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数据无法反映我国银行业新时代新情况——专家评麦肯锡《中国Top40家银行价值创造排行榜(2017)》
兴业研究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麦肯锡对经济价值指标的计算体系并不严谨,尤其是资本成本指标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这40家样本银行在2016年实际仅有1家银行经济利润为负,属于极个别现象。《排行榜》基于2016年的银行业数据得出对2017年银行业的认识无疑存在偏差,并且由此得出的悲观判断与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基本面不相符。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赵萌
麦肯锡发布的《中国Top40家银行价值创造排行榜(2017)》认为,2016年,在我国40家主要银行中有35家银行经济利润下滑,而且有13家银行未能创造股东价值。兴业研究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麦肯锡对经济价值指标的计算体系并不严谨,尤其是资本成本指标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这40家样本银行在2016年实际仅有1家银行经济利润为负,属于极个别现象。《排行榜》基于2016年的银行业数据得出对2017年银行业的认识无疑存在偏差,并且由此得出的悲观判断与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基本面不相符。
近日,麦肯锡发布了《中国Top40家银行价值创造排行榜(2017)》(以下简称《排行榜》)。《排行榜》认为,2016年,在我国40家主要银行中有35家银行经济利润下滑,而且有13家银行未能创造股东价值,同时40家样本银行针对企业的贷款组合并未创造价值,资本投入回报率大幅小于资本成本。
《排行榜》相关数据一经公布,引发银行业内人士普遍关注。那么,麦肯锡对于其所披露的经济价值计算数据是否具备充足的计算依据和严谨的计算方法?其对于我国银行业的悲观认识是否真实反映了目前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客观现实?
经济价值计算体系欠严谨
兴业研究公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称,麦肯锡对经济价值指标的计算体系并不严谨,尤其是资本成本指标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根据兴业研究公司的计算,这40家样本银行在2016年实际仅有1家银行经济利润为负,属于极个别现象。
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认为,麦肯锡对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值得探讨的空间。《排行榜》将银行的要求资本回报率计算为15.45%,存在高估的可能。
记者注意到,《排行榜》基于2014年至2016年的金融市场指数进行估算,得出市场要求银行回报率为15.45%的结论。乔永远表示,2014年至2016年,我国资本市场整体为牛市行情,这扭曲了《排行榜》对于金融市场回报率要求的估计。兴业研究公司经过计算得出,如果把观察期限拉长到5年,2012年至2016年期间的投资回报率将显著回落到10.39%。
此外,专家认为,《排行榜》的研究对象是商业银行,不应该选用包含非银的上证金融指数,而应该采用上证银行指数。若根据上证银行指数计算,2012年至2016年期间的投资回报率将进一步回落到9.68%。
业内人士强调,有偏差的指标引用会引起模型估算偏差。根据市场经验,银行股投资者的资本回报要求大约在7%至9%左右,该指标区间与兴业研究公司的计算结果更趋接近。另据兴业研究公司的基准假设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在《排行榜》的这40家银行中仅有1家经济利润为负,属于极个别现象。
旧数据无法反映新情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排行榜》开篇便提出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三只“灰犀牛”冲击:一是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大幅收紧;二是部分行业景气下滑,不良资产包袱严重;三是监管趋严,银行与企业开始去杠杆,多项政策陆续出台以进一步规范金融体系,增加了银行提高营业收入的难度。时值2017年四季度,麦肯锡支撑上述观点所引用的数据却来自2016年。
专家认为,《排行榜》基于2016年的银行业数据得出对2017年银行业的认识无疑是存在偏差的,并且由此得出的悲观判断与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并不相符,市场及社会对于银行业的悲观认识需要改变。
多数业内人士均认为,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流动性和监管环境的变化,当前银行业经营的主要矛盾已经出现较大改变,之前困扰银行业的息差收窄、资产质量下滑等负面因素正在出现转机。
在净息差方面,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三季度,上市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二季度增加0.06个百分点,较一季度的增幅明显扩大,而计息负债成本率的环比升幅则继续放缓。中银国际报告显示,2017年三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较二季度环比上升3个基点,大型银行息差整体改善上升近4个基点。这说明,在目前的流动性和监管环境下,随着银行主要大类资产收益率的重新定价的完成,银行的净息差逐步企稳,特别是大型银行净息差企稳回升更为明显,而中小银行息差出现分化,零售存款基础好的银行息差有较大提升。
在资产质量方面,公开数据显示,上市银行不良率整体延续改善趋势。从2017年三季度数据看,不良率单季环比下降至1.65%,同时不良生成率保持稳中有降,资产质量后续有望持续改善。
记者通过梳理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平安银行13家上市银行三季度业绩报告发现,与上年同期比较,4家银行不良率同比有所增加,9家银行不良率同比下降。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银行业整体控制规模增速的情况下,不良率的下降成为银行资产质量改善的有力体现。
强监管正面效果正在显现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今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则把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作为金融工作的三项任务。专家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去杠杆政策和监管加强对银行业发展的正面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上市银行2017年三季报数据显示,与营业收入普降甚至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家银行净利润实现了逆势上升。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减一增”恰恰说明了银行业在新监管政策要求下,正在努力通过业务结构调整和精细化经营,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之间寻找出了一条有效路径。
因此,无论是从净息差方面、资产质量方面,还是从盈利能力方面,上市银行三季报所披露的数据都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以上市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已经逐步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并且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此外,专家也表示,麦肯锡《排行榜》中关于精细化定价及成本管理、优化资本配置、强化行业集中度风险管理、重视危机管理等方面的策略建议值得参考。在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确实应该考虑行业、区域、客户等多维度的定价与风险管理因素,进一步改善股东回报,为社会和市场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