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算征途

2009-06-08 16:14 554

推动人民币更多参与国际结算,是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步骤,意义重大,并具备较高的贸易、货币基础、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总体风险可控。应坚持稳妥渐进的原则,有序推进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

推动人民币更多参与国际结算,是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步骤,意义重大,并具备较高的贸易、货币基础、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总体风险可控。应坚持稳妥渐进的原则,有序推进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高度融合。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货币,人民币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必将被重新审视。由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是以国际贸易方式开始并发展的,因此,人民币从参与国际结算起步开始国际化进程,应是合理的选择。

人民币在外贸结算中的角色和作用,是与中国外贸体制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在改革开放前,随着英镑作为国际货币地位的削弱和美元地位的提升,人民币一度作为中国外贸结算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人民币计价结算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外贸快速发展,人民币的地位和影响迅速提高,政府对人民币走出国界发挥作用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有计划地在主要边贸地区进行结算试点,在援外出口项目结算中要求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不仅仅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实际上是中国改革开放或者说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扩大,急速增长 的经济规模和庞大的对外贸易额,为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奠定了坚实的贸易基础;国内充足的外汇储备、国内外对人民币使用的信心,对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和 使用又提供了强有力的货币保证,同时也使得人民币成为周边国家居民保值的重要币种,并开始进入国际储备货币行列。

而随着中国外汇管理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政策环境和配套制度也日益完善,对外开放格局和良好的外部体制环境逐渐形成并得到逐步落实。目前,中国边境贸易 中已经允许使用人民币结算;香港也已作为试点,开展个人人民币境外业务,并为香港银行的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

从整体上看,推进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利大于弊,但在目前中国金融体系尚不够发达、金融监管水平还有待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没有市场化的背景下,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必须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按照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原则稳步推进。

六大意义

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中国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区域化,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中国人力资源相对丰富,但自然资源相对贫乏,这种人多物薄的要素禀赋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决定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在产品市场努力获 取国内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与资源,在技术和服务市场提高综合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同时,许多周边国家是自然资源丰富、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与 中国形成鲜明对照。中国作为东亚地区“市场提供者”的角色逐渐凸显。

另一方面,周边国家大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取得外汇收入的渠道及形成的外汇储备都比较有限,在国际结算中缺乏支付手段。如果使用人民币结算,在中国境内清算,资金往来不受第三国的影响,不仅可以减少汇兑风险,还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更加稳定的经贸关系。

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通过注重发挥中国在区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扩大人民币计值定价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加强人民币交易结算网络系统 建设,可以使人民币逐步取得与中国经济规模相匹配的国际地位,这将有利于稳定和发展中国对外经贸往来,缓解周边国家和地区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充分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国内自然资源短缺、市场供应过剩等矛盾,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有利于深化国际货币分工合作,增强中国参与国际经贸金融事务的能力。

货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是一国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区域经济合作表现出很强的层次性,即区域合作的发展往往要经历三个不 同的历史阶段或层次:首先是贸易与投资的合作层次;然后是经济共同体层次;最后才是货币层次(如货币联盟或货币一体化)。这三个层次有着较强的逻辑顺序, 往往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东亚地区的现状来看,目前各国的贸易往来已经十分密切,区域金融合作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区域金融合作需要人民币逐渐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结算有助于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一定缺陷,主要是:各国经济周期差异和多种储备并存的结构缺陷,导致汇率大幅波动;储备货币供应数量的失控,导致经济波动。人民币更 多地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可以增加人民币在区域经济中的话语权,对于加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提升中国在地缘政治中的影响力有重要意义。

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中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有助于逐渐打破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制,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为中国经济未来成长带来更大空间。

第三,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也有利于适应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降低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

目前,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投资中用美元结算的比例超过90%,欧元和日元的比重相对较小。近年来,美国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加剧,2007年下半 年次贷危机爆发和不断恶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元持续走贬且波动性明显加大,给国内外企业正常的贸易投资活动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后,随着汇率弹性的增强,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加大,尤其是一些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和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由于合同金额较大,多采用延期付款,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较长,面临着较大的汇率风险。

同时,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外汇敞口风险较大,汇率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目前使用的各种金融工具都会 增加交易成本,造成合同价格提高,减小出口竞争力。而且,现有金融工具一般只能规避3年-5年的中短期汇率风险,对于收汇期限较长的项目作用有限。

