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持有银行?——以欧美和中国十家银行为例
从美欧看,资产管理公司(含银行系、基金系、保险系资管公司,如贝莱德、领航是基金系资管,忠利、安联是保险系资管,摩根大通资管是银行系资管)是主流的银行股的机构投资者,而不是象中国这样很多工商企业去持有银行股份。
来源:玉鉴琼田 作者:周琼
今年的两条新闻:
德国政府倾向支持德国商业银行与法巴合并
路透柏林9月21日——德国经济周刊周四引述金融业消息人士报导称,德国政府倾向支持具有官股色彩的德国商业银行与法国巴黎银行合并。
目前财政部内部的讨论仍属初步阶段,德国政府在11月之前不会与德国商业银行经营团队讨论此事。德国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纾困德国商业银行后,成为持股15%的股东。
法国巴黎银行与德国商业银行均不愿评论上述报导。无法立即取得德国财政部评论。
两位知情人士表示,意大利裕信银行(UniCredit)近期对德国政府表示,有意同德国商业银行合并。两者的合并可能诞生一家规模在欧洲数一数二的银行。
当被问及裕信银行有意合并一事时,德国财政部一名发言人表示,“财务投资人会因各种议题而与官员接洽。”
海航成为德意志银行最大股东
2017年5月,海航持有德银的股份达到9.92%,超过贝莱德5.88%的持股比例,成为德意志银行第一大股东。
针对德意志银行是否欢迎来自中国的海航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以及今后海航在其经营管理中将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德意志银行发言人Christian Streckert拒绝直接回应,只是引用了该行监事会主席Achleitner今年3月针对海航的表态称:“我们对于新的致力于德意志银行长期发展的关键投资者感到高兴。”
按英国《银行家》“千家大银行”2016年末一级资本排名,法国巴黎银行(以下简称法巴)在全球排14,法国第2,仅次于法国农业信贷(但按资产法巴是法国第一);德意志银行(以下简称德银)在全球排21,德国第1;德国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德商)在全球排57,德国第2。如果法巴和德商合并,从规模上看,应该是法巴并购德商。虽然欧洲很多银行是跨国购并的,但是德商和法巴这么在全国数一数二的银行,政府还同意跨国合并,欧洲国家这真是超越国家主权思维啊。不过欧元区国家连货币发行权都让渡了,深度一体化,大概这银行的国家归属也不是个问题。查了一下德商和法巴现在的股东情况,发现原来股东已经非常国际化。由此讨论下银行的股东结构问题。
一、欧洲四家银行(法巴、德商、德银、汇丰)的持股情况
1.法国巴黎银行
表1:法国巴黎银行2014-2016年股东结构
来源:法巴2016年报
2016年末,持有法巴5%以上资本的股东有2家,SFPI(比利时联邦控股和投资公司)持股10.2%,贝莱德5.2%。第一大股东SFPI是代表比利时政府投资的机构。法巴73.5%的股份由机构投资者持有(43.2%是欧洲机构投资者,30.3%是非欧洲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单个持股都不超过5%。另外员工持股占4.5%,其他个人股东仅占3.8%。卢森堡政府持股1%。
法巴年报中还注明:银行的股份各项权利都是一样的,没有股份有特殊的股息、更多的或有限制的投票权(None of the Bank’s shares entitles their holders to an increased dividend or double voting rights or limit the exercise of voting rights.)。
为啥比利时和卢森堡政府持股法国的银行?这和法巴收购富通有关。
根据网上信息(略有修改):2008年10月6日法国巴黎银行斥资145亿欧元(198亿美元)购买富通集团分支机构,并将获得富通的国际特许经营权,发行约1.326亿股新股支付其中90亿欧元,55亿欧元为现金。富通两地业务包括2390亿欧元客户存款,比利时分行逾1000家,法巴亦会收购富通于波兰、土耳其及法国的零售网络。该交易不包括富通集团在荷兰的业务。巴黎银行将从比利时政府手中收购富通银行(Fortis Bank)75%的股份﹐比利时政府将继续持有馀下的25%权益并将购入富通旗下比利时保险资产10%权益,及接收大部份有毒资产至12%。同时将从卢森堡政府手中收购Fortis Banque Luxembourg 16%的股份﹐从而使其在Fortis Banque Luxembourg的控股权益提高至67%。收购价则由55亿欧元降至5.5亿欧元(约7.09 亿美元)。此外,富通银行将在法国巴黎银行融资担保下,出价13.75亿欧元从富通集团手中买入富通比利时保险公司25%的股份。从2009年开始,比利时和卢森堡政府成为法国巴黎银行的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1.6%和1.1%。
