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原产地证 助力外贸掘金
自贸区原产地证正成为“泉州制造”掘金“一带一路”的利器。
来源:东南早报 记者:杜连财
2017年1-10月,泉州检验检疫局共签发各类自贸区原产地证书16137份、签证金额5.5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63%和16.02%。按平均关税优惠10%计,可为辖区2000多家企业争取进口方关税优惠5520万美元,其中80%以上为“一带一路”国家。自贸区原产地证正成为“泉州制造”掘金“一带一路”的利器。
目前我国已分别与东盟10国、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瑞士、冰岛、韩国、澳大利亚、格鲁吉亚及台湾、香港、澳门等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15个自贸区,而持有中国检验检疫部门签发的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书,就可享受到相关进口方的关税优惠和通关便利待遇。从签证情况看,签发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7.83%;签发中国-澳大利亚、中国-韩国与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原产地证分别为1.07亿美元、3614万美元、11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70%、65.12%、75.45%。从签证商品来看,主要为纺织服装、鞋帽与工艺品、工程机械、水产加工、石材行业等,其中增幅最大的机械企业共签发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达6500万美元,增长达23.3%。
泉州水产品出口
突破10万吨
1-10月,泉州检验检疫局共检验检疫出口水产品10.4万吨、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9.5%和7.9%,实现量价齐增。出口量超过2016年的10.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总出口量八成以上,成为泉州对外出口新亮点,为泉州“海丝”先行区和海洋强市建设增添新活力。
从出口情况分析,呈现四大特点:一是产业发展实现“三级”跳。2012年以来,泉州水产品出口明显加快,并实现六连增。年出口量从2012年的2.8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6.7万吨,再到2016年的10.1万吨,实现了大“三级”跳,5年增长2.6倍。而且今年再保持较快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出口企业也由2012年的10家发展到目前的22家,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唱主角。现产品已远销东南亚、欧盟、美国、非洲、日本、澳大利亚等46个国家和地区,比2012年多1倍。其中,1-10月共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水产品8.43万吨,同比增长50.8%,占到出口总量的八成以上。出口菲律宾3.87万吨,同比增长66.6%;出口印尼1.65万吨,同比增长278.1%。三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出口产品从原料型粗加工产品逐渐向鱼糜制品、鱼罐头等深加工产品转变,出口产品种类从较单一的冷冻水产品发展至目前覆盖冷冻、干制、糜制、调味、水产罐头等的多元化产品结构。企业主动求新求变,增加鲭鱼、吧浪鱼等品种,摆脱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和鱿鱼占比高达四成且价格持续高企的困境。其中出口鲭鱼3.87万吨,同比增长107.5%;出口吧浪鱼2.37万吨,同比增长273.2%。四是带动远洋渔业发展。水产加工业发展促进了泉州远洋渔业发展。泉州远洋渔业从2012年起步,2014年9月首次回泉州港卸货,当年仅1964吨,但2015年、2016年分别达3万吨、3.6万吨,今年1-10月已达2.4万吨,同比增长10.8%。总吨位和总产量均列福建省第二位,极大缓解了因近海资源日渐衰退而困扰加工企业的原料瓶颈。
晋江举办
人力资源精准对接会
近日,晋江举办人力资源服务项目精准对接会,这也是晋江首届海峡精英人才节系列活动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64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齐聚晋江,与262家企业进行人才对接洽谈,达成78份初步合作意向。
活动由中共晋江市委人才办、晋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中国海峡(晋江)人才市场、泉州市(晋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合承办。活动现场,主办方对福建省、泉州市及晋江人才政策进行解读,并对2018年企业人才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为完善晋江人才工作服务体系,针对性开展2018年人才招引工作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