规避本币升值汇率风险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用本币结算,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有效降低中国的出口贸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汇兑风险)。

第四,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创造更好条件。

随着中国对外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收支的矛盾,已从过去的外汇短缺变为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为了合理调节国内流动性, 央行自2003年开始发行票据进行对冲,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不仅使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也影响宏观调控的主 动性和灵活性。

现阶段,允许和逐步扩大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合理引导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使用,可以替代部分外汇收付,可以减少企业的外汇收入,宏观上也有利于合理调节国内流动性,提高货币调控的灵活性。

第五,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有利于带动相关金融服务,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总体发展。

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必然带动大量国内外与人民币相关的金融服务需求,将为国内商业银行开拓海外市场和业务创造更大的空间,帮助国内银行海外机构为国内 “走出去”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对于增强中资银行业务的国际化和中资银行金融服务竞争力,提高中国金融服务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与政策性金融发展,可以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有利于推动政策性金融的健康发展,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健康发展。

第六,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有利于中国获得一定的铸币税利益。

铸币税指的是政府以低于货币价值的成本发行新货币所取得的利润,是货币发行者凭借其发行特权所获得的货币面值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是源于货币创造而获 取的财政收入。通过将新的货币投入流通,政府就能为额外的支出筹措资金。如果新货币与旧货币可以互换,货币存量的扩张意味着现有货币存量的价值缩水。当货 币流通超越国界后,就产生了国际货币税——国际货币税是一国因其发行货币为它国所持有而得到的净收益。持有外国货币做储备,就等于向外国政府交纳“铸币税 ”。

例如,一张面额为100元的人民币,其发行和管理成本很小,但如果对外输出人民币,则可以从国外进口真实资源(商品和劳务)。周 边国家和地区对于作为地区和国际货币的人民币的信任程度越高,海外人民币计价资产的数量就越大。这样,中国可以在不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的情况下,保持甚 至扩大国际收支逆差。

这一逆差额,即表现为中国凭借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而获得的初始铸币税收益。目前,中国拥有数额较大的外汇储 备,实际是相当于对外国政府的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流失。推进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不仅可以减少因使用外汇引起的财富 流失,还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

  总体条件成熟

总体来看,当前推进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具备较好的条件。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对外开放程度高,人民币国际结算具备较好的贸易基础。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是以其在贸易与投资中所发挥作用的大小为基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接近10%,2007年GDP达25万 亿元人民币(图1)。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007年,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约为66%(图2)。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对外 贸易额,构成了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坚实的贸易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金融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扩大。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应结合资本流动综合考察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其衡量指标 是投资开放度,即一国(地区)国际投资与GDP的比值。国际投资按类型分包括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按资金流向分包括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从表1可以看出, 近年来,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其次,中国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币值走强,人民币国际结算具备较好的货币基础。

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坚持不贬值的政策,在世界范围尤其是亚洲地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近年来,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公信度不断提升,原因在于中国充足的外汇储备(见图3)、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以及美元的持续疲软。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人民币逐步走强(见图4),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作用显著增强。这些都使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具备了稳定的货币基础和环境。

第三,近年来,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制度和体制约束逐步放松(见表2)。

一是推进贸易便利化,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目前,为了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交易,防止无交易背景的逃骗汇及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中国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仍然实行真实性审核,但这不构成对经常项目可兑换的限制。

二是拓宽资本出入渠道,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2005年通过的十一五”规划,首次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纳入五年规划,QFII及QDII制度相继启航,实现了跨境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大体平衡。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改革,较多限制和严格管制的项目越来越少,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顺应经济发展,调整国际计价结算政策。长期以来,中国对人民币出入境实行比较严格的管理,但随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人民币用于国际计价结算的政策已 经有所调整:允许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把香港作为试点,开展个人人民币境外业务,为香港银行的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等。

第四,金融市场持续较快发展且运行良好,人民币国际结算具备较好的市场条件。

货币市场方面,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以及票据市场稳定发展,交易日益活跃;债券市场方面,市场产品不断丰富,市场参与者日益多元化,市场运行机制 更加完善;股票市场方面,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股票市场的制度性缺陷,保证了股票市场更加健康、长远地发展。

