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化下的 风险新特质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我国金融的主题。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国务院副总理、金稳委主任马凯再次强调了“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提高统筹防范风险能力”的工作重点。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正从理念深入实践。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我国金融的主题。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国务院副总理、金稳委主任马凯再次强调了“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提高统筹防范风险能力”的工作重点。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正从理念深入实践。
我国金融科技化趋势非常突出。按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的说法,传统金融植入了新的科技芯片,会使金融业态发生深刻变化,金融风险发生变异,其中互联网金融是典型的方式。因而,科技金融的渗透是未来相当长时期的基本方向。而新金融业态占比会越来越大,也意味着出现了新的金融风险特质。
当前,包括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国企高杠杆、地方债务等在内的传统金融风险受到普遍关注。而随着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金融科技风险正成为触发系统性风险的新隐患,当务之急是要充分辨识,防患于未然。金融风险爆发通常会经历看不见、摸不透、躲不及这三大阶段。在看不见阶段,金融风险因“隐身静止”而被人忽视;在摸不透阶段,金融风险蓄势待发,但因方向不明而让人捉摸不透;在躲不及阶段,金融风险势不可挡,当事人有意躲闪却为时已晚。因此,必须在看不见和摸不透阶段对金融风险加以辨识,以免产生实质性危害。那么,在金融科技中,当前究竟有哪些风险隐患?保守分析,至少有长尾风险、数据风险、技术风险、红线风险、周期风险、声誉风险六个方面。
现有金融科技中的借贷、支付、理财等业态,主要服务于低收入长尾人群。仅以蚂蚁金服旗下金融产品为例,截至2016年10月底,超过1亿人开通了蚂蚁花呗,实际使用人数将近8000万。同时,在1.7亿90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4500万。今年7月,支付宝月度活跃用户数量达3.9亿,使用主体同样以年轻人居多。截至9月底,余额宝用户数量达3.68亿,农村地区用户数量过亿。在长尾人群享受金融科技便利的同时,长尾风险堰塞湖正在形成。
数据是驱动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金融科技生态中最宝贵的资源。现有金融科技巨头无一不是大数据的拥有者和使用者。然而,在金融科技生态圈中,作为数据生产者的用户却没有主导权和安全感,一次次成为信息泄露的受害者。2016年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逾八成网民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近37%网民因诈骗信息而遭受过损失。包括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等在内的金融科技模式都离不开数据应用,以数据泄露、隐私侵犯为特征的数据风险不容小觑。
与前几年的互联网金融相比,金融科技今天在技术手段上有重大突破。一方面,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成为金融科技业态重要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不同技术手段的组合,支撑了金融科技生态的构建及运作。尽管技术是中性的,但技术与金融结出的果实未必都甜。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金融业一直是高门槛行业,这使监管层防范处置金融机构风险及其传染变得容易。然而,如今跨界从事金融已成常态,而无论金融科技巨头还是初创企业,大多存在踩“红线”行为。事实上,包括扫码支付、智能投顾、互联网消费信贷等在内的部分金融产品创新,都已经或正在突破金融监管红线。
任何行业都有自身周期,周期的存在有利于从业者更好地防范风险。金融科技周期是金融周期和科技周期叠加的产物,但金融周期和科技周期长度不一致(通常科技周期比金融周期更短),这使预判金融科技周期变得尤为困难。例如,三年前很多人都认为互联网金融将成为传统金融的颠覆者。而当P2P网贷风险在去年集聚爆发后,互联网金融很快被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等新金融概念取代。可以预计,金融科技也将经历“异军突起——风险累积——集聚爆发——规范发展”的过程演变。
随着发展阶段转换,每个行业都会面临声誉风险,金融科技尤其如此。在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之际,学界、业界、媒体界都曾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其中不乏溢美之词。然而,伴随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深入,舆论一时间又大揭互联网金融创新中的失误、失控现象,相关的分歧与争议加剧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传染,使合规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亦陷入了声誉困境。
当前,上述六个方面的金融科技风险,已开始藏匿于垄断性互联网巨头、金融控股集团以及金融科技独角兽中。包括时间、长尾人群、政策、舆论、技术故障、不可抗力、跨界等在内的七大因素将促使金融科技风险爆发。为有效防范金融科技风险,笔者在此提出如下七条建议:一是要借鉴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二是要运用监管科技手段;三是要促进市场充分竞争;四是要合理引导舆论舆情;五是要提前做好周期管理;六是要明确跨界从业底线;七是要大力加强联动联防。
(作者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