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货币互换成热钱流入隐秘通道 香港成中转站
虽然外汇局在不断加强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但国际游资还是创造出了不少变通手段,跨境的货币互换就成了他们利用的工具,而香港成了这些资金的中转站。
某外资投行的执董高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他刚牵头作了一笔互换。他的一个客户是家香港的美资基金,苦于没有合适的渠道将资金带进中国,正好他的另一个客户,一家外资机构想汇出一笔资金。高先生牵头让两家机构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美资基金在香港向那家外资机构划过一笔美元,而这家外资机构在国内向那家美资基金支付一笔等值的人民币。这样一倒手,想进来的进来了,想出去的也出去了,而且这种方式很难被监管机构发现。在记者的追问下,高先生承认仅这一笔互换交易金额就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在香港市场上有很多资金盯着国内,一方面国内许多限制领域在逐步放开,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国内的资产价格被低估,很多资金还想借着小非减持的机会赚笔快钱。”高先生说,不过,现在外汇局对资本流动的管理很严格,这些资金只能采用这种互换的方式进出。其实不仅仅是他们,甚至有些中资金融机构也在牵头操作,而且每笔业务量都不是小数。
据了解,由于对境外货币互换监管存在难度,因此很难估算从这一渠道进入的热钱到底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由于大量资金想借道进入中国,香港金融市场近期已经承担了较大压力。花旗银行日前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六个星期内,平均每周流入亚洲、特别是流入香港的资金量,已经达到2007年牛市高峰每周流入的资金量,致使香港银行间同业市场隔夜拆借利率低至0.05%,为2004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这显示资金流动性十分宽裕。
为应付来势汹汹的热钱,香港金管局被迫持续向货币市场每天注入数十亿港元。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此前曾透露,1月份以来,已经购入439亿美元,而热钱暂未出现放慢流入势头。不少专家认为,在这些进入香港的资金中,很大一部分是要借道香港进入内地的。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近期的确可以看到热钱流入的种种迹象。这主要体现在香港,而香港又反映出大陆的情况。香港金管局前一段时间增发外汇债券,简单的说就是为了对冲流入香港市场的海外资金。流入香港市场的资金很大一部分,不是在做H股,就是透过一些途径进入内地。但这并不能说是一次热钱的大举反攻。
“外汇管制通常更偏重于监测跨境的流动,客观地说这种方式并没有体现跨境的变化,而且都是在香港签约,严格地说并没有违规,只是打了一个政策的擦边球。”鲁政委说,“这种现象可能今后还会显得比较突出,因为目前的时机很凑巧,不管我们国内对经济前景怎么看,海外的机构都普遍预期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同时国内很多企业又觉得目前是海外并购的好时机,可许多企业很难拿到足够的外汇额度。所以我觉得未来这种现象会变得比较突出。”
“如果这样做确有洗钱之嫌,很多地下钱庄就是这样运作。”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说。不过,他认为这种情况应该不多。而且,这种交易整体上看是一种衍生交易,还会有轧差安排,不会产生实际的流动,危害应该相对小些。
“虽然我们的外汇管制是有效的,但也不要过度相信这种管制是完全密不透风的。不谈地下钱庄,就是这种互换方式,也足以让管制的效率出现问题。”鲁政委说,这种操作虽然还不足以在整个宏观层面上对资本管制形成巨大的冲击。但却说明,监管部门不跟着形势的发展调整管制方法,管制效率就会急剧的衰减。当然,这样一种管制政策体现的只是一个短期的策略,更为长期的策略应该让人民币的汇率更大幅度的波动,并最终转向自由浮动。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是浮动汇率后,理论上它不需要任何的外汇储备,也不需要资本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