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今年破题
随着国家正式批复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作为这两个中心桥梁与中间连接点的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更凸显了紧迫性。昨日,在由市商务委员会、市外国专家局主办,《国际商业技术》杂志社承办的第十二届国际商业论坛上,各路专家围绕“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路径”这一主题,为今年即将破题的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支招。
启动课题和相关政策研究
国际贸易中心是国际化的零售批发交易中心、口岸贸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多项功能的综合体。在昨日的论坛上,有专家指出,贸易如同经济的“躯干”,金融、航运如同经济的“基座”,只有有机融合,才能形成上海的经济中心。在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更进入了一个“整体推进、再上台阶”的新阶段。上海市政府已明确要求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要在今年破题,启动和完成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课题和相关政策研究。
昨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沙海林在论坛上指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正处于关键时期,具体体现为贸易内容延伸、贸易网络拓展、贸易主体多元化、贸易设施集成以及贸易功能提升等方面。沙海林同时表示,贸易中心应具有大宗商品交易与定价、贸易营运与控制中心、国际展览与国际跨国采购中心、国内市场流通中心及国际化购物天堂等几大功能。此外,扩大市场开放度、提高贸易便利化、集聚具有竞争力的贸易主体、加快发展新型贸易及完善贸易环境等都是上海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一些初步设想。
与长三角发展相联动
对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这样一个振奋的话题,多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昨日在论坛上纷纷献计献策。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福庆在演讲稿中提到,到201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这一发展将以发达的深水港、航空港和信息港依托,形成服务业高度发达、内外贸融为一体、货物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优先发展的贸易格局。
而要尽快实现这一发展目标,长三角贸易制度性合作将是重要的抓手。孙福庆指出,长三角应在现有制度性合作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国际贸易领域的制度性协调、合作政策和机制。他建议,上海可通过自身外贸发展重新配置价值链,推动加工组装环节向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供给充足、成本较低的长三角、长江流域地区扩散,带动长江流域进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同时,要利用长三角优良港口资源,吸引全国货物贸易到长三角城市来出口,使长三角成为全国具有更深腹地的货物贸易的进出口中心。
孙福庆还指出,上海当前应抓住国家在长三角地区进行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时机,在长三角推进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对外劳务等以人民币计价,帮助长三角扩大国际贸易、规避贸易风险。
◇专家观点
●罗康瑞(瑞安集团主席):
打造上海“全球采购交易中心”
罗康瑞提出,可打造上海“全球采购交易中心”,使之成为国际化贸易平台,并借2010年世博会的东风大力向全世界推广宣传;“贸易中心”的会场可考虑设于世博会场馆或虹桥机场高速铁路交通枢纽中心附近。他表示,“全球采购交易中心”的服务氛围是成功的重要元素;同时,上海在政策、法规等方面需要加快与国际接轨。
●吴承璘(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
将会展业作为建设突破口
他提出要把承办2010年世博会与建设国际会展城市相结合,为建设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打基础。具体对策包括:在世博园区建设20-30万平方米的展馆;在世博园区建设标志性国际贸易中心大楼,使之成为真正国际贸易集聚区;制定政策吸引会展、贸易、金融、服务机构入驻世博园区等等。
●齐晓斋(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企业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主体
贸易流通企业做强做大,为内外贸融合提供了微观基础。上海既拥有百联、光明等以内贸为主的企业集团,又拥有东方国际、兰生等以外贸为主的企业集团,这些大型企业集团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主力和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