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新阶段将继续推进资本项改革
10月18日,央行发布了《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今年的这份报告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月初,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正式生效了。正如上述报告所评价的,人民币纳入SDR,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谭翊飞
10月18日,央行发布了《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今年的这份报告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月初,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正式生效了。正如上述报告所评价的,人民币纳入SDR,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这既是中国央行经过漫长努力而获得的认可,也是中国对全球货币体系改革所作的贡献。SDR货币篮子自从纳入欧元之后,第一次有新的货币被纳入,也是唯一一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被纳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SDR处于“沉寂”的状态,未受到太多关注。直到2009年3月,中国央行行长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提出应特别考虑充分发挥SDR的作用。
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阴云仍然密布,为了全球携手应对危机,G20重新得到重视,因为G20包括许多新兴经济体。除了探讨如何短期减缓危机的冲击,国际社会普遍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周小川的文章顺应了这样的呼声,所以文章一经发出,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回应。
从2009年至今,已经过去了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重新对SDR体系进行改革,包括人民币成功纳入其中。这既是对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的认可,也是对人民币近年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认可。
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几年以来,无论是在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还是在稳步推进资本项开放方面,中国央行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2015年央行抓住并不算太好的时间窗口,果断地推进汇率改革,尤其值得称道。虽然市场一度对人民币走势较为担心,单边贬值预期不断强化,但今年以来,人民币明显变得更稳健了。
此时,更需要从新的战略高度来思考资本项的改革问题。其实,早在“十二五”期间,资本项可兑换就是重要目标。《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曾专门用一个小节内容来阐述这个目标。这几年,央行也在努力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包括在资本市场启动内地和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开放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等。但资本项可兑换的大目标仍没有完全实现,比如,上述规划中提出的“以扩大个人用汇自主权为着力点,进一步放开个人其他资本项目跨境交易”。
人民币汇率和资本项可兑换的改革确实面临更加艰难的抉择,有时为了推进其中一项改革,不得不暂缓其他领域的改革推进。这需要高超的技巧,正如周小川行长在接受《财经》(博客,微博)杂志专访中所说,“至于谁快一些谁慢一些,还要看攀比和倒逼的效果,跑得慢的如果被倒逼而加速,就出现良性互动,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不是简单靠顺序就能解决的。”
而今正是到达了这样一个关键的节点。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人民币汇率维持了稳健的态势,这给资本项可兑换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市场的参与主体在倒逼资本项的改革,资本项的改革也变得更为迫切。同时,要巩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成果,也需要推动资本项可兑换的进一步改革。正如周小川行长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所称,“外汇管制条件下的汇率不可能是真正的市场均衡汇率。”
中国当前正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新的开放格局需要吸引更多外部资金进入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并推动更优质的对外投资,这都需要进一步推动资本项可兑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