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大数据:知识付费元年已过,上线两年的“得到”表现如何?
自从“知识付费”的概念出现以来,人们的争论从未停歇。这个需求到底是真是伪?在知识付费的代表性app“得到”上线两周年之际
自从“知识付费”的概念出现以来,人们的争论从未停歇。这个需求到底是真是伪?在知识付费的代表性app“得到”上线两周年之际,极光大数据对其应用端数据进行了洞察,为各位展现这款产品的最新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看“知识付费”的表现到底如何。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是因为信息本身的价值,还是因为挥之不去的焦虑感作祟?当许多人还在孜孜不倦地探讨着这些问题时,知识付费作为一门生意却切切实实地火了起来。
经过“知识付费”元年的洗礼,如今不少知识社区、社交产品、音乐平台和新闻媒体均上线了自己的知识付费栏目。而作为完全脱胎于“知识付费”概念的平台,逻辑思维出品的“得到”无疑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存在。
安装量约500万,新用户7天留存率将近80%
根据极光大数据的监测结果,“得到”截至今年11月的渗透率为0.49%,对应用户安装数量为492万。从历史数据可知,“得到”应用端在去年12月的安装量为184万,这意味着其安装量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167%。
在过去一年,“得到”在MAU(月度活跃用户数)曲线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走势。在今年11月,“得到”应用端的MAU数值触及全年最高点,当月活跃用户数达353万。
数据显示,“得到”的日新增用户数均值在过去一年中出现了两个转折点。在今年5月份触及阶段性高位3.33万后,“得到”在日新增用户数上出现下滑。随着9月开学季的到来,得到的日新增用户数均值再度上升,且于今年11月达到全年最高点3.71万。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年中“得到”的7天留存率均值高达79.7%。这意味着在过去一年曾经下载过“得到”应用端的用户中,将近八成在7天的尝鲜期过后仍然愿意保留该应用。
20-24岁用户占比接近5成,使用高峰出现在通勤时段
极光大数据的监测结果显示,“得到”应用端中男性用户的占比略高于女性,达到56.6%。用户年龄分布数据表明,“得到”应用端有75%的用户年龄处于29岁及以下,处于20-24岁的用户占比达到46.1%。
一线城市为“得到”应用端贡献了将近四分之一的用户。在用户城市分布排名上,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一线城市依序占据前4席,排在榜首的北京用户占比达到9.8%。
根据极光大数据的监测结果,在7至11月期间,“得到”应用端每名用户的日均使用频次为1.62次,日均使用时长为12.45分钟。
用户使用时段分布结果显示,“得到”应用端两个最显著的使用高峰节点分别出现在8点和18点,在中午12点也会出现一个小高峰。这表明许多“得到”用户倾向于在上下班通勤以及午休时使用这款应用。
对用户重合度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得到”用户对“喜马拉雅”和“知乎”这两款同样具备知识付费属性的应用尤其青睐:超过一半的“得到”用户同时也安装了“喜马拉雅”应用,安装“知乎”的比例也高达37.2%。
所谓的“知识付费”元年已然成为过去。尽管参与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但行业整体的喧嚣程度已经有所下降。随着赚快钱和玩票的风气逐渐消退,入局的玩家更多会把“知识付费”作为一种新经济来看待,并认真思考如何在其中实现长足发展。
作为一款典型的知识付费平台,“得到”最大的价值在于以较高的标准重新为用户整理了知识,并将其以更方便的形式交付给用户。
在创始人罗振宇眼中,“知识付费”目前仍然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各知识服务赛道的参与者就像是“汪洋里孤独的打渔者”。考虑到“知识付费”业务拥有向各个垂直领域渗透的潜力,这片蓝海想必还会进一步扩大。
“如果说原来我们只是零打碎敲做了一些服务,那么今后我们会以更大的阵容、更严密的逻辑、更庞大的体系和更好的体验把知识服务交付给用户。”在谈及平台的后续展望时,罗振宇说道。极光大数据将继续关注知识付费领域的其他app,带来更深入的行业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