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中小企业信贷额 谁的数据更准确
中小企业贷款量正在以火箭速度蹿升,6月6日央视经济频道举办的“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大型国际论坛上,银监会与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数据让人大吃一惊。
各界质疑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商业银行对此做出的回应是数据反驳。工行行长杨凯生透露,今年1到5月份,工行在整个信贷发放中,61%的贷款投向了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增长了3254亿。截至5月底,中小企业贷款在总贷款中占比49%,贷款余额达到22200亿人民币。农行行长张云表示,到5月底,今年农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增加2400多亿,占全行贷款增加将近50%,比年初决定的增长计划超过两倍多。农行目前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总额达到15000多亿。中行行长李礼辉则表示,今年1到5月份,中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增长了44%,中小企业客户增长了22%。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称,到今年第一季度,对中小企业贷款无论是增量,还是存量,都占到贷款总额的53%,对小企业贷款增长11%,对个体工商户贷款增长17%,大大高于对大型企业和全国贷款的增速。
如果中小企业贷款占比高达53%,所有指责目前金融体系忽视中小企业的人就是在无理取闹。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吗?
让我们看看银行系统之外的官员的数据,以及央行公布的数据。在同一个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今年头3个月,全国信贷规模总量增加了4.8万亿,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增加额度只占不到5%。李毅中认为,“这样的数字说明中小企业贷款增长没有达到同步增长,中小企业资金非常困难,目前融资难、贷款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而央行公布的今年1到4月份全国新增贷款5.17万亿元,其中主要投向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是1.24万亿元,即使所有短期贷款都投放给中小企业,占比也不足1/4。中小企业协会从自己的调查出发,认为中小企业贷款难没有因为信贷大增而缓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根据调研结果表示,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比重大概在10%左右。
如果不是商业银行的统计有误,就是央行的数据有误。
我们从最善意的角度出发,是双方的统计口径出现了偏差。国家统计局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早已陈旧不堪,根据2003年国家经贸委、计委、财政部和统计局联合发布了 《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工业领域中的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根据2006年的标准,工业领域内中小型企业标准为: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人民币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如果银行就高不就低,寻找资产总额4亿元的企业进行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确实会被掩盖。按照张承惠的调研,如果按照银监会小企业的标准,融资贷款比重大约在5%。
看看这样的调研数据,谁能说中小企业贷款难已经解决了呢?那些报出中小企业贷款数据的商业银行,他们能够公开自己的中小企业标准,能够分别公示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分别的贷款数据,与对大型国企与基建项目的数据进行比较吗?
在中小企业贷款“大放卫星”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更严重的是,如此这样还掩盖了另一个极其严重的、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与中小企业不匹配的问题。有关人士不认可大型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怠慢,表示大银行和小银行一样,都可以做好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并且具有网点多、具备人力资源与技术优势。按照这个逻辑,中国中小企业贷款难从始至终都不应该成为什么问题,但现实是,中小企业贷款难自始至终都是严重的问题。
各商业银行站在市场占有率的角度,为自己的服务不周辩解情有可原,但是,有关方面应该真正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出发,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提出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