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通过人民币贬值刺激出口
迄今为止,海内外仍普遍认为,中国有能力保持较长时期的平稳较快增长,并且很有可能成为在危机中率先复苏的国家。此外,虽然中国的出口遭受了较大的冲击,但是中国对外经济的总体表现尚可。外汇储备、外债等各项指标表现良好,并且国际收支总体上有所盈余,这些都表明人民币从中长期来说,不具备贬值的趋势和压力。
迄今为止,海内外仍普遍认为,中国有能力保持较长时期的平稳较快增长,并且很有可能成为在危机中率先复苏的国家。此外,虽然中国的出口遭受了较大的 冲击,但是中国对外经济的总体表现尚可。外汇储备、外债等各项指标表现良好,并且国际收支总体上有所盈余,这些都表明人民币从中长期来说,不具备贬值的趋 势和压力
在危机中“一枝独秀”的中国,正面临提升人民币地位的良好时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日趋强势,是中国实力增强的一个重要象征,也有利于中国在世界金融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如果说经济危机让我国的各个行业都普遍感受到了一些凉意,那么对于外贸出口行业而言,则不啻于一场寒冬。
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4.9%,出口同比下降19.7%。在第一季度6.1%的GDP增速中,出口负拉动0.2个百分 点。面对这种形势,许多人坚信人民币贬值是刺激出口的“灵丹妙药”,不但许多经济界人士赞成人民币贬值,社会公众持此看法的也不在少数。
根据腾讯网近期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你是否赞成汇率政策开始转向人民币贬值”时,有59.36%的人投赞成票,认为人民币贬值可以在刺激出口应对危机方面发挥作用。
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人们所愿呢?笔者认为,在下结论之前,应当首先慎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贬值对出口的刺激作用有多大?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中的“J曲线效应”,一国货币贬值之后,最初发生的情况与预期往往正好相反,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反而会比原先恶化,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
原因在于,最初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消费和生产的“黏性作用”,进口和出口的贸易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由于汇率的改变,以外国货币计价的出口收入 相对减少,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进口支出相对增加,从而造成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增加,顺差减少。因此,汇率变化对贸易状况的影响是具有“时滞”效应的。
2.如何具体看待目前出口市场低迷的原因?
目前外贸环境的恶化其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一复杂的问题,远非靠人民币汇率调节就可以实现。
首先,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各国经济与贸易低迷,失业人数剧增,国际市场需求普遍不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收缩 1.3%,是二战以来世界经济首次衰退。另据WTO最新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为二战以来的最大跌幅。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汇率变化来 调节出口商品的价格,显然无法从根本上提振国外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造成出口萎缩的另一原因是贸易融资条件恶化,贸易风险上升。目前,全球贸易融资缺口高达1000亿-3000亿美元,许多国家的进出口商因为资金紧张而被迫压缩业务或者破产,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转。我国出口企业的贸易风险大幅上升。
其次,经济危机蔓延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提高进口关税、禁止或限制进口等贸易保护措施,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开拓市场的难度增大。
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小幅度贬值不但不会迅速提升出口,反而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同时引发更为激烈的贸易保护主义。
3.人民币贬值将引发外界何种反映?
如同上面提到的,目前对中国的出口带来最大威胁的,除了日益低迷的国际需求,还有日益加剧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据商务部的资料显示,仅2009年第一季度,就有11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25起,其中反倾销18起,反补贴1起,保障措施3 起,特殊保障措施3起。这对在订单、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泥潭中挣扎的中小外贸企业而言,不啻于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人民币贬值的方式刺激出口, 势必会引发某些国家更加强烈的反应。
此外,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另一负面影响,就是势必会引发大资金外流,影响外企投资的信心,从而动摇国内经济的稳定性。而在当前形势下,外资在优化产业 结构、吸纳就业、克服当前经济困难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同时,人民币在区域内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一旦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势必会对区域内的其他货币产生 负面影响。
人民币地位提升正当其时
面对全球市场萎缩的情况,许多国家竞相采取货币贬值的手段来刺激出口。仅2009年第一季度,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出口大国对美元就分别 贬值9.6%、5.4%、5.3%和2.7%。但事实证明,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来刺激出口、改善国际收支,很容易掉进“贬值陷阱”。上世纪90年代的南美 金融风暴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都印证了这一点。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的问题也日益暴露,主要体现在这些国家的金融监管不严,同时实体经济乏 力,导致金融泡沫一朝破灭,引发了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也暴露了世界经济与金融体系长久以来存在的弊端,即金融监管体系长期被西方国家所掌控,监管的重 心也一直放在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上,忽视了发达国家的金融弊端,导致随后的危机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这种情况下,在危机中“一枝独秀”的中国,正面临提升人民币地位的良好时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日趋强势,是中国实力增强的一个重要象征,也有利于中国在世界金融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人民币的中长期趋势仍是升值
迄今为止,海内外仍普遍认为,中国有能力保持较长时期的平稳较快增长,并且很有可能成为在危机中率先复苏的国家。此外,虽然中国的出口遭受了较大的 冲击,但是中国对外经济的总体表现尚可。外汇储备、外债等各项指标表现良好,并且国际收支总体上有所盈余,这些都表明人民币从中长期来说,不具备贬值的趋 势和压力。
刺激出口需要综合措施
不可否认,出口作为我国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之一,对我国实现保增长的目标意义重大。政府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自2008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 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如先后6次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优势产品出口等,近期更提出将安排出口信用保险 承保规模840亿美元、降低保险费率,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抓紧实施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与此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也是国家一 系列外贸新政的目标之一。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就国家战略层面而言,更为注重的是外贸出口结构的深层调整和人民币地位的稳步上升,而不是一时的外贸数据。
但是,在稳定外需的同时,依然要注重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外需涉及的范围广、因素复杂,稳定外需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相对而言,政策杠杆在扩大内需方面更容易发挥成效,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层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