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大洗牌黑暗时期 消费金融场景分期的春天才真正来了
作为全球最深谙金融之道的投资大佬,巴菲特早就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做过预言:只有潮退了,才知道究竟谁在裸泳。
作为全球最深谙金融之道的投资大佬,巴菲特早就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做过预言:只有潮退了,才知道究竟谁在裸泳。
场景分期从大热到如今收紧羽翼,多家公司离场或裁员,媒体曾经把它捧得有多高如今就将其踩得有多狠,场景毫无意义的论调层出不穷。但其实是市场挤压泡沫的正常过程,一轮清理之后,消费金融行业的真正格局将会初现。能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理性市场回归
凑热闹跟风是世人常态。但是金融行业并不是一个跟风就能赚到钱的行业。作为一个新的风口,场景分期一度成为玩家竟逐之地,除了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BATJ也纷纷布局,更不用说林林总总助贷角色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但是场景分期,真的是有钱有场景就可以做的吗?
首先场景风控的门槛并不低,做不好运营和风控被淘汰掉是必然的。信贷行业赚钱的公式其实很简单,利润等于利息收入减去坏账、资金和运营成本。
如何深入捆绑渠道,和场景方合作是考验最运营能力的时候。可以说,消费分期应该是金融行业的丙方了。不仅要找到便宜的资金,对接好资金甲方爸爸,更要和场景乙方合作,降低渠道成本,增加单量同时,线下风控可以成为减少坏账的重要关卡,并能筛选出真实、优质的用户。
但之所以场景分期的很多玩家纷纷亏损退出市场,不仅是因为有些公司一窝蜂地来凑热闹,还因为只有少数消费场景有真实的分期需求。没有商业需求,仅凭资本堆出来的繁荣幻象,被风一吹就破。如婚嫁和教育这样的大额、低频的消费场景,对创业公司来说非常不友好。
首先,为了进入市场,利率就得压低,甚至便宜到和信用卡持平。公司很可能是赔本赚吆喝。其次,消费频率太低,没有复购和后续金融服务,很难盈利。假如一个人一辈子就结一次婚,即使办分期办婚礼,购买率只有一次。比起买电动车、买手机这样的需求,金融服务使用的可能性少太多了。
场景分期最难熬的就是如半年、一年、两年的漫长的还款周期。如果大量坏账缓慢暴露出来,又没有足够单量支撑,很容易拖死一家创业公司的资金流。得不到投资人爸爸的信任,又找不到有信心的资金方,没钱用是金融从业者最忧虑的事情。
而理想的消费场景,首先是C端消费刚需。C端借贷需求比B端虽然额度小,但是频率高。消费刚需,客单价和毛利率高,留给分期服务切入的空间就比较大。我们也能看到,在这样的场景之下仍然有不少玩家存活地非常好。
市面上,也有不少依托于场景稳健发展的分期公司已经实现盈利,比如持牌的捷信消费金融近两年的财报数字都非常好看。
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江南愤青曾经说过,有的业务模式可以赚钱,但是他可能并不值钱,因为任何一个商业模式之所以能成为商业模式,第一肯定是能规模化,其次是可持续。
而场景分期就是一个细水长流的商业模式。我国目前的适龄劳动力人口约为9亿人,其中有央行征信记录的只有两亿人,剩下的7亿人无疑也是有着旺盛的消费分期需求的,大部分分期公司都瞄准了这一人群,年轻优质,有信贷需求但没有合适的金融服务商。
消费金融和现金贷近两年的火爆无疑都印证了这批人群的信贷需求并不是伪命题,针对这批人群开展的金融服务无疑也是有意义的。
传统银行机构放弃这批人,就是因为他们的征信成本相对较高。面对质量相对较差的客群,如何控制风险成为了最重要的问题,从消费场景切入就是个非常好的办法。
从信贷的角度来讲,主动找上门的客户往往并不是什么好客户。一个急需借钱的人肯定是缺钱的,还款能力自然也存疑。而在消费场景之下,分期公司获取的客户主观意愿是过来消费的,分期只是一个选择。
虽然是面向同样的客群,但相比现金贷超高的共债率,很多场景分期的客户是第一次产生借贷行为,身上的杠杆很低。毫无疑问,这批客户才是这些无法得到传统银行机构服务的人群中的优质客群,分期公司能够与其建立长期而健康的借贷关系。
场景分期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欺诈风险,但欺诈其实是可控的。只要公司能够建立足够强大有效的风控系统和反欺诈策略,就能够有效降低欺诈率。
对比之下,没有场景倚靠的现金贷们,压在每个用户身上的杠杆非常高,面临着随时都可能崩盘的系统性风险。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也没有任何现金平台能够独善其身。
就像上文说的,消费金融行业的赚钱模式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减法。单纯地提高利息收益无疑的高危且不可持续的,如何有效地降低后面的被减数才是真正的经营之道。
依托消费场景,分期平台的获客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场景类消费金融资产也更受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资金方的青睐。要知道平台能将资金成本、获客成本降低几个点,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了。至于至关重要的坏账成本,客群质量决定坏账水平,场景分期平台风险显然要小得多。
积极的监管态度
在中国做金融,政府的态度决定了行业的生死。且不看区块链ICO如何在大热之时被叫停,就说裸条舆论危机爆发,诸多媒体纷纷出来批判之后,一纸公文下来,校园贷说停就停。
但好在,监管对消费金融一直是持支持态度的。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消费金融试点, 2013年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2016年,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可以看到监管认为消费金融有宜。
其重要原因就是消费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进而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消费金融不仅促进消费,而且补充了实体经济。
近两年,金融监管一直在响应“脱虚入实”,而场景分期依托于消费场景,其资金的去向是清晰可控的,服务于实体经济。
10月初的时候,有传言称“目前银监会要求持牌金融机构必须要场景贷”。 在十九大上,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也表示,今后整个金融监管趋势会越来越严。虽然目前银监会还没有下发相关文件,但是消费金融回归场景无疑是众势所趋。
事实上,最黑暗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洗牌过后,场景分期将迎来真正的春天,而如今还屹立不倒的分期平台,只要能够深耕场景,做好风控,自然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的眼光,不应该单单放在几个盈利数字上,而应该望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