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这么火,国外都怎么做

Miss关 |2017-11-07 17:175863

消费金融在我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数据显示,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4%,一季度更是高达77.2%。

消费金融在我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数据显示,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4%,一季度更是高达77.2%。


如果说中国的消费金融行业像一个正在得宠的新生儿,一切经验尚浅,那么国外的消金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业的发展后,更像是一个中年人,已经有着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他们的发展历程怎样,现状如何?从他们的经验中,我们能获得什么启发?


美国:百年消金发展史

曲折中前行,规范中发展

分期付款作为美国消费金融的雏形,最初起源于19世纪政府出售土地、农民购买农具和城市居民购买房产,随后分期付款开始缓慢发展,主要由移民,城市化和工业化驱动的下中低收入人群刚需驱动。


经受住了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以及二战期间消费信贷控制的考验,战后的美国消费金融业迎来了指数级增长。为摆脱产销过剩的危机,美国政府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刺激有效需求,消费信贷额快速上升。


截至2016年底,美国消费信贷达37629亿美元,占GDP和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20.2%、29.5%。其中循环信贷(信用卡)为9955亿美元,占比26.5%;非循环信贷(学生贷款、汽车贷款等)27674亿美元,占比73.5%。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至如此庞大的体量绝非偶然,美国消费金融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信贷产品多样

美国的消费信贷分为循环信贷和非循环信贷,下面还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基于场景的消费金融产品,具体有学生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循环房屋净值贷款、发薪日贷款等等。2007年经济危机爆发,在持续的低利率政策和房地产泡沫共同催化作用下,金融机构纷纷下调借贷标准以争夺市场份额,为大量信用等级较低的贷款人提供贷款。循环信贷呈现下降趋势,非循环信贷得到爆发性增长。从最近十年的趋势来看,学生贷款的占比持续在提高,从2006年的21.2%一直上升到2015年的37.3%,汽车贷款占比略微有所下降,而信用卡贷款占比是萎缩最大的,从2005年的37.6%下降到2015年的26.5%。


征信体系发达

虽然美国消费金融产品的目标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信用风险较高,但美国发达的征信体系为消费金融市场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与金融机构有关的信用机构有两类:一类是专业的信用报告机构,它们收集并保存消费者的信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三家为Experian信息服务公司、Trans union  公司及Equifax公司;另一类是信用调查机构,它们通过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收集消费者性格、声誉、生活方式等包括个人特征在内的调查性信用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美国商业银行坏账率、消费贷款坏账率和信用卡坏账率保持着下降趋势。


参与主体多样

跟中国仍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情况不同,美国消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丰富,除商业银行外,消费金融公司、信用社、联邦政府、非金融机构等均为消费金融服务的提供主体。其中,非银行金融机构是美国消费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拿最近的例子来说,今年2月起,Facebook已携手加拿大金融服务机构Clearbanc提供现金预支服务。这个项目名为"Chrged",Facebook商业用户可以将其Facebook Ads与Clearbanc连接起来,借此获得现金预支服务。目前已有1000家小型企业试用了该服务。从10月起,Facebook与Clearbanc将联手大举推广这个产品,而Facebook能够接入银行账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的信誉度和经济状况进行评估,然后为那些申请贷款的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算法后的贷款条件,其推出的智能机器人,与用户聊天可判断放贷标准和额度。


监管严格

战后,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额以及向各类企业实行优惠税率的措施方法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引导经济趋于繁荣,为消费金融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美国联邦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专门针对消费信贷行业的法案,确保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


次贷危机爆发后,人们普遍认为对消费金融领域的监管失灵,是次贷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应之一,美国国会和政府对改革和加强消费金融监管问题高度重视,迅速进行了一系列的监管改革探索,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加强对市场的介入调控,推出了包括《信用卡履责、责任和公开法》在内的一系列制度法案,加速行业格局的分化与稳定,引导消费金融规范良性发展。