中国衍生品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处于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2005年8月15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第一个衍生产品——远期外汇交易。同时, 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NDF)这种场外市场在香港和新加坡迅速发展,日交易量已达数十亿美元。2006年8月28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CME)正式推出人民币期货及其期权产品。日益丰富的衍生品、不断拓展的衍生品市场,能为银行、企业和个人等主体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甚至投机获利提供有 效的工具和途径,对于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意义深远。

综上所述,当前推进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利大于弊,从目前国内外环境来看,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经济、贸易、货币和市场基础,以及良好的制度和体制环境,总体条件成熟。

当然,也应看到,国内企业和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市场竞争、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目前中国金融体系还不够发达、金融市场不够健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允许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也必然对国内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影响利大于弊

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是人民币走出国门的重要步骤。其对国内金融体系影响重大,主要包括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资金流动、利率与汇率稳定、外汇储备、金融稳定等方面。因此,必须未雨绸缪,深入分析评估。

首先,中国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容易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的影响,而且会增加国内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压力。因此,在积极扩大消费的同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贸易的持续、健康、多元化发展。

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看,人民币结算将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提高经济实力,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抵御冲击的能力,为金融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从对货币调控的影响来看,随着人民币更多参与国际结算,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金融联系将更加紧密,内地的货币政策将不仅更多地关注香港等境外 地区的人民币存量,更要关注通过境外人民币形成的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走向和影响。这将增加宏观经济决策的复杂性,其在货币金融领域的表现主要是,如果境外 大量持有和使用人民币,将给国内的货币调控、货币政策操作等带来明显的影响,央行可能会失去对货币供应的控制权,影响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第三,人民币更多地参与国际贸易,使得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货币国际 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剌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 并可能出现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产生的“羊群效应”。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汇率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但 由于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人民币升值预期仍然较强。为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提供正式的制度安排和清算机制,有可能增加境外资金炒作人民币的空间。如果境外 炒作国内人民币资产的意愿增强,将导致国内供应更多人民币,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境外人民币可能集中要求兑成外汇,将对国内货币调控 造成反向冲击,影响国内货币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而且,人民币国际结算涉及境外人民币存款、兑换、贷款等多项业务,其利率或汇率会受到 国内利率、汇率水平,以及当地人民币供求状况的共同影响。如果初期开放幅度过大,可能造成境内外人民币利率、汇率水平之间的显著差异,给境外机构人民币套 利、套汇提供一定空间,对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可能带来一定牵制。

第四,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及相关信贷业务,是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内容。中国1996年实现经常项目完全可自由兑换至今,已经十年多。逐步放宽相关领域的管制,是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步骤。

具体来看,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是用人民币支付和清算的金融服务,往往需要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人民币信贷业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居民对非居 民的信贷业务属于资本交易。目前中国对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信贷业务已较少限制,对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和人民币国际结算及信贷并无禁止性的限 制。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监管部门的明文允许,以及海外人民币资金缺乏来源和相关清算安排,金融机构并未开展上述业务。

这一业务涉及人民币的国际形象,对实现人民币资本可兑换的政策宣示作用较大,影响较大,应坚持统筹兼顾、稳妥有序的原则,视国内外条件逐步推出。初期可采取政策性业务试点,在一定对象和一定业务范围内开展,待总结和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扩大。

第五,从对外汇储备的影响看,要考虑双边贸易状况、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从双边贸易状况来看,在试点国家或地区与中国贸易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境外机构 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和收付,相当于用人民币替代部分外汇供求,对外汇储备存量没有影响;如果试点国家或地区对中国贸易为顺差,将相应替代部分外汇支付,减少 外汇储备存量的使用;如果试点国家或地区对中国贸易为逆差,中国出口收汇相应减少,有利于较少外汇储备的增长。

总体来看,由于目前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相关业务的开展,有利于减缓中国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但是,受贸易结算习惯、便利程度及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等因素影响,境外进口商需要承担一定的结算成本和人民币汇率的风险,用人民币支付的意愿可能受到一定制约。

第六,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也对跨境资金流动与监管产生影响。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将会在境外产生大量的人民币存贷款业务、清算及跨境流动,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人民币境外流通和使用规模增加。

目前,中国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仍实行真实性审核,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在资金性质上与国内人民币相同。如果难以准确区分跨境人民币的来源及数量,将加大贸易收支活动真实性审核的难度,影响外汇管理的效果。

