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港并非空间上、规模上的扩大
据报道,上海市已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方案报送至国家有关部委征求意见。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表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对于促进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光明网 作者:盘和林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据报道,上海市已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方案报送至国家有关部委征求意见。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表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对于促进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与此前的自由贸易区相比,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不仅仅是空间上、规模上的扩大,更不只是为了“扩大贸易”的需要,而是旨在促进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
对于自由贸易港的规模、空间大小等,学界还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范围,但从香港地区、新加坡等自由贸易港的经验来看,自由贸易港是一个比自由贸易试验区空间范围更广的概念。例如新加坡的自由贸易港就包括了八个自由贸易区。
但是,空间范围和经济体量并不是自由贸易港的核心要素所在。汪洋在文章中对自由贸易港作出了权威定性:“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可见,自由贸易港其核心在于“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这也契合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定位。
自由贸易港准许例如船舶自由靠泊、贸易结算自由、自由汇兑、投资自由等货物自由进出,对进出港区的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从表面上来,税制简易、税负低是自由贸易港吸引跨国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但这并不是自由贸易港的真正魅力所在。
自由贸易港对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意义,才是其魅力所在:一是通过提升有限的自由提高对货主的吸引力,提高港口的吞吐量和中转功能;其次,最大限度地适应国际贸易的灵活性要求,并促进港口从货物贸易向综合性、多功能性方向发展,使港口成为外向型经济中心;三是促进自由港及毗邻地区的就业和第三产业的繁荣等。
对中国而言,自由港在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最大价值在于对标全球最高开放水平,形成高效率的开放型经济制度。以新加坡自由港为例,其通过电子系统处理贸易报关,绝大多数报关都能在10分钟内处理完毕,每年节省的贸易成本高达上十亿美元。基于效率提升的更优营商环境,也必将对中国经济形成更全面、更强的辐射效益。
因此,自由贸易港并非空间上、规模上的扩大,而是在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节点上,探索出一种更适宜经济增长的制度,并促进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这,才是赋予自由贸易港新的历史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