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商设局诈骗案

2007-10-21 20:39 679

  基本案情  2004年6月~9月,被保险人A向越南国内知名大型国有企业C分批出口总货值约550万美元的铝锭,在收到预付款和部分货款后,余款313万美

  基本案情

  2004年6月~9月,被保险人A向越南国内知名大型国有企业C分批出口总货值约550万美元的铝锭,在收到预付款和部分货款后,余款313万美元逾期未收汇,A公司即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中国信保通报了相关损失。中国信保介入调查后,却发现本案并非一桩简单的国际贸易,实则是一起中间商设局安排的贸易欺诈案,中间商在骗取了200多万美元的货款后藏匿失踪。

  案件处理

  中国信保调查发现,本案涉及两个中间商———吴某、何某,A与C的这次首次交易,系经吴某从中牵线搭桥,而自称代理越南C公司的何某(香港M公司的职员)以C的名义与A洽谈并签署出口销售合同。货物出运后,出口商A要求何某提供越南C公司的授权书,何某传真了相关文件。整个交易过程中,A与C从未有过任何联系或接触,在发生逾期货款向何某屡次追讨未果的情况下,A才第一次向C发函询问。但是,令A始料未及和震惊的是:C虽然确认收到本案项下全部货物,但否认与A签署过任何合同,否认与A存在贸易关系,否认何某的代理身份,并告知其交易对方正是何某所代表的香港M公司,而非A公司,并且已向M公司全额支付了货款。

  经过进一步调查,中国信保发现本案交易有以下几个问题:(一)吴某、何某并非任一方的代理人

  吴某与被保险人A具体承办本案业务的客户经理Y是同学关系。本案中,吴某主动找到Y介绍向C出口铝锭的业务和“代理人”何某。

  何某自称香港M公司的经理,作为C的代理与A洽谈业务,但何某提供的所谓授权书纰漏百出,经与越南C公司核实后证明系伪造。何某仅为普通职员,并无代表M公司签署任何合同的授权,该负责人也不知晓所谓越南C公司对M公司授权的情况,目前何某席卷M公司高额资产后藏匿失踪。

  (二)交易流程显示中间商高买低卖设局欺骗被保险人A与“代理人”何某就总货值550万美元的铝锭共签署五笔合同,分5批出运,支付方式OA90天;第一笔合同约定预付款为5%,后4笔合同约定预付款为10%。货物出运后,A先后收到全部预付款、前两笔合同的全款及第三笔合同的部分货款共约230万美元,所有货款的付款人均为香港M公司。合同签署后,从发货安排、发货确认、付款提示到催款等所有环节的沟通,都经由A与何某直接单线联系。直到怀疑313万美元余款是否能够安全收回,A才第一次致函C,但没有料到C会做出否认债务的声明。

  经调查发现,被保险人A将5批货物直接发往C,提单收货人及通知人均为C。越南海关记录显示C在货物到港后及时提货,但卖方却为香港M公司。越南C公司虽确认收到A公司从大陆发运的全部货物,但声称与A之间并无贸易关系,实际是从香港M公司购得本案项下货物,并向中国信保出示了与何某签署的销售合同。该合同签订日期和A公司与何某签订合同的日期相近,约定支付方式为提货后30天付款,合同中明确约定货物由被保险人A直接发运至C。C已按期向M支付全部货款。

  虽然C已向M付款,但中国信保发现C提供的贸易合同总值仅有450万美元,而被保险人A提供的贸易合同总值却为550万美元。为何同一批货物,合同金额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呢?经过再次审核两份合同发现:被保险人A的合同单价约为2100美元/吨,C的合同单价约为1700美元/吨,而当时的国际市场价约为1900美元/吨。实务中,低买高卖为交易常情,符合逻辑。但何某在本案中却反向操作,居中高买低卖,这一有违常理的操作反映出什么问题呢?结合何某一共只向A支付了230余万美元货款的情况,即可解答高买低卖的原因:何某以高于市场价200美元/吨的优越条件并利用C的国际声望吸引A与其签署合同,同时通过及时支付全部预付款和前期出运的部分货款骗取了A的信任,致使A以为得到了一笔赚大钱的生意,放心大胆地出运后续批次货物;与此同时,何某以低于市场价200美元/吨的优惠条件与C签署合同,此笔业务可为C节约大量的采购成本,C自然乐得接受。而何某收到C支付的450万美元却仅向A支付了230万美元,轻易赚取了200多万美元的差价。

  评析

  本案是一起中间商设局欺诈的典型案例,香港B公司在两宗独立的贸易中实际上分别扮演了买方和卖方的角色,但中间商何某却利用这些关系巧设骗局,致使出口商A遭受损失。本案的调查结果及"揭密",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一)出口企业应事先核实代理人的身份及授权。

  本案中,中间商何某以国外知名大型企业代理的名义出现在被保险人A面前,而A仅凭一张传真的"授权书"就完全相信了对方的身份,最终导致巨额货款损失。虽然A并非全无警惕,但其自身的疏忽大意也是形成最终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建议,交易中遇有中间商时,出口企业应在合同签订前要求对方证明其代理身份,应与中间商声称代表的公司直接要求确认代理身份,包括授权范围、授权事项、授权有效期等。

  (二)出口企业应关注交易细节并与买方保持沟通。

  本案中,A收到的230万美元货款均由何某所在的香港M公司汇出,从未从C收到任何款项。虽然存在中间商的交易中,此种付款方式并不罕见,但对于550万美元的大宗交易,出口企业应特别关注所有交易细节。本案中并非由C付款的情况表明交易可能存在问题,但并未引起A的足够重视。此外,如此大宗的交易,A在损失发生前也从未与C有过任何联系,等到产生怀疑却为时已晚。假如A在交易前或交易过程中与C进行联系,完全可以避免本案项下部分甚至全部损失。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即使存在中间商,出口企业也应与最终买方保持沟通,保证联络顺畅,这样也可避免由于中间商的不当或无权操作造成的收汇损失。

  (三)出口企业应谨慎交易。本案中间商何某打着国外知名大型企业代理的幌子骗取被保险人A的信任,以远高于市场价的优越条件诱使A出运大批货物。A本以为通过高价出卖可多赚得50万美元的利润,但最终却损失了300余万美元的应收货款。作为一家专业外贸进出口企业,A应十分了解市场行情,对于无缘由的优越交易条件,A应首先问一个"为什么",在当时市场供求正常的情况下,为什么对方会开出这样的高价呢?会不会隐藏着什么阴谋呢?很可惜,A只想到了多赚利润,却忽视了其中的风险,一步一步走入了对方事先就布下的骗局。因此,出口企业应持续关注市场信息,不断了解市场动态,深入考察交易对手的资信实力及经营特点,谨慎从事贸易活动,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
标签: 货值 铝锭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