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可在美联储直接建立清算账户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中国 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用这句俏皮话,来描述目前中美两国银行业的现状。
6月5日晚,在建设银行纽约分行的开业典礼上,郭树清不时幽默地引用类似的中国古谚,引起中美两国400余位金融家和商业领袖们满堂大笑。
按市值与盈利水平计算,建行目前均位居全球上市银行第二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建行资产总额达1.3万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38.4亿美元。但纽约分行却是其在美洲设立的第一家分行。
郭树清说,纽约分行的成立对于任何一家希望成为世界一流的银行来说,都有特别的意义。这种意义在于,纽约是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市场,有很多的信息、技术和人才。在纽约设立分行后“建行要获得更多的信息,学习更先进的经验,同时引进人才、培养自己的人才”。
建行纽约分行地处纽约市曼哈顿岛美洲大道1095号,将主要从事接受大额存款、贷款、贸易融资、美元清算、资金交易等商业银行业务。据悉,建行只向纽约分行内派了3个人,其他的人员都是在华尔街招聘。
在纽约分行的开幕晚宴上,郭树清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而此前不久,建行的战略合作方、第二大股东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为弥补资本金缺口,出售了其持有的数十亿美元建行股份。
郭树清对此并不讳言。他说,美国银行目前依然拥有建设银行近11%的股份,依然是第二大股东,“这部分锁定期是到2011年8月,在这之前没有可能出售”。
而该出售行为对建设银行的股价及其他投资者来说,“影响也很小,我相信对我们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的确,建行现在的股价比美国银行的售价要高。
郭树清简单介绍了两家银行的战略合作关系——在过去四年多时间里两家共合作了100多个项目,从零售业务、网点转型,到公司客户的管理、现金的管理、理财、风险管理、IT等。
建设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也说,纽约分行设立以后,马上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融资、产品设计等,特别是合规要求比较高。美国银行在这些方面可以提供帮助。
这种帮助不仅仅来自于学习华尔街成功的一面,也包括汲取其经验和教训。“华尔街的教训可以避免我们走弯路。这个过程对我们的教育比正常时候要快10年、8年,因为问题暴露得很多。”郭树清说。
但郭树清表示,美国银行业已经很成熟,外国银行不可能取代,建行的优势还是在中国国内。
但是,“我们经营水平和能力、我们的盈利能力有可能超过美国同行。去年是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超过了,将来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也能够超过,因为中国市场潜力大,经济增长速度快。”
金融服务业只占中国GDP约5.7%的比重,在美国这个数字则超过10%。如果把所有劳动人口算进去,金融服务业占中国GDP比重或许不足1%。
与美国相比,郭树清认为中国的金融服务业潜力巨大,“而美国的发展已经有点过度了”。
建行可在美联储直接建立清算账户
《21世纪》:中投最近对摩根士丹利进行了12亿美元的第二轮投资,你怎么看,你们在美国会有类似的动作吗?
郭树清:没有,我们没有。中投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商业银行,他们主要是主权投资基金。我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投资条件,但是我想因为它是主权基金,是外汇储备,总是要投资的。作为主权基金,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比较起来,中投的业绩还是不错的。因为他们实际上投到股权上的比重还是很小的,它有2000亿美元,大部分投的是别的地方,还有很多是现金。从回报率来说,他们去年可能是全球最好的主权基金。但是你也知道,金融市场总是有风险的。
《21世纪》:我的同事在伦敦采访你们的时候,你们说纽约分行主要是要消解建行在外汇敞口方面的潜在风险。纽约分行这方面准备怎么做?
郭树清:这是其中一点,但不是最主要的。我们首先是做最基本的服务,比如美元清算系统,我们过去一直没有和美联储有直接关系,过去都是委托其他银行;现在我们可以在美元清算的主要负责者——美联储,直接建立清算账户,我们全部银行系统的美元交易清算就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来实现,非常便利。
实际上每年美元清算是很多的,因为有那么多的外贸,那么多的个人出国,这些交易是最主要的。其次,还有贸易融资。中美贸易发展得很快,其他方面的投资合作也会越来越多。第三就是一些金融市场的操作,比如代客交易、外汇买卖、黄金买卖,在北京、香港、伦敦、纽约就可以建立一个24小时的交易系统,解决时差问题。还有我们共同的客户走出去服务,实际上有很多的机会。不见得是要做那种风险很大的、没有把握的项目,我们做得是比较有把握的。
商品价格上涨确实值得大家重视
《21世纪》:你这次过来,和华尔街同行交流之后,对美国经济有什么样的判断?
郭树清:关于美国经济我没有和华尔街同行做很多交流。在华盛顿的时候,我和一些美国银行的客户、公司有一些交流。他们给我们谈的情况是,最近一个月,美国实体经济好像变得活跃起来了,特别是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增加投资,要不要采购原材料,现在情况在好转。但是我不能做出很明确的判断。
《21世纪》:现在各国政府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在上涨,商品期货价格也涨,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对于全球经济的复苏会产生什么影响?
郭树清:市场自然有波动,很正常的。因为各国政府的财政支出都很大,发债比较多。大家对于长远期的通货膨胀预期会有增加,所以收益率曲线就变得陡峭了。但是,现在从全球来说,这个问题还不是特别大,毕竟经济恢复很慢。
不过,商品价格上涨确实是值得大家重视的问题。因为总体上来说,我们对于资源的消耗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像发达国家,这些问题需要和中国共同来研究解决。美国的GDP大概占全球的23%,能源消耗也是23%,但是它的人口只占4.5%,人均的消耗量太大了。如果我们都达到美国这样的水平,世界肯定不可持续。所以这个问题很大,是需要我们共同来对待的问题。就是不要看短期价格的上涨,从中长期看这是很大的问题。
《21世纪》:你认为全球失衡还不是这一轮危机的主要原因,但是目前中美经济关系确实面临着转型。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前几天访华时也提到这个问题。对于盖特纳来说,接下来处理中美经济关系,与他稳定美国国内金融经济可能是同等重要的议题,你怎么看待中美经济关系的转型?
郭树清:我觉得都需要。我们中国扩大内需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特别是要解决城乡统筹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扩大内需还是有很大根本性的限制。另外,我们还要增加服务型消费,增加公共服务。这个公共服务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城乡差别造成的。基本的医疗,基本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不应该有差别,公共卫生也不应该有差别。但实际上我们地区差别很大,这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美国方面我刚才说到了,它的能源消耗方式,它的生活方式,大家都开车,上班距离很远,对能源消耗很多;大家都住在郊区,房子很大。虽然美国国土面积很大,但是这种能源消耗和生活方式从全球角度来说是不可持续的,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也是不可持续的。
监管机构之间要协调统一
《21世纪》:你觉得监管可能是这一次危机的主要原因。现在美国也在做这个金融监管改革。你怎么看?监管改革应该怎么改,改革之后会有哪些影响?
郭树清:首先,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尽可能的纳入监管。不能有很多交易是在监管之外的,包括衍生产品和复杂的证券化产品也应该是能够监管的。
第二,监管机构之间要协调,要统一,要信息共享,不能打架。因为很多机构职能上有冲突,有的事情大家都管,有的事情没有人管。造成了很多漏洞,这个也不行。所以就要统一。
第三个,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跨境的交易很多,怎么做全球性的控制,对跨境交易进行监管,这是一个大的挑战。过去来说,监管都是主权监管,一个国家负责自己国家的事情。现在如何形成全球性统一的监管,我觉得比较难。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也会是接下来20国峰会讨论的一个主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