的规定了各种条码支付具体技术系数。
回顾2017
回顾整个2017年监管,旧的事物加强管理,甚至一文定调,比如磁条卡的安全管理、代收付、备付金等问题。而对于新的事物,央行监管更加严厉。以聚合支付为例,在2017年年初,央行各地分行发布条文,认可其产业价值的同时,对聚合支付进行监测,防止二清等问题出现,到11月份,在聚合支付大半年发展之后,下定决心进行“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起于通道聚合的聚合支付,也因为加强管理,支付机构不敢随意开放通道,而显得仿徨。
到281号文下发(详情见:央行重锤!发布281号文规范支付创新业务),央行要求开展支付创新业务时,需要提前30天报备,可谓是彻底对披着创新外皮,进行违规操作的支付机构和银行们失去了耐心。但是另一方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央行对创新事务的监管,不能事事巨细;未来,银行和支付机构是否会钻空子?也不好说!
另外,纵观2017年监管文件,大多数文件是对支付业务进行微调。上半年,最重磅的是10号文备付金集中存管(详见:突发,央行发文取消备付金利息,4月17日起备付金交存比例调整)。
而下半年,重磅文件骤升,209号文(详情见:直连死亡倒计时,央行发文要求2018年所有支付机构接入网联)为网联铺垫,在10月某国家大会之后,强硬监管态度立马呈现。
217号整治多年无证开展支付业务问题(详情见:从外包评级到无证整治,聚合支付寒冬将至?);
281号文创新业务提前报备,让支付机构和银行“变乖”;
296号文对条码支付定性(详情见:央行发布296号文《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就连支付宝和财付通也纷纷站出来发声,支持央行文件,央行发布了这么多文件,两大支付巨头都没站出来支持,唯独该文件一出,争相组织员工学习,可见文件之重磅。
说说2018
2018年的监管重点是什么?
避不开的还是网联,2017年的209号文下令,2018年6月30日前,支付机构和银行必须接入网联。新年伊始,央行也对网联事宜非常上心。发布1号文,要求支付机构和银行尽快接入网联。2017年是网联试行年,2018年完成支付机构和银行接入之后,必然是网联后影响力爆发的一年。在1号文发布后不久,移动支付网也从相关渠道了解一些网联最新进展。
网联在近期向各接入方同步过整体接入情况,当前已接入的支付机构数量超50家,完成接入的银行数量超200家,这与前期公开信息显示的网联阶段接入规划相符。另据前期公开信息显示,已有400多家商业银行以及100多家接近全部网络支付持牌支付机构在接入工作推进中。整体看,网联的接入工作处在按期有序推进状态。
网联正在走向正轨,如果按照规定的2018年6月30日来计算,在此之前是网联前时代,在此之后是网联后时代。相信在网联前时代,央行仍然会下发相关文件,亲自督导网联接入的细化内容。而在网联后时代,中国的支付行业将走进新的时代,同时也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合规之下,监管之下,支付产业竞合会如何发展?国内清算格局会如何呈现?外卡组织入华是否进入实质性阶段?
除了清算的合规化趋势,支付行业在2017年强监管之后,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呢?跨境支付或许是一大重点,虽然2017年下发了足够多的相关文件,但是产业热点仍然是出海,热点存在就有问题存在,相信更多细化的文件会出来。
对数据的泛金融监管或许会加强,移动支付时代,支付有的时候不仅仅是支付本身,还有所谓的场景搭建,所谓的大数据分析。这段时间,支付宝的年度账单捆绑协议闹的沸沸扬扬。不仅仅是支付巨头,一些外包机构,商户服务机构也正在通过支付这个入口,不断收集用户数据,以拓展所谓的增值服务。在这一背景之下,2018年央行是否会针对支付数据收集进行细化监管呢?
有热度的地方,就容易出事,2018年央行的支付监管,也可能对当下火热的金融科技“发难”,不管怎么说,为了老百姓的支付安全,央妈也是操碎了心,在合规化趋势之下,希望创新与监管能够协调,造福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