法巴年报中还说明,比利时政府持股已向法国金融市场监管局(AMF)声明,没有控股的意向。贝莱德代表它的客户和它管理的基金持有股份(BlackRock held 64,393,873 BNP Paribas shares on behalf of its clients and the funds it manages.),它持股达到5%的披露门槛时也披露了。
2.德国商业银行
2008年,德商的第一大股东是意大利忠利(GENERALI)集团,持股8%,其他机构投资者持股78.9%,个人投资者持股13.1%。流通股占92%(就是除忠利持股之外都是流通股)。股东中,仅有21.3%是德国投资者,78.7%都是德国之外的投资者。德商年报中说这代表了我们的股东结构日益国际化。
2009年,德商的股东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德商收购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所持的德累斯顿银行股份(2009年1月开始并表),德国安联保险集团获得了德商的股份,而2009年5月德国联邦政府因为金融危机救助入股德商,到年底第一大股东德国政府通过SoFFin(金融市场稳定基金)持股25%加1股,第二大股东安联持股>10%,第三大股东忠利持股<5%,其他机构投资者持股54%,个人投资者持股6%。因此股东中,德国投资者占比上去了,达到54%,德国之外的投资者占46%。
2008年新浪财经文章“德国第二三大银行合并 国开行竞购失利”: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当地时间8月31日宣布,以98亿欧元将德累斯顿银行出售给德国商业银行,这意味着国开行竞购德累斯顿银行失利。这是德国银行业最大的兼并交易之一,德国商业银行在客户数量和分行数量上都将超越德意志银行,成为德国第一大银行。此前德国商业银行和德累斯顿银行分别是德国第二三大银行。交易将分两个阶段进行,最晚到2009年底完成。一旦交易完成,安联保险将拥有合并后银行将近30%的股份,成为德国商业银行最大的股东。安联集团此前就出售德累斯顿银行事宜一直在与国开行和德国商业银行谈判,此前有消息称,国开行对德累斯顿银行出价高得多,且准备以现金支付,但随后的舆论倾向于认为德国商业银行在竞购中占先,随着安联集团最终发表声明,这一竞购以德国第二三大银行合并告终。
德国政府从2009年到2012年对德商的持股都是25%加1股,2013年降到17%。贝莱德是2011年第一次在股东中被披露,持股>3%,2013年,资本集团和贝莱德都超过5%的披露门槛。2014年,资本集团和贝莱德持股比例又略低于5%。2015年,资本集团持股略低于5%,贝莱德略高于5%。2011年忠利不见了,安联降到5%以下,2012年安联也不见了。
2016年末,德国政府持股略高于15%,德意志银行、资本集团、贝莱德各持股略低于5%,其他机构投资者持股45%,个人投资者持股25%。流通股约占70%。
3.德意志银行
德意志银行2016年报中没列出前十大股东图表,只是用文字说明了情况。2016年末,有四个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3%的报告下限要求,贝莱德(BlackRock Inc.)和Wilmington各持有5.95%。Paramount Services Holdings Ltd.(注册地英属维京群岛)和Supreme Universal Holdings Ltd.(注册地开曼群岛)各持有3.05%。 海南交管控股有限公司(Hainan Jiaoguan Holding Co.,注册地海口)在2017年2月15日持有3.04%的股份。德银的股份99%都是流通股。机构投资者约持有77%、个人投资者约持有23%的股份。投资者中56%是德国投资者,20%是其他欧盟国家,18%是美国,4%是瑞士,1%是其他国家投资者。
然后海航不断增持德银股份,直到5月成为德银第一大股东。
4.汇丰控股
汇丰2016年报中列出“须予公布的股本权益”只有贝莱德和摩根大通两家。中文版年报原文是:
“于2016年12月31日,根据《披露规则及透明度规则》第5条,汇丰控股接获附投票权之主要股权具报资料如下:
• BlackRock, Inc.于2016年10月25日发出通知,表示该公司于2016年10月24日拥有以下各项︰1,172,083,824股汇丰控股普通股之间接权益;倘获行使或转换即可获得1,794,677份投票权的合资格金融工具;及经济效用类近合资格金融工具,并代表4,861,174份投票权的金融工具。该三类权益分别占当日总投票权之5.89%、0.00%及0.02%。
于2016年12月31日,汇丰控股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保存之登记册显示:
• JPMorgan Chase & Co.于2016年10月27日发出通知,表示该公司于2016年10月24日拥有以下汇丰控股普通股之权益:924,250,502股长仓;162,867,748股短仓;及437,566,359股借贷组合,分别占当日已发行普通股之4.60%、0.81%及2.18%;及
• BlackRock, Inc.于2016年10月25日发出通知,表示该公司于2016年10月21日拥有以下汇丰控股普通股之权益:1,305,933,089股长仓及14,892,793股短仓,分别占当日已发行普通股之6.51%及0.07%。”
