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信贷增量或降至5000亿元以下
个人贷款超过对公贷款,占半壁江山
多位银行业人士向CBN记者表示,贷款增速放缓和难持续性已成业界共识。进入二季度以来,随着政府项目的逐步减少,银行业对于年贷款总量的预期有走低趋势。显然,业界对宏观经济是否回暖存在疑虑。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四大行的数据,个人贷款已超过对公贷款,而票据融资则萎缩到10%的比例。
大项目高峰期已过
如果按照四大行贷款约占行业一半的“惯例”,5月新增信贷也与上述数字接近。
CBN记者昨日获悉,工农中建四大行5月前30天新增贷款1717亿元,与4月全月相比少增近500亿元。不过,从前几个月期末冲刺来看,5月31日一天内能够创造的信贷增量不容小觑。
四大行5月信贷数据依然显示出下旬冲刺的特征,前20天增速较低或者负增长。CBN掌握的数据显示,5月前30天,工商银行新增贷款468亿元,农业银行新增贷款264亿元,中国银行新增贷款698亿元,建设银行新增贷款287亿元。而在5月30日之前的一周内,四大行的新增贷款分别达到263亿元、305亿元、416亿元和152亿元,占到这30天四大行总量的66%。尤其是农业银行,前20多天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种特征在4月份表现得也很明显。
前述大行高层表示,5月信贷增量较前几个月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项目的高峰期已过,其次是由于银行考核特征导致的前高后低贷款习惯。
“主要的问题是需求,银行得挑项目。”该人士表示,前几个月,对于政府的刺激政策,银行要积极跟上,要争取投放机会。
对于国有控股银行,一定要支持大股东的政策,同时也要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市场逼着银行去抢项目,因为剩下的项目风险更大。
也有银行业人士认为,经历了四五个月的信贷高速增长,银行业的态度在发生改变。此前,银行业认为全年信贷可能到8万亿~9万亿元,现在的共识是可能不会有这么猛,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并不强。
某大行深圳分行人士日前在国信证券举办的沙龙上表示,4万亿投资项目从报批到发改委审批通过至少需要2个月,因此很多计划中的项目还没有出来。此外,“感觉非政府部门的贷款需求较少,还没有看到复苏的迹象。”
个贷超过对公贷款
信贷结构的变化也值得关注。
CBN掌握的数据显示,四大行5月前30天新增对公贷款603亿元,占比只有35%,而个人贷款达到943亿元,占比达55%。而在前五个月(不含5月31日)的总量中,新增对公贷款15276亿元,占比为56%。由此可见贷款结构的转变。
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昨日在出席“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会议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大项目贷款减少,中小企业贷款升温;企业单位贷款下降,个人贷款上升是最明显的结构性变化。
“4、5月,监管部门对于贷款有了新要求,而且随着大项目的减少,各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关注将增加,个人贷款增速变快。”前述大银行高层人士说,这可能与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回暖有关系。
结构变化最为剧烈的是票据融资所占比重。与年初票据融资新增贷款比例一度超过40%相比,四大行5月前30天票据融资仅仅增加了171亿元,占比约10%,其中两家银行的票据融资甚至出现负增长。而截至5月30日,四大行今年共增加票据融资8282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比重约31%。
王永利还表示,5月票据融资可能出现零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年底以来企业和银行都担心有规模控制,因而对票据融资的积极性很高,在第一季度集中释放。而随着监管的加强,虚假票据融资也会随之减少。
不过,上述大行深圳分行人士认为,信托贷款的融资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信托贷款利率不受央行基准利率限制,信托贷款需求会很大。同时银行为了调整收入结构,提升中间收入比重,会将更多的贷款安排为信托贷款,从而能够收取手续费。但信托贷款利率下浮较多,事实上部分体现了利率市场化的压力。