资本交易的汇兑管理,是中国防止金融风险和国际资本冲击的重要手段。随着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扩大,其用途更加广泛,将更多地参与跨境资本交易,有可能削 弱资本管制的效果。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境外流通以及现金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的出现,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 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给人民币现金管理、反假钞和反洗钱等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同时,人民币国际结算和信贷的业务主体较为复杂,需要商 业银行海外分行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由于业务主要发生在境外,国内监管部门可能不易于监管,对现有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初期可 考虑允许单向参与国际结算,如允许提供用于国内支付的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等,这对现有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格局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且银行经营风险相对较小。

总体来看,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是利大于弊的。只要坚持渐进有序、稳步开放,措施得当,上述风险是可控的。

  积极稳妥推进

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涉及外贸、金融、外汇等多个领域,应从中国当前实际需要和经济形势出发,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发展阶段、金融体系发展及金融监管水平等多种因素,依据一定的原则,制定阶段性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

今后一段时间,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总体思路是:以人民币用于边贸结算为基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依照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原 则,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支持国内金融机构为人民币国际结算提供更多金融服务,逐步扩大人民币用于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贸易结算,并逐步扩大至 一般贸易结算,并最终实现人民币广泛用于国际结算,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

根据上述思路,推进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抓住时机,顺势而为。充分利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的有利时机,适应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发展趋势,合理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促进对外贸易的长远和持续发展。

二是以我为主,注重实效。根据对外贸易发展水平、金融监管及外汇管理体制现状,以促进国内经济、外贸及金融发展为重点,从降低进出口企业的汇率等风险的 实际需要出发,推动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不贪多求全,操之过急。稳妥参与区域金融合作,逐步提高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的份额。

三是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按照风险可控的要求,先在风险较小的领域或环节允许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再逐步放宽。加强相关政策实施的风险控制,健全间接管理手段。

四是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协调人民币国际结算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关系以及人民币区域化 等的关系,协调与货币政策、贸易政策、产业政策、汇率政策、财政政策、外汇政策等之间的关系。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加快发展国内多 元化的金融市场,增加内地金融市场的容量,逐步支持人民币用于资本交易的结算,大力发展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的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

在具体运作中,应该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在推进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中的积极作用。

出口信用保险是政府推动出口和海外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性工具,也是政府管理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海外信用风险的主要窗口。政府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差别化的国别 保险政策、行业承保政策和融资条件政策,能够有效引导企业在出口项目中的融资条件和币种选择。信用保险也能够推动人民币在参与国际结算中发挥引导作用,深 化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中的使用范围和参与程度。

同时,在大型出口信贷项目上采用人民币结算,对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帮助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减小因进口国缺乏硬通货而导致的信用风险等方面,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出口信贷操作规范,便于管理和监控试点风险。

因而,出口信用保险及出口信贷参与的大项目结算,非常适合作为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试点。出口信用保险可以酌情推出汇率保险,对转移人民币结算的汇率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近中期政策建议

近中期,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的重点,应是逐步扩大人民币参与结算的范围,以政策性金融为试点,逐步允许各类金融机构提高相关金融服务,建立健全人民币清算机制安排,有序放宽资本管制,为人民币国际结算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主要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逐步扩大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范围。

——在中国政府援外贷款和优惠贷款中,提倡和增加使用人民币计价。

——加强金融、外汇、税务、海关、财政等部门的配合,推动在全国边境口岸地区推广人民币核销退税等,实行与可兑换货币相同的退税政策,促进边贸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积极性。

——研究开展在边境或港澳毗邻地区的一般贸易进出口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试点,逐步提高人民币结算的份额。

——考虑到边贸呈现金额小、批次多、频率高的特点,以及一些周边国家主权和银行信用相对较低,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的风险较大,研究以互助等方式建立人民币贸易结算风险基金,为银行结算提供保障,推动人民币边贸结算。

——合理引导人民币现钞用于边贸结算,支持银行办理人民币现钞业务,便利海关调运人民币现钞,保证双方银行实现正常的人民币及外币现钞调运,逐步将人民币现钞参与国际结算纳入银行体系。

——发展国内外汇市场,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增加周边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的交易品种,并形成挂牌汇价,便利银行和企业开展人民币与周边货币的结算。