二、美国三家银行(富国、摩根大通和花旗)的持股情况
来源:网易财经-美股
美国的大银行的前十大股东,都是各种投资基金。前十大股东持股合计:富国是34.04%,摩根大通是28.54%,花旗是27.8%。股权相当分散。
表中加粗的是至少是三家中两家的前十大股东,比如富国和摩根大通,前十大股东中八家是重合的,只有两家不一样。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这三家银行里只投了富国一家,巴菲特不是很爱投商业银行的,只是对富国情有独钟。“在1989年,巴菲特已经买入了富国银行约85万股的股票,每股成本估计约为70美元,市盈率约7倍,市净率约1.5倍。当1990年股价进步下跌后,他又大幅买入,年底共持有500万股,占富国银行总股数的9.7%,接近无需向美联储申报的10%上限,总买入成本为2.89亿美元,每股成本为57.9美元,市净率1倍,市盈率4.3倍。”“到2000年底时,市净率高达3.6倍,伯克希尔持有的富国银行股票市值达到30.7亿,成本为3.19亿,总收益率为9.61倍,十年的年均复合收益率为25.4%。在市场亢奋期,巴菲特从1997年开始减持富国银行的股份,到2001年约减持了三分之一的股份,减持期间的市净率约为2.5-3.5倍。”(据黄建平文章“巴菲特投资案例:富国银行”)1990年就持股9.7%,2016年还是9.43%,原则就是不超过10%的上限,否则买卖股票受到的限制就多了。但巴菲特可不是光持有不动啊,在坚持看好富国大势基础上各种高抛低吸挣更多的钱。
贝莱德、领航(Vanguard,原来有时译为先锋,现在正式中国名字是领航)、富达等基金公司,是这三家银行的共同股东。按2017年3月末的AUM(管理资产规模)全球排名,贝莱德第一,领航第二,富达第五,所以自然哪都有它们的身影,不光美国的银行,欧洲大银行也不例外。2017年6月末贝莱德AUM达5.7万亿美元,“宇宙行”工行的表内资产规模是25.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3.8万亿美元)。而且它们多采用被动投资,所以对这些在当地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纳入股指的股票自然都是要配置的。
花旗的股东中有JPMorgan Investment Management,摩根大通银行旗下的摩根资产管理公司AUM规模在美国的银行中排名前列,自然也投了不少银行。
三、中国三家银行(工行、交行和民生银行)的持股情况
表6:工商银行十大股东(2016年末)
来源:工行2016年报
2016年末,工行前十大股东中:汇金公司和财政部代表国家持股合计69.31%,境外法人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4.27%,国有法人持股合计2.03%,其他合计1.41%。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97.02%。扣除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它们是以代理人身份代表在该公司开户登记的所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H股股份,其实并不能算一个投资者)后,前九大股东合计持股72.75%。
表7:交通银行十大股东
来源:交行2016年报
2016年末,交行前十大股东中:财政部代表国家持股26.53%,社会保基金理事会持股4.42%,境外法人持股38.82%(汇丰银行18.70%,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20.12%),其他国有法人持股合计8.02%。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77.79%。扣除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后,前九大股东合计持股57.67%。
来源:民生银行2016年报
2016年末,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18.91%,中证金持股4.06%。其他都是境内非国有法人,合计持股33.38%。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56.35%。扣除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后,前九大股东合计持股37.44%。
四、十家银行的对比观察
欧洲:银行股权非常国际化,甚至有的银行有的年份国外投资者占比超过了国内。国家似乎对此也并不在意,特别是对欧盟内国家投资人,大概基本视作自己人,对美国这些大基金公司,因为股票市场是开放的,也没有任何排斥。对中国投资者看来是有戒心的,比如国开行收购德商,德国就不太乐意,也许因为海航是民营而且还没到10%、只是在股票市场上吸纳,德国还不那么排斥?这三家中法巴因为收购富通,比利时政府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德商是因金融危机亏损严重国家去救助产生了国家持股,作为非常态,逐步在退出。德银并没有国家股。