今年10月5日,CFPB出台新规,限制现金贷和车贷债务"陷阱"。该规定要求出借人放贷前,评估借款人是否有能力还款,主要通过完全偿付能力测试来评估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和付款额最大的那次分期后的30天内是否有能力支付基本的生活开支和偿还主要的金融债务。出借人还要汇报基本的贷款信息和这些信息的后续情况。



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消费贷款余额一度出现负增长,之后凭借出台的各项法规逐渐恢复,最近几年增速保持在5%左右。


日本:流通业引领消费金融

元气大伤,至今未复

跟美国一样,日本的消费金融也是二战后兴起,同样以分期付款作为开端。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按月分期付款为形式的消费信贷服务在日本百货店展开,这也决定了日本消费金融的一个发展特点,即以流通企业、零售企业为主,自发产生消费信贷服务,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日本的消费金融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即二十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上的黎明期、二十世纪70年代中至80年代中的扩大期以及90年代之后的逐渐成熟期。在此期间内,流通业消费金融不断扩大自身业务,通过设立银行、发行信用卡并与Visa合作开发国际信用卡、发行电子货币等形式引领消费金融的发展。


目下,日本的消费金融领域有四大巨头:三井住友财团旗下子公司Promise、Mobit以及三菱财团旗下子公司Acom,Atful。


在此之前,日本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叫做武富士,已于2010年申请破产。武富士的发展路径跟日本消费金融的发展阶段具有很高的吻合度,以它为例,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日本消费金融由兴起、扩张到逐渐走向成熟的情况。


武富士由武井保雄于1966年创立,起家业务正是小额消费贷款,在70年代行业整体扩张阶段,武富士也获得高速发展。并在三十多年后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头号巨头。1998年,武富士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1999年,武井保雄登顶日本首富。


不过,在武富士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众多问题,如借款人多重债务、消费者破产、权益受损等。


由于次级贷款用户无法还款,包括武富士在内的诸多消费金融公司往往进行违法催收。不仅向借款人父母等其他亲属催收,还擅自进入民宅,恐吓老人、孩子。极端情况下甚至还利用黑社会催收。


上世纪末,日本楼市泡沫崩盘,经济下滑。在不良增多、监管缺位、不当催收等社会性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开始从立法层面保护消费者,维护信贷秩序。


2004年,日本制定和修改了《破产法》,强化破产者保护;2006年制定《贷款业法》及《利息限制法》;2008年制定《分期付款销售法》等。


其中《利息限制法》对于日本消费金融行业的打击尤为致命。日本最高法院规定,所有超过《利息限制法》上限的利息均为无效,且贷款额不得超过借贷者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之前多出的利息部分,要全部退还给借贷者。法令从2010年6月18日起全面实施。


武富士需要退还的贷款利息,涉及到的借贷人约200万人,仅这部分总额就超过2万亿日元。面对蜂拥而至的讨息者,无力偿还的武富士于2010年9月底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10月,武富士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摘牌退市。


可以这么说,日本在消费金融发展过程中,痛苦的经历了不良大面积上升、监管加强、处置不良的各个阶段。


2006年是日本消费金融的一个转折点,政策压力下的日本消金业每况愈下,如今消费信贷萎缩到2006年前规模的一半左右。


欧洲:福利资本主义驱动

现处于停滞状态

欧洲消费信贷起步要晚于美国,跟日本处于同一时期。


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国家工业革命和全球扩张带来国强民富,老百姓信贷消费的意愿不强。加之基督教在欧洲影响力更强,勤俭进取的教义也抑制了消费信贷发展。


但是二战后,欧洲遭遇经济、民生巨大破坏,老百姓生活拮据,加之政府推行福利资本主义,一些收入较低但有稳定工作的中低端客户,比方说年轻人,开始广泛采取信贷消费。如今欧洲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金融市场。


从产品分类上看,欧洲消费金融的产品包括特定用途贷款,如汽车贷款、房屋修缮贷款、家庭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和另一类无特定用途的贷款,如现金贷款等。此外,一些欧洲的消费金融公司会发行自己的信用卡,来提供循环信贷服务。


