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夫妇重新发挥影响力 国美权力结构现逆转
从5月开始,国美电器(0493HK)谈判目的发生了重大转向。前后的核心区别在于,对国美股权结构是否“去黄光裕化”的截然不同态度。
外界对国美竞购的进展充满了误读——当然,这主要是由这场较量本身的复杂多变导致的——即便是身在庐山之中的人物,5月以来,也对一连串的变化应接不暇。
让参与竞购的四大机构直接嗅出变局味道的,是国美所聘请的两家中介机构的主次地位近来发生了微妙变化。
据本报掌握的权威信息,在长达半年的接触后,国美在4月6日向多家竞购单位公布过一份入围者名单,即市场广有传闻的三家大型海外知名基金,分别是贝恩资本、华平基金和KKR。与传闻不同的是,他们并非组成银团集体竞购,而是各自为营。到了4月中旬,该份名单中又加入一家国内民营企业作为候选。
牵头制订出这份名单的,是国美当时的掌权派陈晓。
据悉,从去年底国美有意配售股权以来,国美体系就聘请了两家投资银行作为咨询和谈判顾问联络各方竞购人。一家是由国美公司出面聘请的顾问单位,嘉诚亚洲有限公司(Cazenove Asia Limited)。
同时,国美决策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黄光裕“事发”之后成立的决策机构,由董事会主席陈晓,董事王俊洲和魏秋立组成)也自行聘请了一家顾问单位洛希尔父子有限公司(N M Rothschild & Sons Limited。)。其作用主要是对前者的谈判结果进行辅助性的衡量和补充。
不过,5月以来,这个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竞购者们发现洛希尔父子有限公司开始走到前台,直接代表国美与竞购方接触。而嘉诚亚洲有限公司逐渐退居谈判的次要地位。
他们所不知晓的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乃是国美内部权力结构的一场重大重构。
据权威人士透露,黄光裕被有关部门监控后,国美为了应对银行和供货商的信任危机,极力营造去黄氏家族的形象。其主要的日常运作主要由总裁陈晓主持。在出售股权的核心问题上,也一直是由一个所谓的决策委员会牵头,主要的谈判代表也由陈晓担当。
不过,有权威消息人事透露,从4月底开始,黄光裕突然开始以某种方式向董事会“发表意见”。5月初开始,其夫人杜鹃也使用类似的渠道施加对国美管理层的影响力。
此后不久,主导国美的谈判的代表便从董事会主席陈晓转向了决策委员会的另两位董事王俊洲和魏秋立。王、魏二人皆为黄的多年心腹。
正是在此时,国美决策委员会聘请的投行洛希尔父子有限公司一下子升到了主导地位。这种权力天平的倾斜在国美电器5月27日的股东大会上更加明朗。
该次大会委任了一名新董事孙一平。相关人士称,孙同样是黄光裕的铁杆心腹,这个任命意味着新董事会格局中,代表黄氏家族利益的董事达到了三名,占压倒性优势。
对于这些重大的谈判变化,包括陈晓在内的国美数高层均没有向本报作出正面回应,嘉诚亚洲也对此不予置评。
“去黄光裕化”戛然而止?
权力结构的逆转同时带来了谈判诉求的逆转。
从5月开始,国美电器(0493HK)谈判目的发生了重大转向。前后的核心区别在于,对国美股权结构是否“去黄光裕化”的截然不同态度。
此前很多媒体推测,国美将出售黄光裕家族所持股份。以去黄氏家族的方式恢复金融系统和供货商对国美的信任。
事实上,这正是5月变奏之前的各方谈判主要基调。但现在局势再度微妙起来。
权威人士透露,在黄氏家族传达出保留控股地位的想法后,此前入围的竞购者们大多保持了沉默。但不久,沉默被贝恩打破。
据悉,目前竞购者贝恩资本已向新的谈判主体递交了一纸新方案,虽然具体内容外界不得而知,但主要是以“保证黄氏家族的控股地位”为前提的。
这意味着,贝恩已领跑于这场较量。
本来这一切仍处在秘密接洽期间,外界难窥奥秘。不过,5月27日的股东大会公告,让外界再度产生误解。
很多媒体根据公告中提出的“增发20%股权”,以及“回购10%股权”,而纷纷揣测出重重意味。
其实这只是一个每年保持董事会增发和回购股份权力的常规决议。在去年5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亦有两个同样的决议被通过。
但目前,国美的竞购大战或许已真的在接近尾声。
原因之一是,国美正面对即将到期的46亿港元可转债的财务压力。不管方案如何,融资已是当务之急。
这笔债券发行于2007年5月,为零息可换股债券,转股价为4.96港元,于2014年到期,持有人可于2010年5月提前要求国美赎回。由于国美停牌前1.12港元的低股价,市场都倾向于明年5月提前赎回。
另一个紧要的问题是,国美已停牌6个月之久。“我们已经行使过(督促上市公司尽快复牌)这个程序。”香港联交所相关部门人士回应说,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停牌满6个月,交易所将考虑其是否进入停牌的第二阶段。
虽然一位接近国美人士对记者说,“6个月只是港交所法规限定,只要经过良好沟通和申请,并不是每家公司都按时复牌。”
但根据香港联交所截至2009年4月30日的“有关长时间停牌公司之每月报告”显示,停牌已逾6个月的国美电器已到达“等待发出股价敏感信息”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