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新速度:对标国际一起脉动
2017年对浦东来说,是令人振奋的一年。这一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自贸试验区要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2017年对浦东来说,是令人振奋的一年。这一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自贸试验区要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浦东的发展视野更加开阔。即将过去的2017年,浦东积极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对照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以旗帜鲜明的态度和扎实细致的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弓没有回头箭,百舸争流奋楫先,我们欣喜地看到,生活和工作在浦东这片热土上的人们,以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注重协同,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气神,开创了一项又一项的第一和突破,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标杆。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向世人宣告了我国继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坚定决心。对这一点感受最强烈的,莫过于身处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人们。
在上海自贸区,四年多来,为扩大开放而进行的改革创新争分夺秒、一刻不停,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越来越短,允许外商投资领域越来越宽;贸易便利措施越来越多,货物通关速度越来越快。而在引领经济主体积极融入全球分工的过程中,上海自贸区及其所在地浦东,就像拧紧发条的时钟,对标国际,一起脉动。
一块智能手表:全球协作生产
苹果智能手表iwatch,一款年轻人都想拥有的智能计时器。它的产业地图遍布全球,需要所有供应商和组装厂分工协作。
位于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环维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就是iwatch的核心供应商之一,为苹果手表和手机提供无线通信芯片,其生产与供货速度,直接影响到全球消费者能否如期拿到最新货品。
进入11月份以来,智能手表、智能手机销量大增,环维电子迎来生产高峰。为保证企业生产不断不乱,上海自贸区相关部门为环维电子量身定制了一系列便利化措施,提供全天候预约查验服务,货物走绿色通道,“先进区,后报检”,通关时间大大缩短,保证了环维电子的芯片生产与交付。
在自贸区大力扶持下,环维电子近3年的进出口额都超过1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利润同比增长高达300%。
同样,在外高桥保税区的德资企业——魏德米勒公司也实现了物流速度的超越,其亚太物流中心出货速度全面赶超欧洲本部,成为该公司全球物流中心中最快捷的出口中心。
来自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的统计数字表明,自贸区成立四年来,推进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探索“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监管制度试点,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监管服务模式,通关效率大大提升,进出境时间较全关区平均水平分别缩短78.5%和31.7%。
物流通关速度加快后,最明显的变化是,外高桥保税区7号门的海关卡口不得不增设了一条显眼的黄色减速带,以免快速出区的集装箱卡车队伍前后追尾。
一场样本发布:诠释制度创新
事实上,自贸区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企业感受到的通关提速,更多以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在制度创新背景下开始试水,为企业带来便利和效益;以前外资想开而不能开的公司,在自贸区拿到了“准生证”。
自贸区成立四周年之际,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举办了首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大经典样本企业”发布会。在这场发布会上,一批受惠最多的企业面向参会嘉宾和听众,道出了他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发布会举行时,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才两周,公司总裁徐峰激动地表示:“公司上市要看3年的财务报表,我们报表反映的就是公司在自贸区3年来的经营情况。业绩年均增长30%,要感谢自贸区的制度创新,许许多多的细节优化,使我们能够帮助客户降低库存,吸引客户将更多的业务带到上海自贸区来。”
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CEO陈力在发布会上也是满面春风。他笑着说,公司正在研发攻克糖尿病的创新药物,由于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以前通关需要半个月才能拿到的实验用样品,现在两三天就能拿到。自贸区开展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更是让企业省去了两年时间和上亿元的生产线投资。他相信,企业轻装上阵,更有希望在全球创新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据了解,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取得了四个方面最突出、最主要的制度创新,包括建立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确立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监管服务模式;确立适应更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确立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体系。
以上四个方面也是全国11个自贸区建设的基本框架,对此,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在最近浦东举办的“自贸区通才培训”中不无自豪地表示,“这‘四大发明’也是上海自贸区对全国的贡献。”
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上海自贸区设立四年来,累计新设企业4.9万户,是前20年同一区域企业总数的1.36倍。
不仅如此,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还推动了浦东的转型发展,目前已有100多项改革试点经验分领域、分层次在全国复制推广,对全局性改革起到了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
一张自贸蓝图:推进更大开放
“建设自由贸易港,和现在的自贸区有什么不同?”
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欣凯医药科技公司总裁、海归博士创业者肖飞充满期待地发问。他热切地关注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句话——“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他的公司正谋求改制上市,他憧憬着自贸区带来更多的利好。
在陆家嘴的甲级写字楼里,看着会议室一面液晶显示墙上闪烁跳动的世界各地时间,英国石油公司的中国子公司——碧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区域事务总监钟琦也想知道自贸区未来将如何走,她所在的公司正在筹备参与自贸区试点的国际燃油期货交易。
这些位于上海自贸区的内资企业总部和外资企业总部都期待着更多的改革与创新。
在今年热播的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中,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翁祖亮其实早已回应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关切,他的回应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作为首个自贸区,浦东有先发优势、领先优势,但一时领先不代表永远领先,部分领先不代表全部领先。
他还表示,浦东绝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继续大胆试、大胆闯,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精神,有“杀开一条血路、撕开一道口子”的勇气魄力,敢干“前无古人”的工作、敢谈“难以想象”的项目、敢破“不合时宜”的制度,在“闯”和“创”上用劲使力。
自贸区,一场从28平方公里起步的改革试验,历经四年,从保税区扩展到非保税区,从28平方公里扩展到120平方公里,自贸区的改革方案也从1.0版全面升级到3.0版。
在3.0版方案中,上海自贸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设成为投资贸易自由、规则开放透明、监管公平高效、营商环境便利的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要实现上述目标,上海自贸区在建设中将更加突出自主改革、更加突出系统集成、更加突出对标国际、更加突出改革联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一张更加宏伟的自贸蓝图正在铺展开来,一场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正在向浦东迎面走来。
信息来源:浦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