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可以有几个金融中心
2009-06-04 17:10488
科技进步形成了金融中心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个国家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金融中心,对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中 国金融信息大厦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奠基 今年5月15日,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工程,中国金融信息大厦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奠基。据介绍,中国金融信息大厦是根据2008年10月新华社和 上海市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备忘录,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和浦东陆家嘴集团共同建设。 赵昀/CF
阅读提示:科技进步形成了金融中心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个国家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金融中心,对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研究》课题组
在中国近年来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股日趋高涨的“金融中心热”。由于各个主要城市都意识到金融中心建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争当金 融中心便成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中追求的重要目标。据统计,国内提出建设不同层次金融中心的城市已有20多个,特别是一些大城市更发出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 强烈呼声。在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中,又以上海、北京、深圳、天津等城市更为引人注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早已成为国家战略;北京市委市政府2008 年4月30日发布的《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也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按照广东省和深圳市官方的口径,深圳 将要建设的金融中心被定位为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即华南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2003年以后天津则明确提出要“推进北方重要金融中心建设”,特别是在 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给予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特权后,天津追求成为北方金融中 心的热情更为高涨。那么,如何看待这股金融中心热?金融中心是否具有排他性?中国是否需要建设多个金融中心?本文拟对此谈些粗浅看法。
中国金融中心热的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我国之所以会兴起一股有关金融中心的热潮,尽管具体原因很多,各个城市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考虑,但总体上考察,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建设金融中心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地位和知名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市的地位和知名度对于该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一个城市要想在国内外获 得较高的地位和知名度,不仅需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需要拥有发达的金融业、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苏黎世、法兰克福、巴黎、新加 坡、香港等城市之所以世界闻名,之所以在世界金融市场运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城市都是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所在地。 特别是在当今经济金融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情况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否在世界经济金融运转中充当更重要的角色,就要看其能否成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以新加坡和香港为例,这两个城市都是弹丸之地,它们之所以世界闻名,并不在于其拥有多么强大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而在于它们都是著名的亚洲地区的国际金 融中心。从我国国内的情况看,上海、北京和深圳之所以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金融运行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原因之一也正在于其集中有较为雄厚的金融资源,特别 是上海还拥有国内的证券交易所、黄金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金融市场,从而事实上具有中国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因为能否成为金融中心直接关系着一个城市的 地位和知名度,所以我国的一些经济中心城市兴起金融中心热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建设金融中心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强大的标志。按照经济决定金融的一般原理,一个城市的金融状况、金融地位是由其经济状况和经济地位决定的。伦敦、纽 约等国际金融中心产生发展的历史表明,正是由于这些城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才逐渐自然演变成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因此可以说,一个城市金融中心 地位的获得实际上是其经济实力的展示和体现。凡是有胆略提出建设不同层次金融中心的城市,都意味着其自信具有与对应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经济实力。
第三,建设金融中心可以促进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按照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这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虽然一个城市能否成为金融中心,从 根本上说是由其经济实力决定的;但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城市能够通过政府的推动而建设成为国际的或者国内的金融中心,又会反过来极大地促进金融中心所在地经 济的发展。因为,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就是金融资源聚集的过程,这必然会给金融中心所在地带来规模巨大的资金流入,从而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本课题组 曾经对上海、北京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弹性为1.66,即金融 发展每提高1%会引起经济增长提高1.66%,同时上期金融发展1%会引起本期经济增长1.31%;上海地区金融发展1%会引起经济增长6.579%,而 上期金融发展1%则会引起本期经济增长0.35%。此外,在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伴随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聚集,还会提升一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 当地的就业和税收,也会带来大量相关人才的引进。正是由于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给所在城市带来无穷的经济和非经济利益,因此,国内诸多城市相继发出建 设不同层次金融中心的呼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中国是否需要建设多个金融中心
(一)“一中心”还是“多中心”――关于金融中心排他性的不同观点
在上海、北京、深圳以及其他一些城市发出建设不同层次金融中心的呼声后,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其中的焦点之一就是中国是否需要建设多个金融中心,或者 说金融中心是否具有排他性。在这个问题上,国内理论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在一国之内,金融中心具有排他性,我国不可能同时出现几个国 际金融中心。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中心并不具有排他性,一个国家可以同时存在几个金融中心。
(二)中国金融中心建设的兼容性
在以上两种关于金融中心排他性的观点中,我们认为,第二种观点更符合现实。换言之,在一国之内,不同城市所进行的金融中心建设并非具有排他性,而是具有兼容性,上海、北京等城市完全可以同时建设成为中国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
首先,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经验表明,经济发达国家都有至少一个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而这些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一般都是重要的金融中 心,所以一个国家完全可以同时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金融中心,并不像有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金融中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以后,科技 进步加快了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 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国内金融中心,对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例如,美国除了作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纽约外,还有芝加哥、旧金 山等区域性金融中心;英国除了伦敦这一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之外,还有西北地区的曼彻斯特等区域性金融中心。如此等等都说明,在一国之内,金融中心是完全可 以共存共容、共同发展的。
其次,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完全具有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层次金融中心的可能性。中国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国土面积大,各地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差异性。另一方 面,自然地理因素又使我国形成了经济联系密切的若干经济区域。加之不同经济区域内存在金融方面的市场分割和信息传递不对称问题,因此客观上需要更多的区域 性金融中心来对经济圈中的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信息、资金供给和服务。而在那些经济发达的区域内,其金融中心则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按照这 种服务区域经济的逻辑,我国东北、华北、长三角、珠三角、西北、华中等地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金融中心。其中,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则是我国正在形成的三 大经济圈,在这三大经济圈中,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金融中心。
第三,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事实上已经形成三个不同金融中心并存的格局。在目前国内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众多城市中,上海、北京和深圳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 面。尽管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既定的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北京和深圳金融中心建设只是出于其自己的设想和规划,并没有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但这两个城 市事实上都已经是金融中心。
――从北京来看,不管承认与否,北京的金融中心地位已经客观存在,因为北京有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等银行管理机关;有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金融监 管机关;有中央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等登记结算机关;有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总行和分 行;有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部;有四大全国性保险公司;有银河证券、中金公司等大型证券公司的总部等等。集中有如此众多 的金融机构的总行(部),使得北京成为全国资金的最大集散地和绝大部分资金的调度中心;由于“一行三会”、登记结算机构也在北京,这也使北京成为全国的金 融决策中心和金融清算中心。由于具有这些独特的优势,北京完全具有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潜质。
――从深圳来看,尽管它没有上海那样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金融历史积淀,也没有首都北京那样的积聚金融资源的能力和优势,但深圳毕竟具有毗邻香港、拥有深圳证券交易所等独特的条件,其经济实力在华南地区也数一数二,所以深圳事实上也在起着华南地区金融中心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上海、北京、深圳的金融中心是分层次的: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可以是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北京金融中心的目标可以定位在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深圳可以定位在中国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或国内的金融中心。
总之,我们认为,金融中心之间并不具有排他性,北京、深圳建设金融中心并不是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否定。而且,如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可以提高金融业的效率一样,上海、北京、深圳之间在金融中心建设方面的竞争也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中心建设和运行的效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