  第二,支持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扩大人民币国际结算的金融服务。在扩大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人民币国际结算服务的试点基础上,逐步允许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相关金融服务。

——允许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人民币参与机电产品出口和大型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出口结算,提供相关保险服务。

——扩大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等金融产品,允许信用保险公司根据额度进行保险,提升债券信用等级。

——支持进出口银行开办出口买方信贷业务。对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无禁止性规定,可研究允许进出口银行为符合一定条件的境外进口商提供出口买方信贷。

——研究开展国内商业银行试点进行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研究允许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境内银行海外分行,开展相关业务试点。

——研究允许境内银行开展离岸业务,人民币账户在境内,主体两头在境外。

——推动与周边国家边境地区银行的合作,拓展金融服务项目。如允许与周边国家银行合作发行人民币银行卡,在边境地区用于贸易、旅游、购物等结算。

第三,稳步拓展港澳人民币业务,为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积累经验。为支持内地与港澳地区的共同发展,应进一步拓展相关业务,推动港澳人民币业务由经常项目向贸易和资本项目的流通使用发展,为引导和逐步扩大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结算以及使用积累更多的经验。

——逐步放开两地进出口贸易用人民币结算,具体步骤可从单向到双向、从单一贸易方式到各种贸易方式。

——扩大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并以人民币购买的债券的规模,并逐步扩大发行机构,增加香港居民的人民币资产。

——研究开展人民币拆借及贷款等业务,如允许香港银行提供人民币贸易信贷,允许香港银行向其内地分行拆放人民币资金等。

第四,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清算机制。

——鼓励与周边及境外银行建立代理关系,为人民币提供存放、结算及平盘服务的机制与渠道,引导人民币通过银行体系参与国际贸易活动。

——研究建立海外人民币现钞回流机制,为人民币现钞参与贸易结算提供回流渠道,引导人民币现钞在境外的合理流通与使用。

——健全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机制,逐步扩大清算范围,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引导人民币有序跨境流动。

——严厉打击非法外汇交易,加大整顿和治理金融秩序的力度,规范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渠道,为扩大人民币国际结算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配合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逐步支持人民币用于资本交易的结算,大力发展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的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放开条件成熟的资本项 目交易,对该放未放、实际已发生且管制效果有限的资本交易,通过立法变暗为明,确立其合法地位。逐步弱化直至取消实需性交易要求,除对少数跨境资本交易保 留必要限制外,基本取消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做到居民和非居民同等待遇,形成较为健全的审慎性监管框架。

——逐步减少行政审批,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提高境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自主权,制定行业指导目录,运用产业政策引导对外投资,逐步允许和扩大境内企业以人民币对外投资。

——支持和鼓励境内商业银行“走出去”,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业务,为“走出去”企业经贸活动提供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吸收境外人民币。

——进一步放松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以及基金的限制,逐步取消强制调回所筹资金等限制。

——逐步扩大外国政府、商业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和债券,所筹资金可购汇汇出。

——建立和完善人民币国际结算和跨境交易的统计体系,将其纳入国际收支统计监测体系,通过银行建立特种人民币(即非居民人民币)的管理办法,提高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监测的有效性。

第六,加强区域金融合作,逐步提高人民币在区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以东盟“10+3”为背景,加快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稳妥参与亚洲货币合作,为人民币参与区域贸易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东南亚区域的影响力。

——加强与东盟、日本、韩国等国财政部与央行的合作,从证券化、信用担保、评级机构、外汇与资本管制和证券结算等领域,加快完善亚洲债券市场的基础条件,加快培育和发展亚洲债券市场,为国内跨国公司及其他企业在海外证券市场发行债券。

——加强区域国家和地区经贸与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扩大与主要贸易国的人民币贸易融资便利安排,扩大人民币互换规模。通过增加人民币计值交易,或人民币与当地货币的互换交易,为中国国内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长期融资,通过政策性银行的政府担保支持中国跨国公司发展。

0
标签: 信用保险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发展中小企业信用保险体系

2010-07-05 20:48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

2009-12-11 14:36

中关村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试点工作启航

2009-08-07 09:35

中国商务部:出口信用保险费率拟下调30%左右

2009-06-16 10:51

借助信用保险 解除收款之忧

2009-04-06 18:01

借助信用保险 解除收款之忧

2009-04-02 11:4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