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SDR一周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字当先
当一国经济发展到别人认为不用该国货币会不方便时,货币国际化就水到渠成了。从这个角度看,计价权和定价权只是小问题,或者说是面子问题,而非核心内容,国际货币关键在于使用方便。
当一国经济发展到别人认为不用该国货币会不方便时,货币国际化就水到渠成了。从这个角度看,计价权和定价权只是小问题,或者说是面子问题,而非核心内容,国际货币关键在于使用方便。 华盛顿时间2016年9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纳入人民币的特别提款权(SDR)新货币篮子于当年10月1日正式生效,IMF总裁拉加德发表声明称,这反映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不断上升的地位,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强劲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正式纳入SDR以及拉加德总裁的声明表示欢迎。 而今,一年过去了。 一年来,有国家将人民币列为储备货币,更有国际组织在推动各种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还将经历哪些关键环节?推动本国货币深层次融入国际舞台,我们又该做点什么?国庆假期,多位业界人士就此话题分享了他们的思考。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朋友圈里不少小伙伴在秀出境外旅游靓照的同时,也点赞了境外购物场所使用支付宝等支付工具享受到的便利与优惠,有人就此认为,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草根场景”。有学者甚至提出,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使得人民币实现了“垂直超车”,而非“弯道超车”,认为如果境外也有相应的清算体系建起来,就可以从草根、一般老百姓的层面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这实际上是技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而在另一些学者眼中,光靠支付工具跑马圈地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境外购物直接用人民币结算也分不同情况:比如单币卡背后的结算工具是人民币;双币卡、支付宝、微信支付背后的结算工具可能就不是人民币,这其中有个购汇的因素。通俗来说,你到欧洲买东西,从银行卡扣款的情况看你花的是人民币,但对方接受的可能不是人民币。因此,如果只强调支付工具广泛应用的话,这或许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这样说。 推动货币国际化要明确主线,在鲁政委看来,主线的直接表征是国际贸易结算,被异国广泛接受和使用,并愿意将其作为储备货币。要实现这一目标,基础之一是本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国家有强大的资本市场,可以满足国际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三是资本市场进退自由。 就在国庆节到来前不久,国际资本市场也有两条引人注意的消息。 一条是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准备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可转换成黄金的原油期货合约,并向外国投资者、交易所和石油公司开放。经业界人士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该合约允许出口商绕过美元,用人民币交易,并可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兑换成黄金。 另一条则是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联合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共同发布沪深300绿色领先股票指数,以方便投资者衡量企业绿色程度,打造国际绿色投资评价体系。 两条新闻叠加,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下一站,可能是作为计价货币,并争取定价权。 对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原校长王广谦的观点是水到渠成:“当一国经济发展到别人认为不用该国货币会不方便时,货币国际化就水到渠成了。从这个角度看,计价权和定价权只是小问题,或者说是面子问题,而非核心内容,国际货币关键在于使用方便。” 立足当前,王广谦同样提出了三个关键点:一要看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现在从经济总量上看中国排第二,但人均GDP还没有达到全球平均数;二要给其他国家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时间;三要强化金融改革,现在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和一些国家还存在差距,通俗来讲就是人家投资咱们以及咱们投资别人还不算方便。 王广谦也强调,我们在看到国际化好处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压力,事实上,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越高,对货币发行和管理者的要求也就越高,货币被赋予储备、交换和投资功能,而货币发行国要承担最终的债务责任。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要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不能急于“单箭头”促进,既要给别人留时间,更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
“从2008年开始国际化,不到十年时间,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取得的成绩是不容否定的,纳入SDR篮子试运行一年,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受认同的程度比预想中要顺利得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这样说。 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统计,截至今年6月,人民币是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全球有超过1900家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约有56个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在中国境内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并纳入其外汇储备。 谈到未来,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预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图,在其看来,这一过程会顺次经历周边化、金砖化、亚洲化,直至全球化。 而在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外汇策略师张敬勤看来,人民币国际化有四个较为清晰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国外投资者因升值预期而持有货币本身;第二阶段是人民币作为贸易货币在企业结算中使用;如今国际化进程正在向第三阶段转型,即发挥金融属性,大量投资人民币市场。下一步,应当逐步实现有管理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对于人民币的“国际漫游”而言,未来已来,但在王广谦和鲁政委的观点中,“被接受”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中的重要一环。而在此前的采访中,也有业界人士提出,接受一国货币,难度远高于接受一国之文化。 “我不认为对一国货币接受程度比接受一国文化更难,这是不同的难度,要有个过程。现在的认可,源于中国的贸易、旅游,形成以中国经济为核心的货币价值判断,这恰恰符合货币发展规律,实际上,以欧元之强大,是全世界第二大货币,但欧元的范围也仅在欧洲范围内。人民币发展也符合这样的规律。”王文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保持审慎乐观,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让人民币在非西方国家的国际化进程提速,目前人民币贸易量全球第二,国际清算量排进前五名,王文据此认为,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通行货币的日子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