美国:银行股权分散,基本都是各种基金公司持股。即使是金融危机,也是要不破产,要不卖给其他银行,政府一般不持有普通股。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通过投资优先股的方式向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等9家银行累计注资1684亿美元,帮助银行提高资本和解决流动性问题。国会授权美国财政部7000亿美元资金用于资产担保和购买问题资产,帮助危机银行消化有毒资产。据报道,危机后财政部逐步出售了银行的优先股(是否已全部出售没查)。
中国:工行当然是国有银行的代表,国家绝对控股。交行股权较为多元化,财政部是第一大股东,汇丰银行是第二大股东,其他大股东也基本是国有法人。民生银行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民营银行,除了中证金不到5%的股份,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和个人持有。从工行、交行、民生都可以看出,除了公司法人入股,资产管理公司/理财产品也逐渐成为重要力量。去年宝万之争还有人提出宝能系的保险资管产品是否有投票权的问题。普通股同股同权,资管公司作为资管产品的受托管理人行使投票权肯定是没问题的。保险资管产品设计是否合规合理是另一个问题了。
从美欧看,资产管理公司(含银行系、基金系、保险系资管公司,如贝莱德、领航是基金系资管,忠利、安联是保险系资管,摩根大通资管是银行系资管)是主流的银行股的机构投资者,而不是象中国这样很多工商企业去持有银行股份。工商企业去持有银行股份,特别是上市企业,除非和银行能有什么战略协同效应,否则会不会让它的股东觉得,是不是这家企业找不到更好的投资了(投资于本企业的研发、扩大再生产)?那这企业应该回购股票,我投这企业不如直接投银行股。另外国外上市银行很多都有员工持股,通过薪酬中含有股票或股票期权等方式,让员工和银行利益结合得更加紧密。
五、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
银行的各种股东属性、股权结构下的公司治理情况及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找了几篇实证研究。黄菁《产权结构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2013)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家12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2006-2011年的数据,结论是: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家的银行的效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银行并不显得特别低,国有法人股对银行效率有着显著正面影响;国内一般法人股对银行效率并没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对银行的技术效率有正面影响;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对银行效率越有显著的负面作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李莉《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2014)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2012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实证结果分析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才能促进银行经营绩效;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股与经营绩效负相关;流通股的比例与经营绩效无关。看起来这结论几乎相反啊。
可能很难证明银行的股东属性、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美国四大行的股东、股权结构特点都差不多,但经营风格颇有差别,有的更激进、愿意承担风险,在经济上行期表现更好,有的更保守、稳健,在经济下行期表现更好。国有控股银行和民营银行类别中也可能有不同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绩效。跨国的业绩比效,更与各国经济环境相关。也许研究能发现某些特点,但很难提出普适性的建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