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千亿巨资下注菜鸟 电商物流不规范竞争或再起
“菜鸟”不再是一只小菜鸟,正在变成大鸵鸟。9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交所发布公告称,斥资53亿元增持菜鸟,同时,阿里表示,预计未来五年将持续投入1000亿元
文章来源:万联网、通信信息报
导读:“菜鸟”不再是一只小菜鸟,正在变成大鸵鸟。9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交所发布公告称,斥资53亿元增持菜鸟,同时,阿里表示,预计未来五年将持续投入1000亿元,用于建设全球物流网络。阿里千亿巨资增持菜鸟,凸显了阿里帝国的垄断野心,物流布局进入全新加速期,必将引起整个行业的激荡,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阿里在纽交所发布的公告显示,此次将投资菜鸟53亿元。增资完成后,阿里持有菜鸟的股权将从原来的47%增加到51%,拿下菜鸟过半控制权。作为电商帝国,阿里一直宣称不会抢快递饭碗。那么这次阿里巨资注资目的是什么?
阿里集团CEO张勇表示,对菜鸟的增持和持续加大在物流领域投资,是阿里想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物流体验决心的体现。
对此,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杨国英分析道:“就当下而言,阿里巨资增持菜鸟,毫无疑问是为了协同配合其新零售的整体战略。”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易观流通行业高级分析师杨亚琼,她认为阿里加码菜鸟是为了进一步布局新零售,而阿里选择这个时候发布消息,则是因为双十一即将到来。
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却做了另一番解读,他表示,从整体电商来看,包括京东物流、苏宁云商等,其物流体系均为自建,但菜鸟是平台运营理念,从对整个阿里系电商发展的保障力度来看,不如前者。阿里通过增持至51%的股权,意在实现对菜鸟的绝对控股,从而加强对菜鸟的把控力度。
在阿里巴巴的计划中,未来1000亿元将投入除了继续投资数据技术等领域的研发,还将主要用于和物流伙伴共同推进智能仓库、智能配送、全球超级物流枢纽等核心领域建设,推动技术成果快速应用于物流履约效率提升和供应链优化。
对此,中国电商协会物流专家黄刚表示,这一信号暗示,马云自建大物流生态开始了,这一战略背后就是阿里全面推动自建智能化的物流供应链大生态体系,而不是传统的仓干配的物流网络。在他看来,阿里和京东的血拼才刚刚开始。
实际上,京东菜鸟双方早就有“对垒史”,在今年8月初,京东的无人分拣中心在昆山宣布启用,京东自称是目前“全球首个”正式落成并运营成功的全程无人分拣中心,次日,菜鸟网络也宣布,自己打造的“中国最大”机器人仓库已在广东惠阳投入使用。此次在阿里紧锣密鼓增持菜鸟的同时,京东也获得英伟达助力。英伟达提供的基于Jetson超级计算机模块,能为京东无人机匹配高性能、低能耗。京东方面表示,未来5年内将投放100万台无人机,航速为每小时100公里。这些无人机能帮助拓展因交通设施落后,导致交易困难的农村市场。
对此,艾媒咨询分析师刘杰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快递业依靠人海战术和低价劳动力的市场环境已经发展转变,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物流运输将实现自动化和最后一公里无人配送的运输方式变革。
物流作为电商的核心,各巨头正加强布局,对此,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恽绵表示,电商供应链发展的趋势在规模化、寡头化,现在这个格局已经形成,马太效应很明显。
虽然作为电商帝国,阿里一直宣称不会抢快递饭碗,但这并意味着放松对快递的要求,未来1000亿元注入后,菜鸟从追赶者变成超越者。实际上,快递企业对菜鸟普遍比较担忧,中国日均快递包裹超过70%在菜鸟系统上,加之阿里有货源支配权,因此地位更为强势。
快递企业的担忧不无道理,阿里巴巴正挥舞着庞大的触角,构建起横跨商业、金融、互联网、大数据、传媒、文化甚至安全领域的庞大帝国网络。网友表示,从阿里近来的投资收购动作来看,阿里的野心不小,或有垄断全行业的趋势。而互联网实验室发布近日的一份题为《中国电商平台与垄断的研究报告》的电商行业报告,从剔除返利网站、商家“二选一”行为不断升级到“数据垄断”从线上向线下延伸、禁用其他软件等多方面,通过对阿里巴巴17年来的发展分析,指出其发展中的不规范竞争及垄断行为给行业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已经对行业生态健康造成损害。
中国快递业发展虽然迅猛,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还不成熟。从产业链角度看,阿里和快递企业之间的地位明显不对等,双方议价能力严重不匹配。菜鸟的快速崛起,或让不规范竞争再次发生。之前,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就指出,“电商和快递企业联合起来就有垄断嫌疑,不利于市场竞争,而这也会对其他中小型快递企业产生影响。”对此,相关部门的及时介入协调必不可少,徐勇建议,行业规则应该由政府指导,行业制定,最后企业执行,如果全部由占有主导地位的企业制定,很容易发生摩擦。
刘杰豪也坦言,快递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和政府的规范引导。在管理层面,一方面,政府须加快快递行业战略体系构建,加强快递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物流服务网络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快落实快递行业服务规范出台,以监管手段介入快递企业低价恶性竞争,引导快递企业多元化经营,避免同质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