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自贸区挂牌9个月 取得40项重大制度创新成果
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成都高新区正式对外发布《2017年度重大制度创新案例》,全面梳理制度创新之举。挂牌9个月,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取得了40项重大制度创新成果。
来源:央广网 记者:刘涛
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成都高新区正式对外发布《2017年度重大制度创新案例》,全面梳理制度创新之举。挂牌9个月,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取得了40项重大制度创新成果。
在传统的纸面办公时代,信息化程度十分低下,数据孤岛的存在让不同行政部门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协同,重复工作耗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为此,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挂牌后专门建立基本数据库和云端大数据池,通过在线协报建和协同审批平台,在三维BIM报建、“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实现部分流程的自动审批,大大方便了企业。
通过在线查询平台,系统会根据申报主体的特定情况,自动为其匹配对应的政策,减少企业学习政策的负担。对于群众关心的高频问题,可实现文字和语音的交互问答,形成线上系统与线下政务大厅投放的服务机器人共同工作的新模式。
而“先照后证”综合管理系统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的投入运行,则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双告知”工作信息化、自动化。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制改革、“三十二证合一”、全程电子化企业登记改革等创举的实施,让业务办理效率平均提升40%,群众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9.6%。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不仅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上下足了功夫,在优化服务方面也开展了有益的尝试。2017年上半年,全国银行间市场首单“双创债”在成都高新自贸区诞生,“双创”债务融资工具为支持“双创”发展而“量身定做”,债券募集资金可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偿还银行贷款或通过委托贷款、股权投资等,支持一批诚信优质“双创”企业获得稳定低成本融资;而“连锁型”高新技术服务超市的设立让孵化器、政府部门、科技服务提供者与创业者能够有效串联,形成合力,进一步壮大各类市场主体。
挂牌9个月以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先后形成“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全国银行间市场首单“双创债”、企鹅医生“互联网+医疗创新”等改革创新成果案例,取得了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40项。在这些案例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类20项、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类5项、统筹双向投资合作类5项、推动贸易便利化类5项、激活创新创业要素类5项。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方存好表示,四川自贸区总体方案第一条就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放管服”改革既是基础,也是核心,起着“牛鼻子”作用。“我们的40个制度创新案例里,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有18个,占了全部案例的45%。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厘请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放管服’上取得更大突破。”
方存好表示,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将紧跟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最新进展,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未来出行、中小企业全球化等方面,主动设计应用场景,积极开展实证性探索,努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成都高新区将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中央活力区建设,大力推进商务楼宇、人才公寓、高品质公服设施三位一体建设,加快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持续提升国际化生产生活环境,助推成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