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果盒子密集开店凸显供应链短板 无人零售入局者谁能突破B轮融资坎?
开店再开店,成为无人零售行业的首要任务。
来源: 华夏时报(北京) 记者 卢晓
开店再开店,成为无人零售行业的首要任务。
10月20日,缤果盒子创始人、CEO陈子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缤果盒子最主要的任务是产品打磨,同时继续开店,增加密度。但他也坦承,供应链是缤果盒子的短板,尚无解决期限。
以缤果盒子为代表的无人零售,眼下正站在资本的风口上。但看起来,供应链是规模尚小的无人零售眼下越不过去的高山,而盈利则似乎是永远也到达不了的远方。
供应链短板
缤果盒子从广东中山起家,对自己的定位是可规模化复制的24小时智能无人便利店。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目前缤果盒子主打的盒子有两种规格,分别是12.8平米和15.6平米。陈子林透露,目前1个月其盒子的产能是3500台,但没那么多的订单。
陈子林当时还宣布,缤果盒子的定价策略比传统便利店便宜5%。他还称:“当日销售额达到三百的时候就可以盈亏平衡,到两千我们可以5个月回本。”
10月20日,陈子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低5%很容易做到。“在同样销售业绩下,我们租金很低,成本很低,试错成本低,毛利更高,相比传统便利店更有优势。”他透露,封闭式小区是缤果盒子投放的主要场景,采取给物业交租金或流水分成的模式,目前一年租金成本平均6000-8000元。
但一个问题是,如何达到与传统便利店相同的销售业绩?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缤果盒子目前最高计划容纳800个SKU,而普通便利店的SKU则在3000个左右。此外缤果盒子的投放密度与普通便利店也有差距。今年9月末,陈子林曾宣布:“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进入了22个城市,落地了158个盒子”。
陈子林对《华夏时报》记者坦言,目前缤果盒子的供应链是短板,运营是不及格的,“可能我们300种商品只有100种能打动你,但目前我们的商品可以满足最基础的需求”。
他表示,解决供应链的问题没有期限,只能说店越多,供应链的问题越紧迫。“对于初创公司而言,目前阶段而言供应链不是缤果盒子的战略重点,但肯定是未来发力的重点。”陈子林说。
行业未到肉搏时
尽管有妖风还是真风的争议,但无人零售无疑是眼下最热的那股风。
互联网巨头已纷纷涉足无人零售。阿里巴巴的无人便利店项目“淘咖啡”已经在今年7月对外亮相,京东则在近日刚对外公布了两套无人便利店方案。主营家居家装的居然之家旗下也推出无人便利店EAT BOX。娃哈哈此前也与深兰科技签订了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 Go无人店的协议。
还有一大批无人零售的创业项目受到资本的追捧。
便利蜂在今年2月宣布获得来自斑马资本等方的数亿元A轮融资。F5未来商店则在今年6月获得了来自创新工场3000万元A++轮融资。此前它还曾获得来自创大资本的200万元天使轮融资,以及TCL创投的1000万元Pre-A轮融资。
在北京有近十家门店的“小麦便利店”在今年7月宣布获得由洪泰基金、晨山资本联合投资的1.25亿元人民币首轮融资。而一口气开出8家店的猩便利则在今年9月宣布完成光速中国创业投资基金领投,美团点评创始人张涛、王兴等人跟投的1亿元天使轮融资。
缤果盒子则在今年7月宣布完成A轮系列融资,融资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该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机构共同参与。10月20日,陈子林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缤果盒子将在11月宣布B轮融资。
诸多企业跻身于无人零售赛道。但对于这个行业面临的竞争,多位零售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无人零售行业规模尚小,都还没突破B轮融资阶段,只是传统零售的一个补充。
陈子林也认为,无人零售行业内的企业体量都很小,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正面冲突。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这个市场很大,还没有到肉搏的时候。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各自该做的事。有巨头进来是好事,首先说明我们走对了,大家认为是有价值的。此外,巨头进入也会加速这个市场的发展。”
但或许,这个行业的玩家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活到足够“肉搏”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