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2017,银行的这些作业没写完
2017年没剩下几天了,所以我们会看到有媒体的公众号又在突击发流量卡了。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也不知道咱们银行的业绩如何,特别是咱们每每谈起的科技转型之路走得是否通顺。
2017年没剩下几天了,所以我们会看到有媒体的公众号又在突击发流量卡了。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也不知道咱们银行的业绩如何,特别是咱们每每谈起的科技转型之路走得是否通顺。
不过,我们可以知道的是,2017年里,银行们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有些路,还没走完。比如区块链、比如场景拓展、比如智能投顾。所以,“革命尚未成功”,2018仍需努力。
区块链
区块链在2017年的表现算是很平淡。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年区块链落地的项目并不多,而且基本没有看到特别有成效的项目。另一个原因是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在这一年抢尽风头,吸睛效果大大盖过了区块链本身。
对于银行而言,值得研究得自然还是区块链。
笔者以为,2018年,区块链的方向依然会是联盟链。
我们需要先让部分链形成闭合的生态,一个相对稳定的可信任链圈,进一步降低信任成本,促进业务的快速流通和变现。
值得注意的是,绝对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不是银行需要研究的方向,原因至少有两点:一是,绝对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耗费资源甚大,不适合银行这种稳健性机构参与;二是绝对去中心化的架构容易触发不可控风险,碰到监管壁垒。
场景拓展
整个2017年,银行都在发力场景拓展,虽然从2016年开始,多家银行的手机银行已经开始免收手续费,但还是因为多种原因,无法与占得先机的微信、支付宝相抗衡。
出现这种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银行主要服务B端用户,以及一些大额收支的高端个人用户,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主要服务小额高频交易的C端用户。用户比例和交易频率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差距。
表面上看来,银行服务高端人群,微信支付宝服务小额场景,两者并没有多大的交集。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一样,都在金融服务中担负起中介作用,是买卖交易双方的纽带。
第三方支付最能打动的是C端用户,也直接连接了B端的商铺,而且是大量的B端商户。而为了防止B端用户的流失,银行就需要争取C端用户。
另外,随着技术的成熟,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越来越广,银行通过技术升级,特别是移动端的科技加持,也越来越有能力服务C端的客户群体和数量众多的B端小微商铺。
智能投顾
智能投顾在2017年发展的稍微起色,除了部分互联网公司发力外,部分银行也走在了前面。
不过,从2017年发展的痕迹来看,笔者以为,大家普遍对智能投顾有一些误读。
在很多人的眼力看来,智能投顾是一种通过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收益最高投资方案的功能。
然后,那只是理想中的状态,而且只是客户理想中的状态。
对于银行而言。智能投顾需要明确的是,技术本身是一种科技辅助,不是战斗力输出的主力。客户自然是想得到收益最高的方案,但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适合。这就需要大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找到投资最佳,而不是收益最高的投资方案。
从这个角度来看,智能投顾和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推荐没有太多本质的区别,收益高的产品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笔者以为,智能投顾最先需要做的是,分析用户人群,明确谁有投资需求,谁是高质量客户群,谁会成为消费金融高消费群体,而这些都需要数据积累和分析,短期内无法形成体系。而要做到这些,需要一个健全稳定且能持续维护的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