在销售模式上,分为以金融机构为主的直接销售模式和以产品零售商或批发商为主的间接销售模式。


在征信模式上,欧洲国家普遍采用公共征信,即由政府直接出资建立公共的征信机构,并由政府设立专门部门对其进行控制和监管。政府通过运用行政手段要求数据供应商向公共征信机构提供信用信息及数据,公共征信机构可以建立比较权威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可以保证信息及数据的真实性。


最后,在政策监管上,欧盟已经先后出台了《数据保护指令》、《消费者信用指令》、《欧盟消费者权利指令提案》、《关于消费者信贷合同以及废除第87/102/EEC号指令的第2008/48/EC指令》等一系列法案,构成了较为完备的征信和信贷消费者保护制度。


根据盈灿咨询公司发布的《2016年消费金融生态发展报告》,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欧债危机等经济下行冲击,欧洲消费信贷市场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而且由于各国经济状况不同,欧盟内部的消费信贷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消费信贷规模最大的三个国家分别是英国(约3290亿欧元)、德国(约2250亿欧元)和法国(约1530亿欧元),同时英国也是欧盟中人均消费信贷余额最高的国家,达到了人均5000欧元的水平,相比之下,消费信贷规模第六的波兰,人均仅有900欧元。在消费信贷增速上,有9个国家是负增长,12个国家增速也仅有3%。


印度:改革促进消费金融

起步不久但市场潜力巨大

与上面三个不同,印度的消费金融才处于起步阶段,印度政府在消费金融领域持完全鼓励态度。同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和中国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中产阶层不断扩大,国内消费潜力巨大。


印度个人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金融业结构性深化改革,此次金融改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金融改革是从1991 年到1997 年进行的,主要的改革包括利率自由化、政策性银行贷款改革,减少政府对银行的干涉,扩大国有银行经营自主权,扩大银行开放度,允许私营企业进入银行业,加强行业竞争。第二阶段改革从1998年一直到现在,内容包括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企业治理改革,改善银行的综合服务水平、风险管理以及保险和养老金体系改革。 

结构性深化改革使得印度提供消费金融的金融机构众多,包括商业银行、合作银行、非银行金融公司。非银行金融公司中的专业消费金融公司如房地产消费金融公司、个人消费金融公司等最先涉足消费金融服务。随着金融业改革的深入,占印度金融机构总资产70%的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开始逐步渗入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并已超过专业金融公司,成为消费金融的主要提供者。 


个人消费猛增带来消费金融的繁荣。自金融改革以来,印度个人消费支出呈大幅增长态势,改革的第二阶段呈现指数型涨幅。消费支出的增长也带来消费金融的发展。全国个人贷款总额从 2007 年的 4.6 万亿印度卢比增长到 2016 年初的 13.5 万亿,增长近 2 倍。


面对如此诱人的前景,中美企业开始抢滩印度市场。2017年,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美国科技巨头先后进军印度移动支付市场,与先到者阿里巴巴展开正面竞争;手机市场上,小米、联想、华为、vivo和OPPO等中国主要智能手机品牌已经占据了印度46%的市场份额,苹果也在高端手机市场拿下了62%的份额。其他诸如服装、电商等市场的混战也在继续。


印度消费金融的过快发展也伴随着很多问题,征信、诈骗以及民间借贷利率过高等层出不穷。当然,这已经是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未来印度消费金融发展走向的关键所在。


结语

当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近6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10万亿元级别。消费金融满足了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触及群体的融资和消费需求,对于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型至消费驱动具有重要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消费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我所用。在国家相关部门对整个市场的引导、规范下,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必将健康有序发展。


1
标签:消费 金融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马上消费金融消保课堂|一起揭穿他们的“免费”小心机!

2022-05-26 12:50
1520

新型诈骗盯上了消费金融?让消费者借钱后给骗子

2017-05-04 13:31
3280

邮储银行抚州市分行:发力消费金融 促信贷结构转型

2017-08-14 13:31
1381

何谓“消费资本论“消费金融?

2017-06-02 13:50
4111

消费金融应注重良性场景和信用教育

2019-09-16 11:44

晋商消费金融何以迷失自己:营收与净利润双双暴跌

2019-09-03 10:2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