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迎来上市潮 征信体系亟待健全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11月16日,融360旗下简普科技(股票代码JT),正式挂牌纽交所,首日收涨5%。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11月16日,融360旗下简普科技(股票代码JT),正式挂牌纽交所,首日收涨5%。
“过去6年,中国的消费金融、金融科技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长,中国的金融科技领先全球。”融360创始人叶大清表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对金融科技行业的投资热情非常高,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赴美上市越来越多。
今年以来,国内已有信而富、趣店、和信贷、拍拍贷等互联网金融机构赴美上市,而乐信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将成为今年内第六家赴美上市的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据另有数家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在排队等待赴美上市。
“实际上这些公司都是提供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融360虽然不直接提供消费金融产品,却运用金融科技,为银行信用卡中心、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等提供消费金融服务。”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表示,随着国内消费金融市场进一步被深耕,金融监管进一步规范,提供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也将有更多机构走向资本市场。
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如果你需要一笔贷款,该如何选择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一家家去查询、比对固然是一个办法,但无疑费时费力,未必能找到最优的贷款方案。而另一边,金融机构产品较多,又很难找到消费者。
借方和贷方进行匹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银行就是为借方与贷方建立桥梁的机构,被称之为金融中介,即将资金从金融资本的供给方,比如储户,引流到金融资本的需求方,比如借方手中。许多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都扮演着金融中介的角色,除去银行之外,金融中介还应包括且不限于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类似银行的企业——包括“影子银行”甚至当铺以及提供发薪日贷款机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性,银行较难向征信数据不全的贷方放款,尤其在当前中国进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时期,银行如何消费金融机遇?
此前银行的消费金融主要以房贷、车贷为主,目前信用卡作为银行发展消费金融的重要业务之一,发展尤为迅猛。
“在消费升级大浪潮驱动下,未来几年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广阔,互联网金融机构,电商、支付机构都在厉兵秣马鏖战消费金融大市场,整个消费金融市场成为蓝海市场,蕴藏着银行业未来巨大的发展机会。银行业在其中将发挥自己所长,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消费金融市场找到自己的一片发展空间,让消费金融市场焕发应有的活力和潜力,成为金融生长的一种新常态、新生态。”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在银监会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表示。
但央行的征信数据目前不够完善,据一位金融监管机构人士透露,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数据库已覆盖约8约人,其中仅有3亿人有信用记录。有就业但缺失信用记录的人口超过5亿人。
“虽然中国零售金融服务增长迅速,但供需之间仍存在结构性不均衡。这一结构性失衡为简普科技这样的创新性业务模式提供了机遇。”简普科技的招股书显示,普通用户长期以来金融知识和信用意识水平比较欠缺,并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上两点导致金融服务对于用户而言使用门槛非常高。人们的行为大量迁移到线上,金融产品的线上营销是不可逆的趋势,但银行在这方面动作缓慢,需要外力帮助。目前简普科技月活用户数从2016年4季度的4040万提高至2017年3季度的9580万,今年前9个月平均月活用户数7430万。
在融360 网站上,贷款产品既有工行、南京银行、渣打等国内外银行机构,也有捷信等小额贷款服务平台。用户只需要输入自己的贷款需求、贷款金额、还款期限、职业身份等,即可看到当前主要银行、贷款机构的各类产品的比较服务,比如银行或机构、贷款年利率、总利息、月供、放款时间等。对于每个贷款产品,用户可以在网上直接向该机构的业务人员咨询。
与银行官网按照产品导向来排列信息不同,融360平台按照用户导向排列金融产品信息。信贷产品搜索推荐排名时,把用户最有可能获得的贷款放在默认第一位,再综合考虑服务质量、响应速度等因素进行排序。当用户勾选职业身份、是否有房等银行看重的资质信息时,每增加一个信息,融360推荐给他的贷款产品范围对应调整,最后筛选出来最匹配该用户的若干个贷款产品。
传统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而融360通过帮助金融机构打破信息不对称性。目前,简普科技已为超过2500家各类银行、信用卡中心、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P2P等机构服务。2017年前9个月,简普科技已有5730万笔贷款申请,超过2016全年业绩,帮助银行信用卡中心发放190万张信用卡,同比增长119% 。
“今年通过互联网渠道发放的信用卡中,有超过10%来自融360,目前来看,都是质量较高的客户人群。”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网络银行部负责人向经济观察网记者称,作为银行的帮手,融360帮助银行进入金融科技时代。融360帮助银行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因此银行对合作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
征信体系亟待健全
“中国的消费金融发展方兴未艾,未来消费金融发展必须重视风险控制、征信体系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场景金融的发展。”CF40成员、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表示,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是风险控制,要建设自动化的消费金融决策体系,实现风险管理全流程控制,完善全渠道的资产质量控制机制,健全内控合规管理政策、制度、机制和工具,从而打造涵盖“贷前、贷中、贷后+内控”的核心风险控制体系。
2016年,中国广义消费信贷市场的规模达到25.9万亿(含住房按揭19.1万亿);波士顿咨询预测未来五年将以11%的年均增速增长到2021年的44万亿(含住房按揭31万亿)。具体而言,若扣除按揭、信用卡与汽车贷款,其中个人消费性贷款将从2016年的2.2万亿增长到2021的4.1万亿,保持年均13%的可观增速。
虽然市场潜力巨大,市场参与者也开始登陆资本市场,但是市场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如征信体系。
“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整体处于发展初期,行业规范化有待提升、监管及征信体系还未完善,这与成熟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波士顿咨询资深董事经理谭彦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中国消费金融确实呈现“二元市场”的特性,长尾客户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蓝海,波士顿咨询统计,在中国市场,没有信用卡的中产及大众人群达7.4亿,占总共9.5亿成年人口的78%。传统金融机构并不是长期忽略这部分人群,而是存在服务这部分人群的挑战,比如征信体系、获客成本、内部风险偏好、以及监管对不良等指标的要求
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许多难题正在被逐渐克服,比如新的风控数据和模型、线上获客、智能面签的工具,都将提升传统机构服务新消费人群的能力;此外,传统金融机构也在拓展生态体系,通过与互联网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的合作,共同探索新风控模型、新业务流程等,这也将助力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客群下沉。
“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要更加适应支撑消费金融审批及风险控制,今后可将消费金融尤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加快建立消费者个人信息数据库。”孙国峰称。
实际上,当前监管机构对此已有布局。据报道,金融监管层已决定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成立个人信用信息平台,2017年底将正式批筹。这一平台其成立的主要目的,是要把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客户金融信用数据纳入,以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以有效降低风险成本。
“预计未来,中国对消费金融的监管环境将日益规范化,未来将在利率、额度、催收等各方面加强限制。”谭彦认为,国内消费金融市场的利率上限预计将缩窄利差,挤出“长尾”信贷平台,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而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和风控优势更加凸显,仍将主导消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