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平台不等于B2B电商平台
从产业互联网、传统企业转型到新零售,B2B行业的风口变化莫测,但无论风口如何变化,行业的投融资状况一直受B2B行业人高度关注,一方面资本能够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资本的活跃情况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出行业的兴衰。
作者:搜料网CTO 刘卫国
来源:搜料
从产业互联网、传统企业转型到新零售,B2B行业的风口变化莫测,但无论风口如何变化,行业的投融资状况一直受B2B行业人高度关注,一方面资本能够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资本的活跃情况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出行业的兴衰。
在“产业互联网+”的国家宏观战略下,钢材、金属、塑料等垂直工业品流通领域出现了大量的以B2B交易为特征的电商平台。他们的交易特点是快速、直接,对垂直行业的买卖双方产生了一定的聚合作用,由此也产生以巨额交易额为特征的B2B线上交易神话。这种是典型的互联网交易工具+工业品交易的“互联网+”模式。
不可否认,这种模式有其天然的优势,推进了绝大多数工业品垂直交易领域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其中一些品类和细分行业的大宗商品、标准品的线上交易成果喜人。
这给了很多人一个错觉:搞产业互联网平台,默认就是要搞产品互联网B2B电商平台;甚至有的人会认为,产业互联网平台等于B2B交易平台。
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暂且不论这些。但肯定的说,有一点大家都认同的:经过一波又一波的“产业互联网+”热潮后,垂直工业品流通领域确实需要互联网平台。
也就是说,互联网思维在产业垂直领域已经落地。我们不禁思考,用户需要的是一个怎样的平台呢?
不同的人理解会有所不同,或者说,大多数人是没有答案的。难道“365行”都需要被电商化吗?
难道搞产业互联网就是等于搞电商吗?我估计大家也会有这样的疑问。
小编认为,产业互联网平台不等于B2B电商平台,搞产业互联网不等于搞电商。
以前,我们搞B2B电商平台,是因为按照互联网的思维去做产业信息化,最快捷和最能切中产业痛点的就是B2B。直接线上交易,产品马上变现。“短、平、快”的做法和想法已经“完美”地渗透到B2B里面了,线上交易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个热潮中,有的产业人士是受益者,有的是受害者,我们这里就不细说了。
是不是每个行业都缺一个“阿里巴巴”?显然不是的。那我们还埋头在垂直行业内不断建设类似“阿里巴巴”的网站干什么呢?是不是“阿里巴巴”已经做尽了垂直行业的生意?肯定不是的。
那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如果说“互联网+交易=B2B”的话,那么专业数据智能化应用将是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产业互联网平台一定能成为专业人士的工具,一定能使交易智能化,一定能使行业资本受益更多,一定能加速整个产业和行业的升级改造,一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平台,一定能使产业工人的劳动效率提升,一定能促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回溯B2B模式至今的发展历程,初期的B2B1.0模式,兴起于2000年前后,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互联网的普及,为企业解决信息获取途径的B2B平台应运而生。如早期的阿里巴巴,主要形态是信息黄页的功能,由于行业信息严重不对称,买家和卖家很难找到对方,此类平台服务满足了当时的市场需求,但平台仅起到信息通道的作用,供求双方粘性较差,也极易出现诚信等问题。
B2B进入2.0时代后,在交易流程上做了整体的把控,对接了从供应商到需求商全流程的服务,从而进一步渗入仓储、供应链、货运等各个环节,打造以服务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采用B2B2.0模式的企业如找钢网、找塑料网,为供需双方减少了不必要的交易环节,把以前线下进行的交易搬到线上,是撮合+服务的雏形。在帮助上游企业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其本质上做的是渠道的生意,通过交易佣金,或者产品差价挣钱。
现今,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深度介入整个行业供应链的B2B3.0时代已经到来。企业不只是停留在交易层面,而是成为资源的整合者和平台的建构者,成为全产业链的运营服务商。具有B2B3.0特征的电商平台,通过打通供应链、加强对上游供应链的控制、对下游需求方的触达,打造一个交易闭环,实现线上和线下交易的一体化。
时至今日,B2B3.0作为现阶段可以预见的最终升级版模式,深入到整个产业链的特质,令其更趋向于提供注重深度和广度的平台服务。互联网经济下,此类第三方平台因其契合时代进步的潮流,正得到越来越多传统型企业的青睐,其日益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丰富功能,不仅给传统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体验,更为其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的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